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教材:毛泽东著作选编

中共中央党校教材:毛泽东著作选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教学新布局的形成和“三基本”教材的正式出版,中央党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有了较大变化,原来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已经不完全适应新教学布局的需要。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加以修订,更名为《马列著作选编》和《毛泽东著作选编》。《毛泽东著作选编》(即《毛泽东著作选编》)是在《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甲种本)[下]的基础上编选而成的,主要是根据新的教学布局和新的教材体系,新增《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节选)、《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等十三篇著作。修订后的《选编》本,更好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章节目录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节选)(1935年12月27日)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节选)(1936年12月)
实践论(1937年7月)
矛盾论(1937年8月)
反对自由主义(1937年9月7日)
论持久战(节选)(1938年5月)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节选)(1938年10月14日)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1938年11月5日)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年12月)
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
新民主主义论(节选)(1940年1月)
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
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1941年)
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3月30日)
共产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1942年5月)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
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1942年12月)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
学习和时局(节选)(1944年4月12日)
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
……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963年-1965年)

中共中央党校教材:毛泽东著作选编是2002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作者。

得书感谢您对《中共中央党校教材:毛泽东著作选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江苏水事案例选编 电子书
本辑共选编水事案件57例,分为违法建筑案篇(8例)、违法采砂案篇(8例)、违法凿井案篇(10例)、规费征收案篇(6例)、防汛清障案篇(13例)、违规取土案篇(7例)和其他案篇(5例)等。
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 电子书
1964年1月中法建立外交关系,由于其冲击效应被国际社会誉为“外交核爆炸”,事件本身也成为推动国际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转变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国相继解密关于这一事件的绝密外交档案。本资料集选编中、法、美、德、澳五国有关中法建交的档案161件,更完整地展现了中法秘密谈判的过程以及美国、台湾当局等对这一事件的应对,为学界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关系尤其是中法关系提供第一手文献。
毛泽东文艺思想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把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和西方文艺理论、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等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从而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哪些是继承,哪些是革新;哪些是沿袭,哪些是独创;它与其它文艺理论体系之间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分歧。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毛泽东文艺思想及其本质,进而扩展、发展和丰富毛泽东文艺思
社会工作案例选编(2) 电子书
本书主要收录了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2015年教学过程中的部分案例,分为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部分。在每个案例后面都有指导教师进行的精炼点评。本书是师生们在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其特有的方法助人自助的案例精选,寓理论、方法于实务之中,能给研究和学习社会工作的师生及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社会工作案例选编(1) 电子书
《社会工作案例选编》主要收录每年杭州师范大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各类案例,相关案例均由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并由指导老师分别进行了精炼的专业评析。本书是第一辑,共分为四部分,是师生们在社会工作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其特有的方法进行助人自助的案例精选,寓理论于实务之中,能给从事、研究、学习社会工作的师生及相关工作者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