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收录作者与妻子四十余载的儿童发展研究成果,对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等疾病有卓越贡献。
内容简介
《兰花与蒲公英》是托马斯·博伊斯博士编写的教育学笔记,书名源自于瑞典谚语中的“蒲公英儿童”。人们借用蒲公英的顽强、坚韧、百折不挠的生命里,比喻那些茁壮成长、不畏逆境的儿童。但是,在博伊斯看来,坚忍不拔并非只是简单的品质,而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的“蒲公英儿童”之所以不为逆境所困,是因为他们对周遭环境的变化并不敏感。由此,博伊斯创造出了另一个颇具诗意的术语——“兰花型儿童”,专门用来描述那些有着过人天赋,却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需要特殊呵护、教育、引导的孩子。
作者简介
作者W.托马斯·博伊斯,美国儿科医生。他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和精神病学荣誉教授,在此之前,他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2015年,他获得了儿童发展研究会颁发的“儿童发展跨学科杰出贡献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他序(一)
他序(二)
自序
第一章 双童记
病痛与苦难并非随机分配
兰花与蒲公英的故事
第二章 杂音与乐曲
两种病历
早期研究与“杂音”问题
个体偏差之“乐曲”
第三章 柠檬汁、火灾警报和一个意外发现
最体弱多病者与最身强体健者
害羞生理学
蝴蝶翅膀与适应性
猴子与恶意
第四章 兰花与蒲公英的合奏
把你的双耳借给我
中心地区的一年级儿童
步入青春期
火灾警报器、杂音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
第五章 兰花型儿童与蒲公英型儿童的属性源自何处
生命之伊始
命中注定还是由基因决定
非此即彼还是既此又彼
兰花之开端,蒲公英之萌芽
龋洞腐化
基因上的“标记”
交汇之处
第六章 没有家庭成长环境完全相同的两名儿童
我只是没时间舔舐幼崽!
变化的人生,成长的大脑
塞米怎么了?
第七章 儿童的善良与残忍
幼儿园里……适者生存
谁得到了香蕉
地位越低,问题越大
童年的“小型社会”
哈希亚与雅各布
幼儿园教师:被埋没的威力
追根溯源:等级社会中的兰花型儿童、蒲公英型儿童及生活危机
第八章 在童年的花园里播种与耕耘
机敏的父母
新奇事物的威胁感与寻常事物的舒适感
爱子之心
回应差异
宽容与自由是根基
泾渭分明的保护与挑衅
游戏的力量
第九章 兰花型儿童与蒲公英型儿童的生命之弧
生长在大草原里的蒲公英型学龄前儿童
生长在高速路旁的蒲公英型学龄前儿童
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的兰花型学龄前儿童
生长在严寒的阿拉斯加地带的兰花型学龄前儿童
年轻生命带来的深刻教训
第十章 父辈之罪,蒙恩之道
玛丽和母亲
蝙蝠的眼睛与长颈鹿的脖子
隐性继承
蒙恩之道,荣耀之光
总结 让所有儿童茁壮成长
地震学与敏感性
排出铅元素
创伤保护
基本错误
妹妹与我
尾声 兰花型儿童与蒲公英型儿童的伊甸园从此变得完整
注 释
致谢
兰花与蒲公英是2021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W.托马斯·博伊斯。
得书感谢您对《兰花与蒲公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