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为四川大学王锦厚教授研究郭沫若论文合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四川大学王锦厚教授多年来的郭沫若研究论文合集,钩沉了己身走过的郭沫若研究道路。作为学术论文合集,本书引证广博,部分文章原发表于《新文学史料》等刊物,具备一定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王锦厚,从事郭沫若研究近四十年,《郭沫若学刊》主编,四川郭沫若学会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郭沫若硏究文庫
编委会
序 “郭沫若研究文库”
我们为什么坚持郭沫若研究
一、敌对派
二、恩怨派
三、炒作派
四、跟风派
回顾历史
郭沫若研究开新章——两次郭沫若研究学术讨论会纪实
四川郭沫若研究管窥——从四川大学到乐山师范学院
《女神》纪念会
五十寿辰暨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
郭沫若逝世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
我和两个郭研刊物——《郭沫若研究专刊》《郭沫若学刊》
一、佚简、佚文的刊发
二、档案材料的公布
三、对外宣传、介绍了郭沫若研究的动态和成果
缅怀逝者
一位郭沫若研究的好导师——记阳翰老对郭研的意见
向郭老学习必须像登金顶那样努力——缅怀吴伯箫前辈
他那追求真理的精神将永世长存——怀念楼适夷老人
《郭沫若全集》注释中凝聚了他的智慧——赞戈宝权对郭研的贡献
珍惜和保卫文化史上一份宝贵财富——记孙席珍的郭研工作
偿三十年前郭老劝游青城宿愿——追忆唐弢参加郭沫若学术研讨会
郭老的精神不断鼓舞着我——艾老和我两次会见的回忆
还没有最后完成的论文——怀念王瑶先生
为《郭沫若全集》献出生命的人——怀念马良春同志
一个极认真的郭沫若著作编辑家——怀念萧远强同志
郭研文存
郭沫若“诗的修养时代”
沙湾时期(1892—1905)
嘉州时期(1905—1909)
成都时期(1910—1913)
漫谈郭沫若的诗艺探索
一、旧体诗修养期(1904—1915)
二、自由体新诗创作(1916—1925)
三、新旧诗创作同时并举期(1926—1978)
一、抓住根本,把握精神
二、敢于拿来,注意扬弃
三、破除迷信,独立创造
论郭老历史剧的文学渊源
一
二
三
郭沫若与 《西厢记》
一、使之“合于近代文学底体裁”的修改
二、另辟文艺批评的新路
三、不断由模仿走向创造的跨越
《屈原》是怎样步入世界杰作之林的?——以《雷电颂》一场修改为例
《郭沫若散文选集》序
一
二
三
四
(一)牧歌、沉郁、战斗三种情绪的交织、流贯
(二)冲淡与雄浑结合的美学境界追求
(三)简洁、和谐、熨帖、自然的语言的应用
《百家论郭沫若》序
一、关于选文的标准
二、关于编排方式
助你懂得郭沫若的好书——介绍《百家论郭沫若》
郭沫若与现代派文艺
宣传与扬弃
《青鸟》和《黎明》
《伽来市民》和《聂嫈》
郭沫若与“文艺理论丛书”
一
二
三
永远的精神支柱——从周公致郭老的两封信谈起
记周恩来、郭沫若抗战期间一次重大活动——关于《文工会签名轴》二三事
“得而复失”的故事
空前绝后的“签名轴”
堡垒是怎样建成的
始终是值得尊敬的——郭沫若与孙中山
台湾的声音藉诸位的喉舌放送了出来——郭沫若与《台湾文艺》
后记
在郭沫若研究的路途上是2017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王锦厚。
得书感谢您对《在郭沫若研究的路途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