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论纲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论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运用多重研究方法,阐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历史渊源以及立法、行政、司法和国际法保障,构建权利保障的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运用比较法学方法研究基本权利和民生法治建设的学术专著。以权利解释论和制度主义的思路出发,遵循“权利阐释论—权利的制度保障论—权利的保障路径论—权利保障的关联论”这一逻辑思路,从理念、制度和实践三个维度,从“全球化视野”和“本地化行动”两个层面展开了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机制的法理建构。

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基础篇、制度篇、保障篇和关联篇),综合运用了规范实证主义、法解释学、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法学、案例和经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历史演进、哲学基础、法律渊源、权利属性、阐释框架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模式、路径选择、资源依托,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立法供给、行政保障、司法救济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二元互动以及特定的文化权利保障等关联问题,全书都贯彻了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攸关现代国家建构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机制。

全书提出了以社会保障权为核心完善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的立法体系、以司法渐进主义为进路推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司法保障制度,以给付行政法治化为核心推动社会保障行政的体系建构。

作者简介

作者涂云新,复旦大学法学院教师、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青年研究员。研究旨趣主要集中于法与政治基本原理、比较宪法、人权理论、行政法学,旁涉法律推理、非西方法学思潮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问渠那得清如许

推荐序

前言

第一编 基础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理论背景及提出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三节 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及评述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研究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之处

第六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人权的概念渊源与历史演进: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为重心

第一节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社会连带人权的历史渊源

第四节 近代人权观念在中国的继受和接受

第五节 围绕“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权利清单的发展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国原则”: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的宪法根基

第一节 “社会国”的历史缘起与类型特征

第二节 “社会国原则”的法理内涵

第三节 “社会国原则”与“法治国原则”的融合与互动

第四节 “社会国原则”在宪法上的规范效力探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阐释框架与基本内涵

第一节 基本权利的阐释框架:以基本权利的体系化与语境化为背景

第二节 基本权利传统阐释框架的当代检讨

第三节 基本权利的分析实证主义进路——以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关联为例

第四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用语分歧与详细概念的厘定与统一

第五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于宪法上之属性与定位

第六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基本内涵——霍菲尔德分析进路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二编 制度篇

第五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模式和路径选择

第一节 立法裁量模式之概览及其反思

第二节 司法救济模式之概览及其反思

第三节 给付行政模式之概览及其反思

第四节 立法裁量模式、司法救济模式与给付行政模式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的财政税收分析

第一节 一个前提性的问题——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的财政之维

第二节 现代国家的“财政宪法”及其结构

第三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财政税收分析的理论模式

第四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财税法保障体系的构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编 保障篇

第七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立法保障:以立法活动为中心

第一节 立法保障人权的学理见解:一般化理论

第二节 履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之给付义务的立法

第三节 德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立法

第四节 立法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介入和限制:以地方立法权为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行政保障:以给付行政为中心

第一节 一个前提性的交代——给付行政对于基本权利保障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国原则”与“给付行政”的关联和互动关系

第三节 “给付行政”中的法律保留原则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司法保障:以司法审查为中心

第一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司法救济概览

第二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司法救济案例分析

第三节 类型化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编 关联篇

第十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中的特别问题:文化权利专论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与范畴限定

第二节 法律意义上的文化权利

第三节 文化权利的规范要素

第四节 文化权利的规范属性与建构

第五节 文化权利的规范功能

第六节 文化权利所要求之多元文化建制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互动

第一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之一般法理

第二节 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机制及其结构

第三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实施机制

第四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以中国为重点的探讨

第五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以香港“孔允明诉社会福利署案”为例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二章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的现实困境与中国面向

第一节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的中国语境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保障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立法及政策

第四节 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的量化分析

第五节 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宪法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三章 结论和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法学琐忆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论纲是2020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涂云新。

得书感谢您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论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性别与妇女权利(第2版) 电子书
近年来,我国日益重视保障民生的社会法制建设,在社会法领域,《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反家庭暴力法》等一批与保障妇女权利相关的新法律法规相继问世。本书的再版更彰显出其时代意义和主题色彩。全书按照“事实与数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国际人权法标准、立法对策与完善”的顺序展开,对于各章所涉法律制度的变化,本次修订均通过注释做出了说明,个别章节中增加了近年来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
商事权利论:基于营业自由与机会平等视角 电子书
本书分为本体论、结构论和运行论三编,内容包括:商事权利的本质属性、商事权利的功能定位、商事权利的主客要素、商事权利的体系架构、原生性权利:营业权、商事权利的行使与转让等。
儿童权利论:一个初步的比较研究(第2版) 电子书
把儿童视为拥有权利的主体并从人权的角度加以保护,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本书纳入了儿童权利保护领域的新内容,比如,对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具体而深入的阐释、从权利视角解决儿童问题以及对儿童群体权利的强调,充实了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内容,特别是从《儿童权利公约》的视角对困境儿童特殊需求的阐释,都有助于对儿童权利的理解,进而制定适合我国儿童保护的政策和法律。
社会主义本质论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多元文化共演与经济社会变迁:川西北牧民定居调查 电子书
本书从草地家庭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入手,向社会问题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延伸,基本厘清了困扰川西北牧民定居化问题的要害,提出了加强家庭建设、提高素质教育和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等基本思路,不失为中国新时期定居化进程中的写实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