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ium Designer 19(中文版) 电子设计速成实战宝典

Altium Designer 19(中文版) 电子设计速成实战宝典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覆盖Altium Designer 19,图文结合教PCB设计实例及技巧。

内容简介

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Altium Designer 19软件及电子设计概述、原理图库设计、原理图设计、PCB库设计及3D库设计、PCB流程化设计、PCB的检查与生产Gerber输出、高级设计技巧及应用、设计实例及常见问题解答集锦等。书中配合大量图表以及实际操作视频,力图针对实际产品设计,以直接简洁的方式,让读者更快掌握PCB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本书提供了PCB设计日常计算工具、有效的表格、快速参考图及覆盖整个设计过程的完整流程,后期推出的一系列增值视频,会通过PCB联盟网论坛(www. pcbbar.com)的Altium版块,进行发布,读者可以自行下载学习和交流。

作者简介

郑振宇,一线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出版多部同类图书市场效益和图书销量较好,开办在线课程和资源共享社区,具有一定网络影响力。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内容简介

版权页

前言

目录

第1章 Altium Designer 19 全新功能

1.1 全新功能概述

1.2 主题的切换

1.3 ActiveRoute 的重大改进

1.3.1 扩展的PCB ActiveRoute 面板

1.3.2 Route Guide 中的线到线间距

1.3.3 Meander 控制

1.3.4 长度调整

1.3.5 支持管脚交换

1.3.6 其他改进

1.4 焊盘或过孔连接方式的局部单独设置

1.5 布线的改进

1.5.1 主动防止出现锐角及避免环路

1.5.2 对差分对的走线优化

1.5.3 布线跟随模式

1.6 Draftsman 功能的改进

1.7 无限制地增加机械层

1.8 微孔的设计

1.9 元器件的回溯功能

1.10 多板的PCB 设计

1.10.1 多板设计2.0 的特点

1.10.2 具体操作方法

1.11 高级的层叠管理器

1.12 本章小结

第2章 Altium Designer 19 软件及电子设计概述

2.1 Altium Designer 19 的系统配置要求及安装

2.1.1 系统配置要求

2.1.2 Altium Designer 19 的安装

2.2 Altium Designer 19 的激活

2.3 Altium Designer 19 的操作环境

2.4 常用系统参数的设置

2.4.1 中英文版本切换

2.4.2 高亮方式及交叉选择模式设置

2.4.3 文件关联开关

2.4.4 软件的升级及插件的安装路径

2.4.5 自动备份设置

2.5 原理图系统参数的设置

2.5.1 General 选项卡

2.5.2 Graphical Editing 选项卡

2.5.3 Compiler 选项卡

2.5.4 Grids 选项卡

2.5.5 Break Wire 选项卡

2.5.6 Defaults 选项卡

2.6 PCB 系统参数的设置

2.6.1 General 选项卡

2.6.2 Display 选项卡

2.6.3 Board Insight Display 选项卡

2.6.4 Board Insight Modes 选项卡

2.6.5 Board Insight Color Overrides 选项卡

2.6.6 DRC Violations Display 选项卡

2.6.7 Interactive Routing 选项卡

2.6.8 True Type Fonts 选项卡

2.6.9 Defaults 选项卡

2.6.10 Layer Colors 选项卡

2.7 系统参数的保存与调用

2.8 Altium Designer 导入导出插件的安装

2.9 电子设计流程概述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的组成及完整工程的创建

3.1 工程的组成

3.2 完整工程的创建

3.2.1 新建工程

3.2.2 已存在工程文件的打开与路径查找

3.2.3 新建或添加元件库

3.2.4 新建或添加原理图

3.2.5 新建或添加PCB 库

3.2.6 新建或添加PCB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元件库开发环境及设计

4.1 元件符号概述

4.2 元件库编辑器

4.2.1 元件库编辑器界面

4.2.2 元件库编辑器工作区参数

4.3 单部件元件的创建

4.4 多子件元件的创建

4.5 元件的检查与报告

4.6 元件库创建实例——电容的创建

4.7 元件库创建实例——ADC08200 的创建

4.8 元件库创建实例——放大器的创建

4.9 元件库的自动生成

4.10 元件的复制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理图开发环境及设计

5.1 原理图编辑界面

5.2 原理图设计准备

5.2.1 原理图页大小的设置

5.2.2 原理图栅格的设置

5.2.3 原理图模板的应用

5.3 元件的放置

5.3.1 放置元件

5.3.2 元件属性的编辑

5.3.3 元件的选择、移动、旋转及镜像

5.3.4 元件的复制、剪切及粘贴

5.3.5 元件的排列与对齐

5.4 电气连接的放置

5.4.1 绘制导线及导线属性设置

5.4.2 放置网络标签

5.4.3 放置电源及接地

5.4.4 放置网络标识符

5.4.5 总线的放置

5.4.6 放置差分标识

5.4.7 放置No ERC 检查点

5.5 非电气对象的放置

5.5.1 放置辅助线

5.5.2 放置字符标注、文本框、注释及图片

5.6 原理图的全局编辑

5.6.1 元件的重新编号

5.6.2 元件属性的更改

5.6.3 原理图的跳转与查找

5.7 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5.7.1 层次原理图的定义及结构 

5.7.2 自上而下的层次原理图设计

5.7.3 自下而上的层次原理图设计

5.8 原理图的编译与检查

5.8.1 原理图编译的设置

5.8.2 原理图的编译

5.9 BOM 表

5.10 原理图的打印输出

5.11 常用设计快捷命令汇总

5.11.1 常用鼠标命令

5.11.2 常用视图快捷命令

5.11.3 常用排列与对齐快捷命令

5.11.4 其他常用快捷命令

5.12 原理图设计实例——AT89C51

5.12.1 工程的创建

5.12.2 元件库的创建

5.12.3 原理图的设计

5.13 本章小结

第6章 PCB 库开发环境及设计

6.1 PCB 封装的组成

6.2 PCB 库编辑界面

6.3 2D 标准封装创建

6.3.1 向导创建法

6.3.2 手工创建法

6.4 异形焊盘封装创建

6.5 PCB 文件生成PCB 库

6.6 PCB 封装的复制

6.7 PCB 封装的检查与报告

6.8 常见PCB 封装的设计规范及要求

6.8.1 SMD 贴片封装设计

6.8.2 插件类型封装设计

6.8.3 沉板元件的特殊设计要求

6.8.4 阻焊层设计

6.8.5 丝印设计

6.8.6 元件1 脚、极性及安装方向的设计

6.8.7 常用元件丝印图形式样

6.9 3D 封装创建

6.9.1 常规3D 模型绘制

6.9.2 异形3D 模型绘制

6.9.3 3D STEP 模型导入

6.10 集成库

6.10.1 集成库的创建

6.10.2 集成库的离散

6.10.3 集成库的安装与移除

6.11 本章小结

第7章 PCB 设计开发环境及快捷键

7.1 PCB 设计工作界面介绍

7.1.1 PCB 设计交互界面

7.1.2 PCB 对象编辑窗口

7.1.3 PCB 设计常用面板

7.1.4 PCB 设计工具栏

7.2 常用系统快捷键

7.3 快捷键的自定义

7.3.1 菜单选项设置法

7.3.2 Ctrl+左键单击设置法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流程化设计——PCB 前期处理

8.1 原理图封装完整性检查

8.1.1 封装的添加、删除与编辑

8.1.2 库路径的全局指定

8.2 网表及网表的生成

8.2.1 网表

8.2.2 Protel 网表的生成

8.2.3 Altium 网表的生成

8.3 PCB 的导入

8.3.1 直接导入法(适用Altium Designer 原理图)

8.3.2 网表对比导入法(适用Protel、OrCAD 等第三方软件)

8.4 板框定义

8.4.1 DXF 结构图的导入

8.4.2 自定义绘制板框

8.5 固定孔的放置

8.5.1 开发板类型固定孔的放置

8.5.2 导入型板框固定孔的放置

8.6 层叠的定义及添加

8.6.1 正片层与负片层

8.6.2 内电层的分割实现

8.6.3 PCB 层叠的认识

8.6.4 层的添加及编辑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流程化设计——PCB 布局

9.1 常见PCB 布局约束原则 

9.1.1 元件排列原则

9.1.2 按照信号走向布局原则

9.1.3 防止电磁干扰

9.1.4 抑制热干扰

9.1.5 可调元件布局原则

9.2 PCB 模块化布局思路 

9.3 固定元件的放置

9.4 原理图与PCB 的交互设置

9.5 模块化布局

9.6 布局常用操作

9.6.1 全局操作

9.6.2 选择

9.6.3 移动

9.6.4 对齐

9.7 本章小结

第10章 流程化设计——PCB 布线

10.1 类与类的创建

10.1.1 类的简介

10.1.2 网络类的创建

10.1.3 差分类的创建

10.2 常用PCB 规则设置

10.2.1 规则设置界面

10.2.2 电气规则设置

10.2.3 布线规则设置

10.2.4 阻焊规则设置

10.2.5 内电层规则设置

10.2.6 区域规则设置

10.2.7 差分规则设置

10.2.8 规则的导入与导出

10.3 阻抗计算

10.3.1 阻抗计算的必要性

10.3.2 常见的阻抗模型

10.3.3 阻抗计算详解

10.3.4 阻抗计算实例

10.4 PCB 扇孔

10.4.1 扇孔推荐及缺陷做法

10.4.2 BGA 扇孔

10.4.3 扇孔的拉线

10.5 布线常用操作

10.5.1 鼠线的打开与关闭

10.5.2 PCB 网络的管理与添加

10.5.3 网络及网络类的颜色管理

10.5.4 层的管理

10.5.5 元素的显示与隐藏

10.5.6 特殊粘贴法的使用

10.5.7 多条走线

10.5.8 泪滴的作用与添加

10.6 PCB 铺铜

10.6.1 局部铺铜

10.6.2 异形铺铜的创建

10.6.3 全局铺铜

10.6.4 多边形铺铜挖空的放置

10.6.5 修整铺铜

10.7 蛇形走线

10.7.1 单端蛇形线

10.7.2 差分蛇形线

10.8 多种拓扑结构的等长处理

10.8.1 点到点绕线

10.8.2 菊花链结构

10.8.3 T 形结构

10.8.4 T 形结构分支等长法

10.8.5 From To 等长法

10.8.6 xSignals 等长法

10.9 本章小结

第11章 PCB 的DRC 与生产输出

11.1 DRC

11.1.1 DRC 设置

11.1.2 电气性能检查

11.1.3 布线检查

11.1.4 Stub 线头检查

11.1.5 丝印上阻焊检查

11.1.6 元件高度检查

11.1.7 元件间距检查

11.2 尺寸标注

11.2.1 线性标注

11.2.2 圆弧半径标注

11.3 距离测量

11.3.1 点到点距离的测量

11.3.2 边缘间距的测量

11.4 丝印位号的调整

11.4.1 丝印位号调整的原则及常规推荐尺寸

11.4.2 丝印位号的调整方法

11.5 PDF 文件的输出

11.5.1 装配图的PDF 文件输出

11.5.2 多层线路的PDF 文件输出

11.6 生产文件的输出步骤

11.6.1 Gerber 文件的输出

11.6.2 钻孔文件的输出

11.6.3 IPC 网表的输出

11.6.4 贴片坐标文件的输出

11.7 本章小结

第12章 Altium Designer 高级设计技巧及应用

12.1 FPGA 管脚的调整

12.1.1 FPGA 管脚调整的注意事项

12.1.2 FPGA 管脚的调整技巧

12.2 相同模块布局布线的方法

12.3 孤铜移除的方法

12.3.1 正片去孤铜

12.3.2 负片去孤铜

12.4 检查线间距时差分间距报错的处理方法

12.5 如何快速挖槽

12.5.1 通过放置钻孔

12.5.2 通过板框层及板切割槽

12.6 插件的安装方法

12.7 PCB 文件中的Logo 添加

12.8 3D 模型的导出

12.8.1 3D STEP 模型的导出

12.8.2 3D PDF 的输出

12.9 极坐标的应用

12.10 Altium Designer、PADS、OrCAD 之间的原理图互转

12.10.1 PADS 原理图转换成Altium Designer 原理图

12.10.2 OrCAD 原理图转换成Altium Designer 原理图

12.10.3 Altium Designer 原理图转换成PADS 原理图

12.10.4 Altium Designer 原理图转换成OrCAD 原理图

12.10.5 OrCAD 原理图转换成PADS 原理图

12.10.6 PADS 原理图转换成OrCAD 原理图

12.11 Altium Designer、PADS、Allegro 之间的PCB 互转

12.11.1 Allegro PCB 转换成Altium Designer PCB

12.11.2 PADS PCB 转换成Altium Designer PCB 

12.11.3 Altium Designer PCB 转换成PADS PCB

12.11.4 Altium Designer PCB 转换成Allegro PCB

12.11.5 Allegro PCB 转换成PADS PCB

12.12 Gerber 文件转换成PCB

12.12.1 方法1

12.12.2 方法2

12.13 本章小结

第13章 入门实例:2 层STM32 开发板的设计

13.1 设计流程分析

13.2 工程的创建

13.3 元件库的创建

13.3.1 STM32F103C8T6 主控芯片的创建

13.3.2 数码管的创建

13.3.3 LED 的创建

13.4 原理图设计

13.4.1 元件的放置

13.4.2 元件的复制和放置

13.4.3 电气连接的放置

13.4.4 非电气性能标注的放置

13.4.5 元件位号的重新编号

13.4.6 原理图的编译与检查

13.5 PCB 封装的制作

13.5.1 LQFP48 PCB 封装的创建

13.5.2 LQFP48 3D 封装的放置

13.6 PCB 设计

13.6.1 元件封装匹配的检查

13.6.2 PCB 的导入

13.6.3 板框的绘制及定位孔的放置

13.6.4 PCB 布局

13.6.5 类的创建及PCB 规则设置

13.6.6 PCB 扇孔及布线

13.6.7 走线与铺铜优化

13.7 DRC

13.8 生产输出

13.8.1 丝印位号的调整和装配图的PDF 文件输出

13.8.2 Gerber 文件的输出

13.8.3 钻孔文件的输出

13.8.4 IPC 网表的输出

13.8.5 贴片坐标文件的输出

13.9 本章小结

第14章 入门实例:4 层核心板的PCB 设计

14.1 实例简介

14.2 原理图的编译与检查

14.2.1 工程的创建与添加

14.2.2 原理图编译的设置

14.2.3 编译与检查

14.3 封装匹配的检查及PCB 的导入

14.3.1 封装匹配的检查

14.3.2 PCB 的导入

14.4 PCB 推荐参数设置、层叠设置及板框的绘制

14.4.1 PCB 推荐参数设置

14.4.2 PCB 层叠设置

14.4.3 板框的绘制及定位孔的放置

14.5 交互式布局及模块化布局

14.5.1 交互式布局

14.5.2 模块化布局

14.5.3 布局原则

14.6 类的创建及PCB 规则设置

14.6.1 类的创建及颜色设置

14.6.2 PCB 规则设置

14.7 PCB 扇孔

14.8 PCB 的布线操作

14.8.1 对接座子布线

14.8.2 SDRAM、Flash 的布线

14.8.3 电源处理

14.9 PCB 设计后期处理

14.9.1 3W 原则

14.9.2 修减环路面积

14.9.3 孤铜及尖岬铜皮的修整

14.9.4 回流地过孔的放置

14.10 本章小结

第15章 进阶实例:RK3288 平板电脑的设计

15.1 实例简介 

15.1.1 MID 功能框图

15.1.2 MID 功能规格

15.2 结构设计

15.3 层叠结构及阻抗控制

15.3.1 层叠结构的选择

15.3.2 阻抗控制

15.4 设计要求

15.4.1 走线线宽及过孔

15.4.2 3W 原则

15.4.3 20H 原则

15.4.4 元件布局的规划

15.4.5 屏蔽罩的规划

15.4.6 铺铜完整性

15.4.7 散热处理

15.4.8 后期处理要求

15.5 模块化设计

15.5.1 CPU 的设计

15.5.2 PMU 模块的设计

15.5.3 存储器LPDDR2 的设计

15.5.4 存储器NAND Flash/EMMC 的设计

15.5.5 CIF Camera/MIPI Camera 的设计

15.5.6 TF/SD Card 的设计

15.5.7 USB OTG 的设计

15.5.8 G-sensor/Gyroscope 的设计

15.5.9 Audio/MIC/Earphone/Speaker 的设计

15.5.10 WIFI/BT 的设计

15.6 MID 的QA 要点

15.6.1 结构设计部分的QA 检查

15.6.2 硬件设计部分的QA 检查

15.6.3 EMC 设计部分的QA 检查

15.7 本章小结

第16章 常见问题解答集锦

反侵权盗版声明

封底

Altium Designer 19(中文版) 电子设计速成实战宝典是2019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郑振宇。

得书感谢您对《Altium Designer 19(中文版) 电子设计速成实战宝典》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无线接入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电子书
1.5G属前沿技术,本书内容领先业界。 2.本书集合业界领先通信企业在5G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内容深入、丰富。 3.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研究,此前出版过3本移动通信相关图书。
爱上单片机(第4版) 电子书
适读人群 :电子爱好者 单片机技术初学者 单片机相关专业师生 《无线电》杂志作者杜洋出品 国内单片机爱好者圈子里的有影响力人物 一本有生命力的单片机学习图书 畅销10年,累计销量突破3万册 不仅学技术,还能获得人生指导
大话物联网(第2版) 电子书
通信圈子里的“古典名著”,畅销10年的经典好书,物联网基础知识普及读物。 大话物联网在保持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重点增强了图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并更新了具有时效性的案例。本书写作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从物联网的产生背景,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特征、体系结构、发展现状,到物联网的标准化组织、标准化进展,再到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支撑技术,面面俱到!
5G NR物理层规划与设计 电子书
权 威推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领域专家 邬贺铨院士倾情作序。 特色亮点:本书特点是7个章节都有一张彩色的内容概览图,读者可以对5G NR物理层的规划和设计一目了然,对深入了解全书的内容更有把握。 方法:本书提供了一种对3GPP协议的学习方法,读者可以利用本书的方法,不断更新知识。 工具:本书以5G技术和通信协议为基础,是一本从理论分析到规划设计建设实践的工具书。 本书知识点全面 系统:读者可以全面掌握5G NR的物理层信道、物理层过程、物理层参数等。 专业:与5G部署相结合,对5G NR的峰值速率、控制信道容量、频率配置方法、适用场景等分析到位,实操性强。 作者实力:本书作者均在项目一线从事无线网规划、咨询、设计多年,有非常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 实践指导:本书侧重于理论结合工程实践,从系统参数到原理实现,从通信设备到工程建造都有详细介绍。 知识强化:无论读者是否参与过5G试验网,从事5G技术工作或者学习人员都可强化自己的通信系统知识,掌握基本的5G技术,会使你收获颇丰。
激光切割与LaserMaker建模 电子书
阅读本书可以快速入门并从零开始制作第 一件激光切割作品,掌握利用激光制图软件进行结构和外观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体验激光造物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 本书主要作者龙丽嫦是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 电化教育馆教研部负责人,是红棉创客空间负责人,组织3D打印、激光切割创客活动多年,拥有丰富的激光切割教学经验及粉丝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