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罗辑思维》节目解读,得到电子书首发,新锐人类学学者张经纬,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国历史,揭开夏商周三代迷雾,提出国家起源新假设。
内容简介
张经纬著的《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不拘泥于“华夏中心”观念,将互动人群置于平等的舞台,将中国历史上各人群的活动,投射到东亚大陆的地理构造上,进而运用人类学方法重新解读中国历史上(上溯夏商周、下迄元明清)众多人群留下的传说和谜团,对这些古代人群崛起的原因和最终的走向,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历史新知。
在此基础上,本书尝试描绘出一幅东亚人群迁移和文化变迁的动态图景,打通东亚大陆史前史与文明史的巨大分隔,传递出一种高于一族、一政权之进程、完整的“人类史”的观念。
作者简介
作者张经纬,上海人,上海博物馆馆员,人类学学者,专栏作家,译者。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民族史与当代民族文化研究,力图突破世界各民族历史的局限,尝试全新的人类史写作。译有《石器时代经济学》《伊隆戈人的猎头》等多部学术作品。在《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东方早报》《澎湃新闻》和《腾讯·大家》等平面及网络媒体设有专栏,定期向公众传播人类学知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图表目录
构建完整的人类史
东亚大陆的人文、 地理志
引言 秦始皇的旅行
1.1 秦始皇的旅行(一)
正文 地质年代的舞台
1.2 “地理漏斗”与更大的结构
1.3 通道与“塞子”
1.4 东亚大陆的联系之网
1.5 人类的旅行
1.6 文化的定义及其引理
1.7 建立人类迁移—互动模型
1.8 小结:秦始皇的旅行(二)
地理构造与 人类活动
引言 赞普的天堂
2.1 “天神下凡”:从神山降临的赞普
2.2 天堂有路,洞天两重
2.3 且行且徘徊,已在千里之外
2.4 万壑千山,皆是通途
正文 吴越争霸
2.5 三千越甲可吞吴(一)
2.6 三千越甲可吞吴(二)
2.7 干越之剑的秘密
2.8 吴越在齐、楚之间
2.9 更大的趋势
2.10 小结:“太平洋板块”南部的压力传递
古典时代的 政治经济学
引言 杨家将往事
3.1 穆桂英、佘太君与杨家将
3.2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3.3 平夏南山云有异,源流风俗本不殊
3.4 物质生产与文化变迁
正文 八骏的秘密
3.5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3.6 小盂鼎:穆王传说的另一面
3.7 八骏的秘密
3.8 由“生”到“熟”的西戎
3.9 秦与周:互动之网
3.10 秦人的契机
3.11 秦晋之好
3.12 燕赵的复仇
3.13 小结:“太平洋板块”北部的压力传递
人群互动与 迁移动力
引言 人参和女真
4.1 牧圉此时犹捍御?——重新解读明清之际
4.2 白山黑水之间的迁移路径
4.3 打围放牧,纵便生理
4.4 夷得华货即欢忭
4.5 人参、女真、山海关
4.6 “社会变迁”的基本模型
正文 羌在商周之间
4.7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
4.8 有命在天
4.9 羌在商周之间
4.10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
4.11 克东夷而陨其身
4.12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的代价
4.13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4.14 泉之竭矣:从“好利”到失利
4.15 小结:内迫于中国,延及鬼方
更大的互动: 东亚大陆的命运(上)
引言 秦始皇的理想
5.1 秦始皇的理想
正文 汉武帝的选择
5.2 最后的越人王国
5.3 单于的选择(一):致命的诱惑
5.4 单于的选择(二):交织的命运
5.5 武帝的品味
5.6 无尽的轮台
5.7 王莽的机会(一):“司农钱尽”
5.8 王莽的机会(二):“孝悌之心”
5.9 小结:西汉的黄昏
更大的互动: 东亚大陆的命运(下)
引言 宝钏与平贵
6.1 “王宝钏与薛平贵”的两个版本
6.2 隐藏的主角
6.3 沙陀与盛唐的两面
6.4 薛平贵们的“大登殿”
正文 班彪的策略
6.5 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一)
6.6 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二)
6.7 班彪的策略:不劳师而币加(三)
6.8 “振大汉之天声”——Y(t)曲线〔52〕的顶点
6.9 “羌胡边杂之师”的未来
6.10 北匈奴的复仇(一)
6.11 北匈奴的复仇(二)
6.12 北匈奴的复仇(三)
6.13 董卓们的“大登殿”
6.14 小结:“一夫耕,百人食之”——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
总结: 东亚大陆人类迁移的模型
7.1 作为新起点的总结
7.2 东亚的齿轮
7.3 后有来者:东亚大陆的人类史(一)
7.4 前有古人:东亚大陆的人类史(二)
7.5 一个数学模型
7.6 走出三代的“迷雾”
附录一 世界的“齿轮”
附录二 “国家起源” 的新假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夷居中国 东亚大陆人类简史是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张经纬。
得书感谢您对《四夷居中国 东亚大陆人类简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