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两岸学者共同编写中国近代史。
内容简介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是由两岸近代史学界合作撰写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参与者共57人。全书分晚清卷和民国卷,各卷又分别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通史,下册为专题史。本书论述了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自1980年以来近代史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本次推出的是晚清卷。
作者简介
作者王建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外交史、抗日战争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外交战略与对外政策》、《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合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卷作者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清代通商与外政制度
一 通商与外政制度的概念意义
二 互市:清代的通商制度
三 清代的外政秩序:以通商公文书往来与涉外司法裁判为中心
第二章 十九世纪前期中西关系的演变
一 中西贸易及其体制
二 经济、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三 从对抗走向战争
第三章 近代的开端:鸦片战争
一 战争的酝酿:茶叶、白银、鸦片
二 战争的进程:占领土地及其他
三 战争的结果:从外到内的变化
第四章 条约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一 条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 条约制度的主要内容:行使“准统治权”的特权制度
三 清政府的认识与应对
四 条约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变形
第五章 中华宗藩体系的挫败与转型
一 西方国际法秩序原理的论述
二 东方国际法秩序原理的论述
三 东西国际秩序原理的纠葛
四 宗藩体制的崩解与转型
五 转型后中华国际体系内部的原理矛盾
第六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与败亡
一 太平天国的兴起
二 太平天国与清政府的对峙
三 太平天国的败亡
第七章 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
一 动因与环境
二 推进与成效
三 阻力与困顿
第八章 派系分合与晚清政局
一 咸同交替与派系新局的形成
二 派系之争与政务影响的深化
三 “帝后党争”浮现与派系分合的激化
四 满洲亲贵集团的挣扎与清末派系的残貌
第九章 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
一 甲午战争及其深度影响
二 变法诉求步步升级
三 明定国是 急行新政
四 阴影下的困局与悲剧
第十章 义和团运动与二十世纪中国
一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国际国内背景
二 从拳到团:清廷对民间结社的利用
三 义和团转战京津
四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五 《辛丑条约》:中国的低谷与起点
第十一章 十年新政与清朝覆灭
一 清末新政改革纲领的制定
二 1901—1905年的新政改革
三 1906—1908年:政治改革的启动
四 1909—1911年:摄政王载沣主持下的改革
五 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
第十二章 立宪运动与民间宪政诉求
一 立宪派与立宪思潮
二 立宪政团纷起
三 立宪派参与议政
四 国会请愿风潮
五 立宪陷入绝境
第十三章 帝制面临的挑战:新政的制度困境和伦理转换
一 近代权势结构的转变
二 庚子后清廷的失道形象和士人心态
三 自上而下的立宪
四 制度困境下的新政
五 小政府和大政府的紧张
第十四章 现代经济的起步:晚清的经济发展
一 贸易发展及其影响
二 工业发展及其影响
三 农业发展及其影响
四 双元经济问题
第十五章 悸动的农村与农民
一 农民的经济生活
二 异军突起的乡村工业
三 发育中的要素市场
第十六章 二十世纪初的收回利权运动
一 收回利权运动的兴起
二 收回利权运动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三 收回利权运动的若干案例
四 收回利权运动的影响、作用及相关问题
第十七章 清季人口与社会
一 清中叶以降的人口统计与估计
二 人口结构及其变迁
第十八章 大变局下的生活世界:洋货流行与生活启蒙
一 洋货初销、流行与普及
二 洋货流行对消费方式的影响
三 洋货符号意义的演变
第十九章 晚清士绅阶层的结构性变动
一 乡土权威:士绅的地位与角色
二 从保甲到团练:晚清士绅地位的变动
三 流动与分化:士绅与晚清社会结构的变动
四 权绅化趋向:士绅与晚清的制度变迁
第二十章 中西学之争:从科举、学校到学堂
一 教育与“教”“育”
二 学堂与学校
三 新学制系统的建立
四 纳科举于学堂
第二十一章 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一 海防与塞防之争产生的背景
二 海防论者所持观点之分析
三 塞防论者所持观点之分析
四 对塞防与海防论争之评议
第二十二章 “过渡时代”的脉动:晚清思想发展之轨迹
一 传统的内变:从“理与势”到“体与用”
二 进化论与新宇宙观
三 以太、心力与个人崛起
四 经学的解构与建构
五 精神困境与宗教渴望
六 重建政治正当性:权威与权力的冲突
七 “过渡时代”的思想启示
第二十三章 天下、国家与价值重构:启蒙的历程
一 “天下”的破灭
二 国家观念:从身份到契约
第二十四章 族群、文化与国家:晚清的国族想象
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
二 民族主义下的国族想象
三 黄帝子孙——作为族群共同体的中国
四 保教保国——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中国
五 五族共和——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中国
第二十五章 中国士人与西方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创造与转化
一 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在晚清中国思想界的起步
二 《大英国志》、蒋敦复与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现实意涵
三 “法国例证”的导入与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跃进
四 政体类型知识“概念工程”的意义
第二十六章 译书与西学东渐
一 西学东渐浪潮日涌日激
二 不同传播机构各擅胜场
三 西学传播之反应与影响
第二十七章 晚清台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
一 开港后台湾的经济变迁
二 晚清台湾的社会变迁
三 割让前台湾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全2册)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建朗。
得书感谢您对《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全2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