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境况

人的境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阿伦特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对当代政治哲学深具启发性的概念和主题。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

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著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前言

第一章 人的条件

1. 积极生活与人的条件

2. 积极生活的术语

3. 永恒对不朽

第二章 公共和私人领域

4. 人:一种社会的或政治的动物

5. 城邦与家庭

6.社会的*兴起

7. 公共领域:共同

8. 私人领域:财产

9. 社会的和私人的

10. 人类活动的定位

第三章 劳动

11. “我们身体的劳动和我们双手的工作”

12. 世界的物性

13. 劳动和生命

14. 劳动与繁殖

15. 财产的私人性和财富

16. 工作器具与劳动分工

17. 一个消费者社会

第四章 工作

18. 世界的持存

19. 物化

20. 工具性和劳动动物

21. 工具性和技艺人

22. 交换市场

23. 世界的恒久性及艺术品

第五章 行动

24. 行动者在言行中的彰显

25. 关系网和被实现的故事

26. 人类事务的脆弱性

27. 希腊的解救之道

28. 权力与显现空间

29. 技艺人与显现空间

30. 劳工运动

31. 制造对行动的传统替代

32. 行动的过程性质

33. 不可逆性和宽恕的力量

34. 不可预见性和承诺的权力

第六章 积极生活与现代

35. 世界异化

36. 阿基米德点的发现

37. 普遍科学对自然科学

38. 笛卡尔式怀疑的兴起

39. 内省和共同感的丧失

40. 思想和现代世界观

41. 沉思与行动的倒转

42. 积极生活内的倒转和技艺人的胜利

43. 技艺人的失败和幸福原则

44. 生命作为至善

45. 劳动动物的胜利

致谢

索引

重订后记

人的境况是201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汉娜·阿伦特。

得书感谢您对《人的境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 电子书
探讨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建过程中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论述,及其相关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给予国际上指责马克思“忘却了自然”的观点以有力反驳。
中国古代治理的道德基础:以朱熹政治哲学为核心 电子书
阐释中国古代治理的伦理道德基础,将德治传统与现代善治融合发扬。
点亮自性之光 电子书
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演讲录,探索思想的本质。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创新 电子书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随波逐源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在追寻生命和物质本源的基础上,探寻人生意义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