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漫游古代知识世界的指南之书,国民教授带你摸透古代学问的路径。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我国数千年知识的宝库,但如果读书不得其法,则势必一无所得。典籍分类正如书海里的指南,启示读书的方法,引导求学的门径。

本书论述中国古代的知识与典籍分类,考索古代“七略”“四部”两主要分类的特征与嬗变,并追寻这种分类的思想文化渊源,为我们拨开求知路上的迷雾,指点入学的路径。

作者简介

作者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已出版《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等学术著作十多部。他不仅文笔机智优美,讲课也幽默风趣,被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评为“最受欢迎导师”第一名。其讲课视频流传到网络上后,获得过亿次播放,并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港台媒体争相报道,被广大网友誉为“国民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何曾料到”与“未曾做到”——写在九卷本“戴建业作品集”出版之前

代序: 专业精神与学术规范——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中国古代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探源

“学术之宗 明道之要”——论《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意义

论郑樵文献学的知识论取向

“类例既分,学术自明”——论郑樵文献学的“类例”理论

集部的起源与流变论略

学术流派的盛衰与各科知识的消长——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上)

辨体·辨义·辨人·辨伪——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下)

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构——论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

别忘了祖传秘方——读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

“学心”与“公心”——论目录类序的学术品格

附录一: 求学的津筏——论《书目答问补正》在现代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附录二: “初学入门之蹊径”——读张舜徽《初学求书简目》

后记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是2019年由果麦文化出版,作者戴建业。

得书感谢您对《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文集 电子书
中国古典传统戏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昆曲、京剧等剧种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为作者自1965年以来发表在书报、杂志上有关我国古典戏曲研究文章的结集。其中有对我国古典戏曲形成渊源、背景以及发展、流变的考辨与阐发,有对作家、作品的考释与品评,大都是针对学术界存在的一些分歧意见和悬而未决的问题,经过潜心研究之后发表的一得之见。
中国古代异闻录 电子书
作者呼延云于历史档案馆查考历史档案并结合1000多部明清名人笔记,将许多载于史册的历史谜案重新演绎,抽丝剥茧,利用现代刑侦手段,重新将历史事实摆在人们面前。
中国古代科学家列传·壹 电子书
以10个领域100位科学家的生平及科学成就为主线,为你展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轨迹和科学发展的环境。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古代文学文体为线索,在文体审美特征的引导下,选择各个时代的代表性名篇,做示范性的鉴赏分析:既对作品做文学史价值的评判,也对作品进行精神和形式的分析,并通过辑评的方式,尽量提供古今有代表性的赏析,从而增强学生对古代诗文的认知和感受的广度和深度。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