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笔记(陈思和文集)

在场笔记(陈思和文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文艺评论文集,共收录陈思和文章62篇。

内容简介

陈思和文集《在场笔记》是一本文艺评论文集,共收文章62篇,包括《再谈对新世纪十年文学的理解》、《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读阎连科小说的札记》、《试谈当代戏曲的文学史意义》、《为什么要提倡短篇小说》等,分“跨入新世纪”、“当代小说阅读五种”、“阅读笔记”、“艺术杂论”、“海藻留痕”五辑编排。

作者简介

作陈思和,1954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主要著作:《巴金论稿》《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第一辑 跨入新世纪

跨入新世纪的中国文学

对新世纪十年文学的一点理解

再谈对新世纪十年文学的理解

书写当代,开创未来——上海文艺版《新世纪小说大系》总序

第二辑 当代小说阅读五种

试论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的恶魔性因素

一、“恶魔性”在世界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及其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坚硬如水》与恶魔性因素

三、当代文学中的“文革”叙述与恶魔性因素

试论张炜小说中的恶魔性因素

一、为什么要用恶魔性因素来解读张炜的小说

二、张炜小说里的恶魔性因素——原欲诸种

三、张炜小说里恶魔性因素的整体性局限

从巴赫金的民间理论看《兄弟》的民间叙事

一、巴赫金的启示:民间传统与怪诞现实主义

二、隐形文本结构中的偷窥细节

三、民间叙事:粗鄙修辞的三种形式

试论《秦腔》的现实主义艺术

一、现实主义:法自然、细节的展示、时代信息

二、精神性:疯子引生作为叙事者的意义

三、艺术手法:细节铺展与直观性的表达

再论《秦腔》:文化传统的衰落与重返民间

“历史—家族”民间叙事模式的创新尝试——试论《生死疲劳》的民间叙事(之一)

一、“历史—家族”民间叙事模式的形成及其局限

二、《生死疲劳》:作为“历史—家族”叙事模式的创新意义

人畜混杂、阴阳并存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试论《生死疲劳》的民间叙事(之二)

第三辑 阅读笔记

做同代人的批评家——与金理对话

文学还能不能面对当下社会生活?——与王光东关于近年来长篇小说变化的对谈

读阎连科小说的札记

写父亲,太沉重——读阎连科《我与父辈》

读张炜《刺猬歌》

从《带灯》看“法自然的现实主义”叙事艺术

莫言近年来小说创作的民间叙事

站在诺贝尔讲坛上的报告:《讲故事的人》

一、莫言的创作与诺贝尔文学奖

二、文本解读:在讲故事的背后

读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被误读的人性之歌——读严歌苓的新作《芳华》

读刘醒龙《圣天门口》

读杨显惠《定西孤儿院纪事》

后“革命”时期的精神漫游——读林白《致一九七五》

《富萍》:漂到大上海的浮萍

读王安忆《启蒙时代》

王安忆笔下变化中的上海

面对现实农村巨变的痛苦思考——论关仁山的创作兼论一种新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一、在现实主义文学体系中认识关仁山的创作

二、权力、资本与农民:艺术画卷中的几类典型人物

三、农民命运的追问:象征、文化以及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考

人生境界之上,还有精神境界——与储福金先生谈《黑白》的小说结构

约拿与尼尼微城的故事——读李兰妮的精神自传《旷野无人》

从《圣殿春秋》说到《龙窑》——兼谈畅销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区别

寻求岩层地下的精神力量——谈罗伟章的小说创作

读这样一本书——读彭小莲、刘辉《荒漠的旅程》

当代文学中的记忆创伤——读宁肯《沉默之门》

阅读陈离《惘然记》的几段札记

葛亮《北鸢》:此情可待成追忆

甫跃辉《安娜的火车》序

第四辑 艺术杂论

试谈当代戏曲的文学史意义

武侠、情色与剑——《卧虎藏龙》的艺术创造

塑造当代“脊梁”的艺术形象——奚美娟电影表演艺术欣赏

略谈电影《春蚕》的表演艺术

一个夸张的故事——观《青春禁忌游戏》有感

元气淋漓,高标独立——贺话剧《北京法源寺》在香港演出

豪放舞台婉约声——淮剧《半纸春光》观后

请循其本,上下求索——孙晓云的书法理论探索

关于鲁迅、里维拉和弗里达

《雕刻水墨——倪建明版画》序

第五辑 海藻留痕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上海文学〉五十年经典文选》总序

为什么要提倡短篇小说

走通两仪,独立文舍——主编《上海文学》的一点追求

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在《上海文学》2006年第七期的前面

期刊:上海文学的标志性品牌——兼谈《上海文学》的编辑思路

从细节出发——王安忆近年短篇小说艺术初探

最时髦的富有是空空荡荡——严歌苓短篇小说艺术初探

在柔美与酷烈之外——刘庆邦短篇小说艺术谈

踏进新的生活以后——读阿成的两篇小说

愿微光照耀她心中的黑夜——读林白的两篇小说

在精致结构中再现历史的沉重——张学东的短篇小说艺术

民间世界的善意与温暖——读肖克凡的几个短篇小说

什么是美丽的最好定格——读雪漠的《美丽》有感

“万物花开”闲聊录——林白访谈

一、北京与武汉:文化权力以外的写作

二、从《一个人的战争》到《万物花开》:生命能量的释放

三、生命与自由:《万物花开》所表达的主题

四、民间文化与知识分子叙述:当代文学的活力及困境

我“痛”什么——陆星儿访谈

一、我的病和我的创作:生命信息如何投射到创作里去

二、我为他的遭遇而冲动:《痛》到底想说什么

三、我在《痛》里关心的仍然是女性的故事

四、假使没有文学,我现在的生活是不堪设想的

附录 重建象牙塔

在场笔记(陈思和文集)是2018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思和。

得书感谢您对《在场笔记(陈思和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欧游观思录 电子书
提及波兰、奥地利、瑞士、意大利、梵蒂冈、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国,你的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是什么?是欧洲各国的美食,是独特的文化体系,还是自成一派的独特风情?如果想要畅游欧洲各国,或许我们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跟随作者的脚步,走遍欧洲,领略文化人眼中的欧洲风情。作者张德苏实时写下的游记感怀,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写出了各国风物景观、人文习俗的面貌,并从历
赵树理文集:谈兴趣 电子书
用温和而有善意的幽默,吐露平凡百姓的生活日常,再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
赵树理文集:红绸裤 电子书
本书是赵树理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悔》《白马的故事》《毛驴和鞋子》《福贵》等四十余篇赵树理的短篇小说。
李禾瑞文集 电子书
本书包括李禾瑞先生的专著、论文、译著三部分。专著《1950-80年代苏联文学》对近40年苏联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要的概括,既有宏观的展示,又有微观的剖析;概述部分理清了文学发展的脉络,作家作品部分又能抓住作家特色对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文《苏联当代文学的若干问题》探讨了苏联当代文学中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译著《生命的二次方:塞万提斯传(节选)》《奇特的机缘,奇异的爱——记初入人生的塞万提斯
幸邦隆文集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搜集整理的幸邦隆所创作的作品,其中包括了诗、词、楹联、文论、游记、笔记杂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