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个改革先驱者的故事,更是1978年底开始的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1978年,改革席卷中国大地,其最终目标是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怎么走,谁也不知道,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内容简介
黄宗汉,黄氏兄妹(黄宗江、黄宗淮、黄宗英、黄宗洛、黄宗汉)中的小弟、1948年加入地下党的老革命,1978年年底主动请命到严重亏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厂——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就任厂长。然而,他没有想到,他的一句“当厂长就得给国家挣钱”会产生振聋发聩的政治意义。黄宗汉在东风厂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全国引起很大影响。然而,改革必然会损害计划经济体制下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诸多矛盾终因1981年作家理由的一篇题为《希望在人间》的报告文学而点燃,以至高层介入才使问题获得最终的解决。
所谓的“破冰之旅”,要打破的“坚冰”,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相关的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的阻碍。而“缝隙”则是指制度柔性的一面,这使庞大而僵化的行政体制具有一定的自由政治空间,其弹性使最初的改革成为可能。
作者简介
作者定宜庄,女,满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队,1974年回城。先后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为清史、满族史。著有《中国知青事典》(与刘小萌、史卫民、何岚合著)《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导 言
一、破题:“缝隙”与“坚冰”
二、背景:1949年以来关于建国路线的争议
第一章 请命
一、一个连年亏损的“大庆式企业”
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央层面改革的原动力
三、请命前黄宗汉的心路历程
四、“解放”与黄宗汉的人脉
第二章 两个月:扭亏为盈
一、企业一定要盈利
二、选人新标准
三、寻找合作方
四、百万富翁
第三章 “东电”的悖论
一、“东电”的悖论:“搂钱的耙子”与“装钱的匣子”
二、不适应的“上层建筑”:观念与制度
三、“开放”对“改革”的作用
第四章 螺丝钉引出的新思路
一、溢了扣的螺丝钉
二、有饭大家吃
三、缝隙间的游走
第五章 结构层面改革的深化
一、做加法加出的智囊团
二、四车间和“麦乳精”的符号意义
三、黄氏战略设想:合资经营、多业并进、集团式发展
第六章 “东风方式”及其现实意义
一、“东风方式”的提出与高层背景
二、借鸡生蛋与借船出海
三、对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之有力冲击
第七章 一篇报告文学惹出的风波
一、《希望在人间》的出炉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
三、编辑夜闯中南海
第八章 “乱起萧墙”: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
一、改革的实质是权力与利益格局的调整
二、两轮检查
三、中纪委的检查组
四、防守与反击
第九章 黄宗汉调离与“东电”的最后结局
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人气散了:东风电视机厂最后的结局
三、“东电”改革的社会影响:来自稽国庆的总结
第十章 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改革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跋
附 录
附录1 东风方式 ——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对老生产线的改造
附录2 东风方式”的由来与发展
附录3 国产电视机进入国际市场已不再是梦想
附录4 “东风”的路 ——记北京东风电视机厂引进技术发展生产
附录5 从北京市电视工业的发展看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技术引进调查报告)
附录6 希望在人间
附录7 夜访中南海
附录8 赞成报告文学《希望在人间》获奖
附录9 对报告文学《希望在人间》及其主人公黄宗汉的几点看法
附录10 陌生与熟悉
附录11 关于检查东风电视机厂几个问题的情况报告
附录12 北京东风电视机厂技术引进的风波
参考文献
缝隙中的改革:黄宗汉与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破冰之旅是2014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定宜庄。
得书感谢您对《缝隙中的改革:黄宗汉与北京东风电视机厂的破冰之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