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以北京市一个社区网为个案,从社会学层面对我国互联网时空重组的双重效应、虚拟社区的自组织行为、多元社区的实践与多元想象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理论思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北京市一个社区网的研究,将虚拟社区研究推进到日常生活世界层面,关注虚拟社区与地域社区的互构如何促进地域社区的自我维持和再生产的过程,进而试图探讨社区的生产机制问题。这个社区网的实践也为我们勾勒出,信息社会中社区参与和动员的新路径,一种日常生活意义上新型都市运动的形式。
作者简介
作者郑中玉,男,1977年生人,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民主同盟成员。先后在沈阳师范学院(1995-1999)、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2002)和中国人民大学(2005-2008)获得社会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学和都市政治问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区治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基于多元主义的城市社区组织及治理研究”等课题多项,在《社会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人文杂志》《社会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作者筒介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 问题的背景
二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 “社区问题”的争论
二 互联网对社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三 转型中国的社区治理与社区自组织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设想
一 主要思路与内容
二 核心概念阐释
三 主要方法
四 社区与社区网的基本情况
五 社区调查过程
第二章 互联网时空重组的双重效应: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
第一节 沟通媒介的发展与时空分离
一 面对面互动与身体共同在场
二 印刷媒介、交通技术发展与对“在场”的超越
三 “在场”与“缺场”相交织的媒介与互动
第二节 现代社会发展中时空分离的辩证法
一 脱嵌和再嵌入
二 全球化与本土化
三 互联网实践: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
第三章 虚拟社区的自组织行为:参与网络和团体的形成
第一节 虚拟社区的自组织形式
一 论坛和群
二 “非组织性”团体活动
三 “组织性”团体活动
第二节 虚拟社区的自组织与组织
一 虚拟社区自组织的组织
二 社区网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
三 社区网与政府组织的关系
四 社区网与商业组织
第四章 地方认同如何生产:基于虚拟社区发明传统与孕育规范
第一节 传统的发明及其效用
一 传统的发明与历史连续性
二 政治的传统与社会的传统
第二节 发明社区传统:历史的生产
一 社区网周年庆典
二 社区足球超级联赛
三 社区趣味运动会
四 新年音乐会
第三节 作为“生活世界”的虚拟社区:社区精神或规范的形成
一 公益
二 互助
三 民主
第五章 社区如何可能:从虚拟社区到“想象的社区”
第一节 社区的本质:实体社区?网络社区?
一 实体社区:地域化社区的理解
二 网络社区:关系化社区的理解
第二节 社区“想象”的机制:通过社区网的自组织过程生产社区
一 “想象的共同体”:概念的提出
二 虚拟社区与社区的“想象”
第六章 多元社区实践与多元想象
第一节 社区实践的多元化
一 嵌入型社区实践
二 脱嵌型社区实践
三 越位型社区实践
第二节 反思性多元社区
一 作为理念类型的多元社区
二 反思性社区与多元想象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从社区的想象到社区的生产
一 互联网具有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双重效应
二 社区传统的发明促进社区认同的形成
三 虚拟社区有助于促进社区的想象
四 社区多元化实践和社区网建构出反思性社区
第二节 讨论:社区网中的关系与社区治理问题
一 超越空间的迷障:社区网与“醒着”的城市
二 社区与社会:理性化与关系的再思考
三 社区网中的关系:虚拟和现实之间的“选择性”关系
四 多元社区与复杂社区的治理:基于多元社区重新思考社区治理
附录
后记
社区的想象与生产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郑中玉。
得书感谢您对《社区的想象与生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