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窗口,探究西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研究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由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与代表项目两部分构成,前者探讨了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范围、生存环境、地位与现状、特征、构成与分类及其价值,以及西安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联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络化保护、西安鼓乐研究等理论问题;后者对分布于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民俗、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曲艺等类别的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开展整理研究工作。
本书意在弘扬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整理。
作者简介
作者王晓如,女,1963年出生,满族,教授,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后师从史学家漆侠先生学习宋史,并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陕西省史学会常务理事、唐代文化史学会理事、民盟西安市委副主任委员、西安市政协委员。从教30余年,撰写*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等各类课题1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目前主要从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唐宋文化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前言
上篇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一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与范围
二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
三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与现状
四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
五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与分类
六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性保护利用研究
一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情况
二 西安“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
三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性保护利用对策
四 结论
西安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一 西安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
二 西安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 西安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四 西安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关系
五 结语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联动思考
一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特点分析
二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 市场化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联动思考
四 结语
网络环境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二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网络环境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络化保护
一 引言
二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研究的重点
三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络化保护研究的意义
诗歌与牛郎织女传说及其影响
一 《诗经》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
二 诗歌与牛郎织女传说记载
三 诗歌与牛郎织女传说民俗
四 牛郎织女传说的影响
周至的庙会及其文化价值
一 周至的庙会
二 周至庙会的类型
三 周至庙会的文化价值
从《秦王破阵乐》看唐宫廷音乐兴衰的政治取向
一 《秦王破阵乐》的概况
二 《秦王破阵乐》的兴衰与政治统治关系
三 研究《秦王破阵乐》的现实意义
西安鼓乐名称溯源
一 西安鼓乐名称来龙去脉
二 西安鼓乐名称演变过程
西安鼓乐生存的音乐环境探析
一 西安与音乐有关的历史较早
二 西安发现的乐器实物种类较多
三 西安古代乐队表演对西安鼓乐的影响
庙会与西安鼓乐传承
一 庙会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 庙会——西安鼓乐主要表演场所
三 庙会——西安鼓乐技艺提高动力
四 庙会——西安鼓乐交往活动的媒介
五 庙会——西安鼓乐助兴表演的地方
西安鼓乐的民间传承形式研究
一 西安鼓乐简述
二 西安鼓乐民间传承主要途径
三 民间音乐活动普及
四 宫廷音乐的外传
五 宗教演奏
西安鼓乐在西安地区的传承与分布
一 西安鼓乐简述
二 西安鼓乐在西安地区的传承分布
三 西安鼓乐的近代传承
四 从西安鼓乐的分布看音乐文化遗产保存
五 西安鼓乐研发的价值与前景
西安鼓乐谱字、古谱识读与记谱法
一 西安鼓乐谱字
二 西安鼓乐古谱识读
三 西安鼓乐记谱法
唐传乐器“七星锣”排列变化原因初探
西安鼓乐的鼓
一 鼓的起源
二 鼓的作用
三 西安鼓乐的鼓
西安鼓乐的锣铰类乐器
一 源远流长的产生历史
二 多种功用的各类乐器
三 独具特色的各类乐器
西安鼓乐的传统乐社
一 西安鼓乐传统乐社基本情况
二 西安鼓乐社主要活动
三 西安鼓乐社的经济基础
四 西安鼓乐主要乐社(20世纪50年代迄今)
改革开放三十年西安鼓乐保护传承成果综述
一 成立研究机构
二 出版学术成果
三 开展课题研究
四 进入学校课堂
五 受到社会重视
六 引起社会反响
七 获得多项荣誉
下篇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民间文学】
牛郎织女民间故事传说
王莽乡轩辕寺传说
仓颉造字台传说
翠华姑娘的传说
丈八沟的传说
户县民间歌谣
【民间美术】
长安烙画
哑柏刺绣
周至剪纸
户县民间布艺老虎
户县李氏木刻工艺
阎良新兴剪纸
苗春生泥塑
【民间音乐】
西安鼓乐
高陵洞箫艺术
新兴特技唢呐
厚畛子山歌
渭旗锣鼓
十面锣鼓
留南村锣鼓
【民间舞蹈】
周至牛斗虎
阎良牛拉蹩鼓
西里和尚斗柳翠
雨金舞龙社火
周至竹马
药惠竹马
【传统戏剧】
周至大玉木偶戏
周至皮影戏
关中(临潼)道情皮影戏
【民俗】
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
户县社火
侯官寨迎春牛老爷社火
大白杨社火芯子
船张芯子
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
户县北乡迎祭城隍民俗活动
西安都城隍庙民俗
骊山女娲民俗
华夏财神故里祭祀活动
青山索圣母庙会
【传统手工技艺】
北张村传统造纸技艺
豆村大蜡制作技艺及民俗
阎良核雕技艺
蔡氏核雕技艺
蓝田玉雕工艺
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技艺
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
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
长安寺坡村“添碟子”制作技艺
张氏风筝制作技艺
西安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西安饭庄陕菜和陕西风味小吃制作技艺
“中华老字号”徳发长手工饺子制作技艺
西安德懋恭水晶饼制作技艺
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系列制作技艺
秦镇米皮制作技艺
铁炉油馍制作工艺
周至翠峰马家饦饦
长安沣峪口老油坊榨油
户县龙窝酒手工酿造技艺及习俗
【传统医药】
高陵韩氏正骨制药技艺
马明仁膏药
【曲艺】
户县眉户曲子
高陵曲子
周至道情
熨斗村曲子
长安道情
后记
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晓如。
得书感谢您对《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