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策划学是诞生于中国的一门全新的学科,是20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学门类中重大的新理论,并且已经被广泛用于经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具有原创性、开拓性,书中很多观点是第一次提出或者第一次作为理论归纳总结的。
策划学理论很新,正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目前,能够把握大局的综合型策划人才已经日益成为公司的高端人才。如今,自媒体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引爆了策划时代。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以及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的日渐衰落,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策划对经济的影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以手机为载体的平台的建立,使手机成为购物、制造信息及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
在新媒体时代,无须掌握太专业的知识,人们只需要拥有一部可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随时通过它传播自己的想法、灵感或者能够引起他人关注的信息。因此,随时策划变得可行,人人都可以做策划人,人人都可以策划出具有轰动效应的信息。
本书第六版由美国权威出版社圣智学习集团翻译成英文出版,并被用作全球教材,这标志着策划学理论不仅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理论,而且被广泛用于指导世界经济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大学教授,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还跨学科从事有关时间问题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他所做的研究都是开拓性的和原创性的,目前在其研究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他的理论也产生了很大的世界影响,他所著的《策划学》(第六版)被美国圣智学习集团(Cengage Learning,全球最大的为终身学习提供信息的出版集团之一)翻译成英文出版,并被用作全球教材,他提出的策划学理论也成为世界重大理论并被广泛用于指导世界经济实践。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的中国来说,能诞生这样的理论尤其可贵。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再版重要说明
第一章 策划学诞生、发展、成熟于中国及走向世界的历程
第一节 策划学在中国诞生的大环境
第二节 策划学在中国的起源、发展、现状
(一)起源
(二)发展
(三)现状
第三节 策划学在中国火爆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笔者从事策划学研究的详细过程
第五节 策划学能够成为世界性理论的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理论的作用
(一)策划学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性的理论
(二)策划学对世界经济理论的作用
第六节 一个重大疑问: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为什么很少有本土学者在中国经济背 景下提出有世界影响的新理论?
第二章 从引人入胜的案例了解策划学理论的重要性
第一节 策划专题研究:电商策划的“双11”可能难以成为传统节日
(一)“双11”的来源
(二)“双11”的最大法宝:降价促销,这会是真的吗?
(三)消费者抢购商品后用它们来做什么?
(四)不要一看销售热闹就以为是成功
(五)美国类似购物节黑色星期五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
(六)从经济学角度看,“双11”产生了水管阻塞作用
(七)狂热的购物节后副作用
(八)美国黑色星期五的合理性
(九)从策划学专业角度的总结与建议
(十)建议
第二节 失败的策划案例与解析:触目惊心!一个投资近20亿元的项目因不懂策划理论如今一片荒凉!
(一)笔者曾经了解过此项目,并与修建单位进行过沟通,但建议并未得到重视和采纳
(二)此案例是不懂策划学理论犯下的严重错误!
第三节 成功的策划案例与解析:一个关键的策划挽救了公司,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后成为具有千亿元规模的公司
(一)解析
(二)案例
第三章 策划学的定义及一些重要问题
第一节 策划及策划学的定义
(本书后文的“策划”“策划学”一般情况下不再加引号表示突出。)
第二节 策划学交叉研究的4个方向或领域
第三节 策划学与相关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节 策划学的翻译问题
第五节 策划定义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点子”与策划的联系与区别
(二)策划作为学科的含义与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策划含义有很大区别
(三)策划学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范围
(四)策划并不是研究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智谋
第六节 策划人才成为紧缺人才的原因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策划人
(一)策划人才成为紧缺人才的原因
(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策划人
第四章 策划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策划学原理1:平衡原理
第二节 策划学原理2:习以为常原理
第三节 策划学原理3:两个广告原理
(一)广告原理1:广告与艺术是有区别的
(二)广告原理2:广告的强加原理
(三)有效信息与快乐广告
第四节 策划学原理4:心理学在策划中的应用原理
(一)重复加深印象心理
(二)潜移默化心理
(三)疲劳反感心理
(四)品牌信息心理
(五)色彩信息心理
(六)消费者的消费差异心理
(七)消费者对策划习以为常心理
第五节 策划学原理5:效益原理
(一)策划学效益原理一:用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也叫策划的效益原则
(二)策划学效益原理二:策划活动效果与策划收益并不一定相等
(三)策划学效益原理三:做到策划活动效果与策划收益的完美结合
第六节 策划学原理6:系统性、整合性原理
(一)策划时做到细致入微
(二)注重策划的中长期方案、配套实施方案及策划的后续方案
(三)做到策划活动效果与策划收益的完美结合
(四)做到策划活动中广告宣传重点与营销区域战略的紧密配合
(五)策划活动中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广告与营销的紧密配合
第七节 策划学原理7:知名度不一定等于策划收益原理
(一)策划的无效性
(二)知名度可以从正、负两方面形成
(三)知名度并不一定等于策划收益,因为知名度并不一定等于美誉度,而美誉度才是塑造品牌形象、影响受众是否购买的决定因素
(四)知名度并不一定等于策划收益,有的知名度还因为违背了法律、历史、宗教、民族文化而造成了负面影响
(五)还有一些策划通过哗众取宠、荒诞玩笑、故弄玄虚、恶作剧等做法来获得“知名度”;也有的铤而走险去做一些有悖常理的策划来获得“知名度”;甚至还有的用愚弄、欺骗、虚假手段来获得“知名度”
(六)从名人信息效应中获得的知名度有时也不一定等于策划收益
(七)有的知名度与实际的策划活动或策划运作关系不是很大或者没有关系,这种策划最后当然就没有多大作用,这种知名度也并不一定等于策划收益
(八)有的知名度干扰分散了主题,比如广告、形象代言人中的名人干扰分散了主题,虽然提升了知名度,但达不到预期的策划收益
第五章 策划学的信息效应
第一节 信息效应1:信息干扰分散效应
(一)信息无意中受到的干扰
(二)人们对策划主题的淡化,使信息受到干扰分散而难以达到目的
(三)有意对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行干扰
(四)信息干扰分散效应在广告中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信息效应2:聚众信息效应与分散信息效应
第三节 信息效应3:点式效应与示范效应
(一)点式效应是策划学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效应
(二)示范效应是策划学中的一个重要信息效应
(三)对点式效应和示范效应的过度应用
第四节 信息效应4:信息界限效应及信息倍数效应
第五节 信息效应5:联动信息效应与媒介的互动效应
(一)不同载体媒介的配合,可以扬长避短
(二)不同载体媒介的交叉影响所产生的信息效果不只是简单相加,而是成倍增长的
(三)能够影响不同的受众群体,满足不同区域的受众
第六节 信息效应6:美女信息效应
第七节 信息效应7:名人信息效应
(一)人的知名度主要与哪些信息因素有关?
(二)名人信息效应的两个原理
(三)策划中用名人存在的一些不利方面及注意事项
(四)用名人做策划有利也有弊,要分清利弊,小心驾驭,以免陷入误区
(五)名人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千万不要只顾钱而不考虑社会后果
(六)名人广告的一些调查及数据
(七)中国名人广告现状及与美国的比较
(八)名人广告的技巧处理
第八节 信息效应8:品牌信息效应与商标信息效应
(一)品牌信息效应
(二)品牌要素
(三)商标信息效应
(四)LOGO与商标的区别
(五)品牌与商标的联系与区别
(六)公司名称与品牌、商标的关系
(七)策划易步入的品牌误区
(八)品牌口号和标志并不是永远不变的
(九)运作策划时宣传图形商标的注意事项
(十)策划易步入的商标误区
第九节 信息效应9:企业文化信息效应
(一)企业文化信息效应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信息效应是企业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企业文化可从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理念、企业历史等方面进行策划来塑造
(四)企业文化不仅仅体现一种商业行为,还象征某种文化、情感
(五)企业文化信息效应的误区
第十节 信息效应10:价格尺码信息效应
(一)价格尺码信息效应是价格问题中的重要内容
(二)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人,价格尺码信息效应不一样
(三)在价格尺码信息效应的运用上,对于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人,采取的策划方法应有所不同
(四)根据价格尺码信息效应处理定价
(五)根据价格尺码信息效应实施的降价策略
(六)根据价格尺码信息效应实施涨价策略
(七)根据价格尺码信息效应处理定价误区
第六章 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两个重要信息原则
第一节 信息滞后及策划信息原则Ⅰ
(一)信息滞后
(二)信息分类及策划信息原则Ⅰ(时间-信息原则)
(三)人们对非对称信息理论的一些错误理解及策划信息原则的应用
(四)总结
第二节 有效信息及策划信息原则Ⅱ
(一)有效信息
(二)策划信息原则Ⅱ
第七章 策划要点
第一节 同质化与差异化、定位目标消费群、策划亮点
第二节 注意“两难悖论”策划
第三节 策划必须紧跟时代消费特点:科技引领、精细求真、极品彰显、身份认知、新潮注视
第四节 产品(项目)生命周期与策划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含义
(二)究竟是延长一个品牌的生命周期还是不断求新,重新树立新的品牌,需要根据自己公司的特点与管理手段而定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受到一些评论家的批评
(四)如果不认真对待产品生命周期问题,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第八章 以手机为载体的App时代的策划与网红时代
第一节 传统媒体与传统营销的瓦解
第二节 以电脑为终极载体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以手机为终极载体的App
第三节 自媒体时代的核心受众粉丝与信息传播者网红
(一)自媒体时代的核心受众:粉丝
(二)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者:网红
第四节 如何成为网红?
第五节 网红爆红的基础理论:网红标签和网红人设
(一)网红爆红的基础理论
(二)结合现实的网红来说明“网红标签”与形成的“人设”——固化形象
(三)网红维持“红”要通过改变“网红标签”来实现
第六节 网红如何兑现或创造财富及网红塑造过程
(一)网红如何兑现或创造财富
(二)网红塑造过程
(三)网红与粉丝的关系
第七节 自媒体中的印随效应及自媒体传播决策、策略
(一)自媒体中的印随效应
(二)自媒体及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媒体再难聚焦
(三)如何调查新媒体的影响
(四)软文推广:自媒体App及互联网文章与普通文章的区别
第九章 新商业形态:直播电商的策划
第一节 直播带货从2019年火到2020年,已经是最火的行业
(一)2020年最火的行业恐怕非直播莫属
(二)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
第二节 直播带货不是电视购物的升级版
(一)中国电视购物简单回顾
(二)直播带货与电视购物的区别
第三节 一个大中型直播带货全程策划流程
第四节 直播带货的要点、技巧以及一些重要的操作模式
(一)直播带货的要点、技巧
(二)直播带货的一些重要操作模式
第五节 个体销售、公司自销、学校招生等如何自己做直播带货?
(一)操作指引
(二)主播选择
(三)粉丝引流手段
第六节 官员为推销地方产品、景区、项目等而直播带货的要领
(一)县、市长们纷纷走进直播间为当地经济带货
(二)官员为推销地方产品、景区、项目等而直播带货的要领
第七节 自媒体(含互联网)、网红、直播带货的策划问题与挑战
(一)自媒体唯粉丝、流量论成为公害
(二)网红并非万能以及制造网红无底线
(三)直播带货的乱象
(四)法律责任
(五)出路与希望
第八节 短视频媒体(抖音、快手)为何能火以及相关策划
第九节 中国当前已经进入经商最佳时期,如何使用众多的App经商工具?
第十章 策划学的重要专题研究
第一节 危机应对:用策划学理论处理危机问题
(一)危机处理对单位(公司)来说是更为严峻的考验,应该建立危机处理机制
(二)解决危机事件主要是要处理好信息传播
(三)互联网及自媒体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传播信息有显著差别
(四)应对危机的要领:结合策划信息的两个原则及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五)新媒体时代政府及公共部门应对危机的策略
第二节 形象代言人
(一)选择形象代言人的理论依据
(二)形象代言人的作用
(三)形象代言人的具体用法
(四)我国使用形象代言人的现状
(五)形象代言人与名人广告的区别
(六)如何选择形象代言人
(七)用形象代言人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及误区
(八)小结
第三节 策划学的市场调查
(一)市场调查是策划的前提和基础
(二)市场调查的内容
第十一章 策划学的高级技巧
第一节 用信息制造稀缺市场技巧
第二节 利用新闻传播信息的技巧
(一)利用新闻传播信息然后达到策划目的是策划的最佳手段
(二)新闻与广告的转换存在两种情况
(三)制造新闻
(四)植入广告(隐性广告)比纯粹的直接广告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五)去发现能增加广告信息的方法或媒体,争取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好的宣传效果
(六)广告如何从形式上仿效新闻?
(七)利用新闻传播信息的技巧性处理,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第三节 改变消费习惯的技巧
(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市场中十分重要
(二)从提供新的信息的角度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三)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一些手段、方法
第四节 策划的标新立异技巧
(一)策划的新颖性是通过新颖的手段让受众感到耳目一新
(二)策划的新颖性正是利用人们爱好新事物的心理
(三)标新立异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四)策划中的标新立异需要策划人的智慧和知识
(五)通过变化信息达到标新立异的效果
(六)标新立异与荒诞怪异、哗众取宠的界限是前者受众能够接受,后者受众不能接受
(七)策划中的标新立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第五节 策划的抢点和抢先技巧
(一)策划中的抢点
(二)策划中的抢先
(三)不要滥用抢点与抢先
第十二章 策划学的误区
第一节 炒作绝对不是策划
第二节 坚守策划底线,注意策划时不让受众反感,不造成负面影响
(一)运作策划应该真实,不要用虚假的策划来欺骗消费者
(二)策划追求好的效果,但前提是不能让受众反感
(三)在策划时用虚假天气来误导受众也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负面影响
(四)超过标新立异的界限就成了哗众取宠,其结果也会使受众反感并造成负面影响
第十三章 策划实战模拟
第一节 策划的实施程序
第二节 策划书的内容要求和一般格式
第三节 一个实战策划案例的策划书
第十四章 除策划学理论外的其他市场理论
第一节 广 告
(一)广告的来源及定义
(二)广告的本质、作用、管制
第二节 营 销
(一)营销的定义
(二)美国营销学的诞生过程
(三)营销学在美国的发展
(四)营销学理论趋于成熟
第三节 CI或CIS
(一)CI的英语意思及CI的定义
(二)中国人对CI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三)CI发展经历的阶段
(四)CI发展历史
(五)CI在日本的发展
第四节 咨 询
(一)咨询概论
(二)咨询的特点
(三)国外咨询业的起源与发展
(四)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简介
第五节 公 关
(一)公关概论
(二)发展历史
(三)对公关的观点
(四)公共关系的职能
第六节 市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简介
(一)策划学以及其他市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二)发展回顾
后记
策划学(第七版)是2021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粲。
得书感谢您对《策划学(第七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