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全书五卷,详细记载了农耕时期百姓的生活。
内容简介
中原地区是中华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在这片土地上的辛苦劳作,形成了影响巨大的中原文化。本套书旨在全面而深入地反映中原地区传统农耕时代生产生活境况,为今后深入开展中原农耕文化研究奠定必要的史料基础。
全书共5卷,分别为:《农博释读》《中原农事》《村镇民居》《民间工匠》《旧事拾遗》,详细记载了农耕时代寻常百姓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以及老百姓的居住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状态、风俗习惯等。
作者简介
作者汪庆华,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许昌学院党委副书记和正校级调研员。2005年晋升为教授,系中国伦理学会会员,河南省青少年研究咨询专家,2015年5月被省关工委聘请为河南省青少年德育宣讲团团员。现任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许昌学院关工委副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原农耕文化》编审委员会
序一 让优秀农耕文化世代相传
序二 应该讲好农耕文化的故事
序三 为保护和研究农耕文化遗产而努力
中原农耕文化(农博释读)
零 中原农耕文化绪论
壹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释读
序厅 千秋基业
第一厅 农耕源流
第二厅 农耕器具
第三厅 时令节气·农耕风貌
第四厅 粮食加工
第五厅 五谷稼穑·收获储存
第六厅 纺织衣饰
第七厅 家居生活
第八厅 炊事饮食·食品制作
第九厅 传统习俗
第十厅 休闲娱乐
第十一厅 乡村工匠
第十二厅 农副生产·地方特产
第十三厅 交通运输·水利灌溉
第十四厅 村镇民居
第十五厅 农耕嬗变
第十六厅 未来之光
贰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创建纪实
叁 中原农耕文化与乡村发展研究基地简介
肆 学术文章与媒体报道选录
《光明日报》 留住农耕文化的根脉
《光明日报》 农耕文化遗产:乡村振兴不能没有你
【光明日报客户端】 留住中原农耕文化的“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走进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原汁原味感受乡土情怀
《中国教育报》 从中原农耕文化中追寻大学的根与魂
《中国博物馆通讯》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五周年成绩概览
【国家文物局推介百优主题展览】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脱贫谢党恩·小康忆农耕”主题展览
【河南日报客户端】 5年迎来数十万观众看这座大学博物馆如何描摹农耕文明背影
《河南日报》 讲好农耕文化那些事儿
伍 部分战略合作伙伴场馆简介
陕西西安·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简介
湖北保康·尧治河农耕文化博物馆简介
湖北黄梅·鄂东农耕文化博物馆简介
河北清河·清河县农耕文化展览馆简介
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简介
安徽利辛·淮河流域农耕文化博物馆简介
河南许昌·鄢陵建业绿色基地简介
河南禹州·盛田农业百年粉坊产业观光工场简介
河南周口·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简介
河南郑州·登封二十四节气展示馆群落简介
河南鹤壁·太宗农耕文化博物馆简介
河南长葛·大中原文化体验园简介
河南中牟·双旗农耕文化遗产抢救馆简介
河南许昌·乐佳生活美学农场简介
参考文献
附录 顾问寄语
后记
中原农耕文化(中原农事)
零 中原农耕文化绪论
壹 本卷概说
贰 中原农耕的地域优势
叁 土地耕作
第一节 旱地耕作
第二节 旱地播种
肆 田间管理
第一节 中耕除草
第二节 积肥施肥
第三节 灌溉排涝
第四节 维护管理
伍 收割脱粒
第一节 收麦
第二节 收秋
陆 储存加工
第一节 粮食储存
第二节 储粮保护
第三节 粮食加工
柒 水稻生产
第一节 水稻种植的历史和发展
第二节 水田耕作
第三节 水田管理
第四节 收割脱粒加工
捌 农副生产
第一节 植树
第二节 畜禽养殖
第三节 蚕和蜂的养殖
第四节 经济作物栽培
玖 农事节气和谚语
第一节 二十四节气
第二节 中原农谚
参考文献
附录 顾问寄语
后记
中原农耕文化(村镇民居)
零 中原农耕文化绪论
壹 本卷概说
贰 中原村镇布局
一 中原村镇的概念
二 中原村镇的选址
三 中原村镇的布局
叁 村镇民居类型
一 草房
二 瓦房
三 窑洞
四 石头房
五 中原民居的地域特征
六 中原地区现代农村民居
肆 村镇民居的结构
一 一字院
二 半包围院落
三 四合院
四 组合院落
五 村镇民居的院内建筑
伍 建筑构件制作技术
一 建筑构件制作技术
二 建筑技术
陆 中原民居的建筑艺术
一 房脊装饰
二 山墙造型
三 房屋装饰艺术
四 庭院装饰艺术
柒 中原地区民居习俗
一 宅院选址习俗
二 中原民居建房习俗
三 竣工安神习俗
四 入住习俗
五 住宅结构布局习俗
六 宅内功能布局习俗
七 居住安排习俗
捌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一 关于历史文化名镇的评选
二 河南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三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四 中原部分传统名镇简介
五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玖 河南省传统村落
一 中国传统村落评选命名
二 河南省入选全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 河南省评定的传统村落名录
四 河南省部分传统村落介绍
五 中原传统村落的地名密码
参考文献
附录 顾问寄语
后记
中原农耕文化(民间工匠)
零 中原农耕文化绪论
壹 本卷概说
贰 器具制作类工匠
一 木匠
二 铁匠
三 陶匠
四 绳匠
五 编织匠
六 箍桶匠
七 张罗匠
八 剪刀匠
九 梳篦匠
十 星秤匠
十一 铜匠
十二 制笔匠
十三 制伞匠
十四 灯匠
十五 掸子匠
十六 棺材匠
十七 造车匠
十八 鼓匠
十九 翻砂匠
二十 笼屉匠
二十一 锁匠
叁 维修缝补类工匠
一 磨刀匠
二 锻磨匠
三 小炉匠
四 裁缝匠
五 鞋匠
六 补锅匠·锔缸匠
肆 饮食制作类工匠
一 厨师
二 酿酒匠
三 造醋匠
四 酱菜匠
五 打油匠
六 豆腐匠
七 粉匠
八 面塑匠
九 糕点匠
十 制茶匠
伍 建筑修葺类工匠
一 石匠
二 砖瓦匠·窑匠
三 泥水匠
四 油漆匠
五 棚匠
陆 艺术技巧类工匠
一 花匠
二 烙画匠
三 木刻匠
四 装裱匠
五 刺绣匠
六 瓷匠
七 糖人匠
八 乐器匠
九 玉石匠
十 泥塑匠
十一 香烛匠
十二 金银匠
十三 染匠
十四 扎彩匠
十五 脂粉匠
十六 铜乐器匠
十七 造纸匠
柒 杂役服务类工匠
一 剃头匠
二 修脚匠
三 膏药匠
四 钉掌匠
五 阉割匠
六 烧炭匠
七 轧花弹花匠
八 蜡烛匠
九 鞭炮匠
十 屠宰匠
十一 暖匠
十二 皮革匠
参考文献
附录 顾问寄语
后记
中原农耕文化(旧事拾遗)
零 中原农耕文化绪论
壹 本卷概说
贰 土匪蹚将
一 土匪蹚将刀客
二 近代匪患状态
三 组织和山规
四 绑票的勾当
五 忌讳与黑话
叁 打孽仇杀
一 血亲寻仇的渊源
二 打孽的形式
三 动机与缘由
肆 阴阳风水
一 渊源与流派
二 如何看风水
三 看风水的工具
四 如何看待阴阳风水
伍 占卜算卦
一 占卜的方式和类型
二 算卦的流变
三 天干地支与阴阳五行
四 关于四柱算命法
五 算卦的分类
六 算卦者的行骗方式
陆 巫婆神汉
一 巫术的形成及表现
二 巫婆神汉如何实施巫术
三 巫术在中原地区的影响
四 揭开巫术蛊惑人心的内幕
柒 青楼娼妓
一 娼妓业的流变
二 青楼中的风情
三 青楼中的清规戒律
四 行话隐语及局骗
五 妓院内部组织
六 禁娼废娼与娼妓的消亡
捌 偷盗诈骗
一 梁上君子非君子
二 盗贼的盗窃之道
三 骗子的骗术
玖 江湖郎中
一 民间医者的称谓及其类别
二 江湖郎中的行骗手法
拾 拐卖人口
一 血和泪的人口买卖
二 渣子行的生意
三 多变的拐卖方法
四 拐骗恶行在当今社会的残留
拾壹 武侠
一 尚武习俗与侠文化形态
二 各个朝代的侠
三 行侠仗义的风采
四 侠客的结局
拾贰 保镖
一 立行开业
二 保镖规矩
三 走镖的斗争艺术
四 镖局与镖户
拾叁 刺客
一 刺客的产生与衍变
二 刺客的种类
三 凶器及行刺方式
拾肆 帮会
一 帮会的起源和形成
二 开山入会及组织机构
三 帮规和奖惩制度
四 帮会组织的隐语
五 生财之术及其兴盛
六 帮会的衰落和归宿
拾伍 讼师
一 讼师的祖师爷
二 讼师行业的形成
三 讼师与讼棍
四 幕后的辩士
拾陆 盗墓
一 厚葬习俗催生盗墓现象
二 各朝代的盗墓现象
三 盗墓贼的行业神
四 盗墓隐语与班子内幕
五 盗墓贼的三大绝器
拾柒 经纪
一 从古代一路走来的牙人
二 牙行及其组织
三 经纪在商贸中的作用
拾捌 流民
一 流民的流变
二 流民的求生方式
三 流民遗患
四 流民与农民起义
拾玖 乞丐
一 乞丐的产生
二 乞丐众生相
三 乞丐的技巧与隐语
四 乞丐的帮派
贰拾 优伶
一 优伶的历史轨迹
二 优伶组织与人才培养
三 优伶的业绩
四 优伶的礼俗、行规与禁忌
贰拾壹 奴婢
一 奴婢的来源
二 役使管理及女奴命运
三 奴仆众生相
四 奴婢反抗与制度衰亡
贰拾贰 媒人
一 媒妁的起源
二 媒妁的演变
三 媒人的使命与烦恼
四 媒妁基本功和手中砝码
贰拾叁 流氓
一 流氓发展的历史脉络
二 流氓的含义及身份
三 形形色色的流氓
四 流氓的惯用手段及社会危害
贰拾肆 赌博
一 赌博的缘起和赌法
二 五花八门的赌博形式
三 赌徒的诡计
四 赌博的社会危害
贰拾伍 吸毒
一 毒品在中国的历史脉络
二 吸食方式及危害
三 艰难的禁烟历程
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毒品犯罪的打击
贰拾陆 哭丧
一 哭丧的形式
二 职业哭丧者的哭法
三 民间流传的哭丧歌
四 哭丧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附录 顾问寄语
后记
中原农耕文化(全五卷)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汪庆华。
得书感谢您对《中原农耕文化(全五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