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五十州帝王传记》套装

《关河五十州帝王传记》套装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关河五十州“帝王三部曲”之一(《雍正大传:朕就是这样汉子》已推出),从人性视角观照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用历史细节解说一个卓越领导者的心胸和谋略。

重回历史现场解说,还原历史真相。如孝庄太后对朝政的真实掌控力,鳌拜对康熙的真实心理态度如何,忠臣苏克萨哈做的蠢事,吴三桂是英雄还是徒有虚名,康熙王朝对火器的运用如何,康熙的武功到底有多高,王辅臣时附时叛的原因,噶尔丹的性格弱点,真实的九龙夺嫡,康熙如何考察和保护四阿哥……

从领导力素养入手,用丰富的历史细节对康熙心胸、谋略、格局进行全方位分析。

隐忍

——要做成一件事或者保护一个人,光凭良好愿望是不行的,还得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能力。如果能力不够怎么办?祖母告诉康熙:隐忍!

勤勉

——康熙每天接到的各地奏章达三四百本,经他一个字一个字亲自批阅的有四五十本,包括军务在内,一天手批口谕,可处理五百余件事务。

讲信义

——王辅臣回城后就率众来降,康熙不食前言,以宽大为怀,让王辅臣官复原职,“加太子太保,擢靖寇将军”,令其随图海“立功赎罪”,使大部分曾经背离朝廷的人也重新站他一边来。”

勇于担当

——康熙将“倘有失误,君臣共之”的理念贯彻于平叛战争的始终,哪怕前方战况再不好,个人心情再郁闷,他也不随意迁怒于大臣。这使得大臣们都能放下包袱,积极参与筹谋。

正确的战术运用

——康熙每次对战争进行部署,都主张集中兵力,形成力量对比上的优势,所谓“满兵之势贵聚,聚则处处攻战,始克有力”。

谋定而后动

——康熙自己总结个人在战争前后的变化时说,之前由于经验不足,把凡事都看得很容易,之后才知道其实要做好每件事都很难,所以不考虑成熟就决不妄动。

用人不疑,敢放权

——对于施琅攻取台澎的军事行动,康熙采取了完全放手的态度,从不横加干涉。康熙是个极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在海战方面并不内行,而内行的事就必须交给内行的人去办。

大局观和眼界

——康熙对前明的尊重,既有示好于江南民众和遗民的成分,但也包含了他个人对历史的严肃思考。从决定纂修《明史》起,他就意识到,随便讥刺亡国之朝的风气实在要不得,为此要求臣下不得使用“故明”“废藩”等轻蔑的称谓,文稿中已有的也要悉数除去。

当断则断,敢于取舍

——明智冷静的头脑,在“忍”与“不忍”之间迅速做出抉择的果断作风,都是一个成大业者身上所必备的条件。为了阻止俄方对噶尔丹的支援,避免今后出现被动局面,康熙审时度势,调整谈判立场。

与下属同甘苦

——每天天还没亮,有些官兵还在帐中贪睡,康熙就已经起床,凌晨即撤营就道,日中便在新的宿营地扎营。遇上雨雪交加的天气,如果官兵尚未扎营,康熙一定不先进入为他准备好的帐篷,他会穿上雨衣,与皇子、大臣们一起站立于雨雪之中,直到官兵的帐篷全部扎起为止。

内容简介

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历史上成功的帝王之一。他雄才大略,有“千古一帝”的美誉;文治武功,双峰并峙,是个全能型的英雄。

从幼时与疾病抗争,登基之初与权臣搏杀,到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这个人几乎战斗了一辈子,到临终前都未停止战斗。他把储君的秘密守护到生命的终点,并且“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为国家选定了合格的接班人。

就在与他的敌人与命运的搏杀焠砺中,康熙的领导能力和帝王心术日臻炉火纯青。更可贵的是,虽然被机谋与算计包围,他却仍然保持了一颗仁恕的之心,以博大胸怀包容明朝遗臣,促进了满汉融和,使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的清王室成为中国人心中能够认可的正统。

本书从人性视角观照了康熙王朝的风起云涌以及相关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与命运抉择。用丰富的历史细节解说了康熙皇帝自律担当的品格、隐忍与果断的性格、开明包容的格局。可以说,康熙帝用其一生展现着一个成功领导者的心胸和手腕。

雍正王朝到底是个怎样的气象?历史学家列举五百年明清史上发生的十四件大事,短短十三年的雍正王朝,就占两件,足见雍正的魄力以及那个时代是何其重要。

雍正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史家说他“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但历史上也留下他得位不正、弑父鸩母、刻薄好杀、大兴文狱、未得善终的累累恶名以及扑朔迷离的宫闱谜案。

本书通过对中外诸多史料的整理与研读(如洋溢着他强烈感情色彩的朱批奏折),以人性化的笔调去观照雍正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位帝王充满复杂情感与生命张力的人生,解读了雍正鲜明的个性是如何晕染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人文底色,而那个时代又是如何赋予了雍正毁誉参半的人生的。

同时,讲述了这位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四阿哥,是如何凭借自己隐忍、自律的品格,逐渐走进康熙的视野,并以大业相托的;站在他清理百年历史积弊的高度,客观评述了这位改革雄主的精明、果决,高超的御人权术和制度建设,严打贪腐、勤勉务实的施政风格,以及在他的感召下,雍正王朝名臣辈出、吏治刷新的奋进气象,却又山雨欲来、波谲云诡的历史变局。

作者简介

关河五十州,畅销历史纪实作家,其作品立论客观严谨,史学基础扎实,史料运用力求丰富和全面,注重采用口述史料等第一手资料,同时兼以文学笔法,行文简洁明快,注重阅读体验,条分缕析而又富有历史的思辨性,读者面极广。

代表作有《一寸河山一寸血》《战神粟裕》《彭大将军》《谋帅刘伯承》《虎部队》《中原大战》《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民国总理段祺瑞》《张作霖大传》《晚清帝国风云系列》等;今日头条的签约作者,开设的历史自媒体栏目阅读量近亿计。

与作者互动

新浪微博:@关河五十州围脖

QQ读者群:142742771

“今日头条”入驻号:八千里路云和月

百度贴吧:关河五十州吧

章节目录

第一章 什么叫悲剧

苏克萨哈以为自己用心良苦,其实是干了一件愚蠢的事。在政治权斗的领域,必要时缺乏勇气,不够坚决果断,一味想着后路,都是大忌,而这些在苏克萨哈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第二章 历史性的时刻

鳌拜为什么历事三朝,对皇太极、顺治都能做到忠贞不贰,却唯独与康熙形成了势不两立的紧张关系,有人分析,其中不能排除感情因素:皇太极是鳌拜的故主,鳌拜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也见识了皇太极的雄才大略;鳌拜辅佐顺治时,皇太极对他的余威、余恩犹存,顺治又是他力争所立,为此还遭到了多尔衮的迫害,他对顺治自然也能做到忠心耿耿,坚守臣节;可是到康熙就不一样了。

第三章 吴三桂反了

康熙每天接到的各地奏章达三四百本,经他一个字一个字亲自批阅的有四五十本,包括军务在内,一天手批口谕,可处理五百余件事务,这使得他虽然足不出京城,但对前方战况变化以及将士勇怯与否均了如指掌。据说吴三桂在得知康熙驿报神速,机谋深远后也自叹弗如,唯有仰天长叹,说:“难以和他争锋啊!”

第四章 炮口上的争夺

楚汉战争时,韩信曾说过“驱市人而战”,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不过那只是打个比方,而由图海一手组建的这支部队倒真的符合这一特征。尽管他们都是挑选出来的勇健之士,平时为了看家护院也会使枪弄棒,但打仗毕竟不同于普通的街头斗殴,而且对于这些早已看惯各种世象的八旗家奴而言,突然要求他们像职业军人一样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也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绝不是一个命令或一通激情澎湃的宣传鼓动就能搞定。

图海采用的办法很简单,就四个字:以利相诱。

第五章 漫长征程

相对于严苛地对待参战皇族,康熙为普通八旗官兵(也包括绿营)制定了较为优厚的恩赏和抚恤制度,从赐恤致祭到为之代偿债务,都有明文规定。他还要求将领们在攻城野战时,只要条件许可,就必须收取官兵骸骨,如果做不到,将官将降二级调用,领战大臣也要罚俸一年,岳乐后来被罚俸一年,罪名就是在长沙会战时没有能够及时收取阵亡官兵的骸骨。

第六章 最合适的时机

儒家学说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除个别君主在大乱后将这些方案作为临时措施予以实行外,多数君主都只是摘其枝叶,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反而遭到忽略,与他们不同,康熙真正把儒术与施政结合起来,并形成了带有他个人思想烙印的仁政理念。

第七章 奇迹般的幸运

施琅效力郑军时就有恃才傲物,难以与人合作的问题,他与郑成功发生冲突,固然可以归咎为郑成功忌才刻薄,“以淫刑失国士”,但也暴露了他作风粗暴,得理不让人的一面。康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素来主张一个人即便有十分才能,也应该谦让收敛五分,施琅为人处事的风格无疑让他很不舒服。

第八章 乘流直下蛟龙惊

一百五十多年后,清军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军,有人重新回味历史,认为雅克萨战役是“一场比战败还危险的胜利”,理由是康熙及其将领只关注胜负本身,却忽视了军备的改进,从而导致后来清军的武器远远落后于西方。其实这种看法颇有些苛求于前人,因为军备的改进从来都不能与作战的实际需要以及效果相脱离,简单地说,就是必须以战学战。

第九章 筹边重此行

直到康熙朝前期,八旗汉军仍主要操作红夷大炮,对火绳枪的装备和训练相对较弱,在不少重要战役中,都由征发的朝鲜鸟铳手来充当此任。恰恰是噶尔丹的崛起和逐渐称霸塞外,让康熙意识到必须拥有能与其抗衡的鸟枪兵。虽然康熙本人更擅长弓箭,但也很喜欢练习火绳枪。在一次野外训练射靶时,张诚就曾亲眼看到康熙自己装弹,朝远处一块只有手掌大的木板瞄准射击,其间包括跑动射击在内,共射击三十次,有多次都准确击中了靶心。

第十章 非凡的胜利

如果让准噶尔人来讲述历史,那么噶尔丹无疑是个英雄,在他身上,智谋、勇猛、顽强、毅力、胆略、军事才华,可谓一样也不缺,也因此,他才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吞并各部蒙古的大片领地,从而叱咤漠北、威震中亚。可惜的是,他碰到了康熙,那是一个更加全能型的英雄,而且还有他所不具备的政治眼光和智慧,这使他的失败变得无可避免.

第十一章 潘多拉魔盒

满人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本小说早在他们入主中原前就被译成了满文,在满族几乎达到了老少皆知的地步。《三国演义》《水浒传》里不但有各种巧计,还有江湖义气、替天行道等与主流不一致的民间思想,八爷党从中汲取了精神资源:即便皇子们之间,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的纽带,也不是手足之情,而是“义气”二字。

第十二章 最后的战斗

康熙在其生前紧抓权柄不放,他在初步尝试“高宗模式”失败后便再未对此涉足,既有废太子胤礽屡教不改,让他失望透顶的原因,也与年龄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他并不十分看重皇权,甚至想通过“高宗模式”退位时,尚年富力强;等到年纪越大,他对皇权谁属便表现得愈加敏感和在意,直至后来老态龙钟亦容不得别人稍有染指。

附录一:康熙生平大事简明年表

附录二:参考文献

第一章 高手从来都不是天生的

胤禛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继续上升,几个月后,他被正式赐号雍亲王,登上了作为臣子所能到达的顶端。高手从来都不是天生的,在狂风骇浪的不断冲击下,依靠着出众的悟性和耐力,权斗场上的四皇子已然在向高手进阶。

第二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胤禩虽是个有头脑的皇子,但他不像胤禛那样对康熙复杂的内心世界体察入微,同时对形势过于乐观的误判,也让他在康熙面前缺乏足够的审慎和谨卑,这一点从他不请安不请旨就可以看得出来。依此脉络来观察,待毙之鹰事件应该是无心之失所酿成的祸端。

第三章旋涡和激流

不同时对抗多只老虎,是皇室狩猎的一个重要特点和技巧。站在一个权谋者的角度,权斗和狩猎在技巧方面有颇多相通相似之处。

康熙临终前,允禩、允禵在朝野的声望均超过胤禛,康熙去世后,两集团也仍然是一股不小的政治力量,胤禛当然能感觉得到。在他眼中,允禩、允禵无异于两只虎,允禩又是其中最大的“虎”,要一起对付的话困难太大,而且还很危险,所以他只能先以宠信来笼络控制住允禩及其党羽,以免发生变乱。

第四章出了大问题

每个皇帝都有他所认为的君臣之道,雍正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一方面拥有令人莫测高深的帝王心术,并且也用这种心术驾御大臣,但另一方面又有着非常深情的一面。当雍正认识到年羹尧如此为他着想时,简直感动到有些语无伦次。他把年羹尧真心待他的这些事告诉给最信任也最亲近的允祥、隆科多,说一次就流一次眼泪。

第五章 中国的奈龙

雍正认为自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贪官们贪得盆满钵满,亲戚们多少总能分得一点油水,另外还有一种平时以清官形象示人的伪清官,在沽名钓誉,假装清廉的同时,却放纵宗族亲友接收贿赂。在雍正看来,勒令贪官的亲戚帮助赔偿,并没有任何道义上的问题,反正你们以前从贪官那里得到的好处都不干净,现在不过是如数吐出来而已。

第六章 直来直去的皇帝

古代多有君主赏识和宠幸臣下的例子,但像雍正这样对待田文镜,平心而论是极为少见和难得的,他对田文镜说,他这样做,“不过叫你知道你主子(雍正本身出自于正黄旗,所以才自称主子)为人居心,真正明镜铁汉,越发勉力小心就是了”。

第七章有一件算我输

在其他大臣密参李卫的奏折中,雍正将自己的这一用人理念表达得非常清楚:“李卫粗疏直率,轻狂放纵,这是人所共知的,你们大家就不要介意了。朕也知道这些,但朕用他,是看重他操守廉洁、勇于任事的品格,用以挽回因循苟且,视国政如儿戏的颓风!”

雍正本身的性格,在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之外,还有真性情和有趣的一面,后者也正是李卫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或许正因为这样,相对于苛急刻薄的田文镜,李卫才更讨雍正喜欢一些。

第八章伟大的变革

鄂尔泰有一句名言:“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这就是说为人处事要明辨大是大非,而不要太在意和理会某些与大局无关的琐事。张廷玉与鄂尔泰私下有竞争关系,但亦服其见识,说鄂尔泰的这句话“最有味,宜静思之”。

第九章好辩的性格

在论证华夷无别,地域不能作为区别君主好坏标准的基础上,雍正说清朝开辟疆土,创造太平盛世,“令四方无事,百姓康乐,户口蕃庶”,否则的话,全国将仍陷于战乱和苦难之中,臣民们应该感到庆幸才对。更何况,清朝是从李自成手里夺来的天下,夺明朝皇位的并不是他们,相反,他们还打败了李自成,为明朝报了仇,雪了耻。

第十章 出奇料理

张廷玉具备超强的记忆力和文字书写能力。雍正召见他,有时问起某部院大臣或司员胥吏的名字,张廷玉不仅可以随口报来,还能准确无误地讲出此人的籍贯甚至入仕前取自于科举的哪一科。白天雍正讲过的话,散朝回家后,他会一字不漏地记录于日记之中,据说一直到八十多岁他才把一句话给记颠倒了,为此还掷笔叹息,说人上了岁数,到底不行,“精力竭矣”!

第十一章 最险恶之局

雍正从入承大统到驾崩,计在位十三年,时间甚短,但对国家事务、社会问题、民间生活都影响深远。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讲明清史问题,列举1840 年以前明清史上发生的十四件大事,其中属于雍正朝的就有两件,即实行摊丁入亩和设立军机处。他在讲清史时,说到清朝历史上有八件大事,属于雍正朝的也有两件,其一是摊丁入亩,其二则是驱逐西方传教士。

《关河五十州帝王传记》套装是2019年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作者关河五十州。

得书感谢您对《《关河五十州帝王传记》套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此生只为守敦煌 电子书
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被誉为“敦煌守护神”。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 常书鸿曾说:“若有来生,我还是要守护敦煌。” 常书鸿决定了敦煌今天的这般模样。 没有人见到敦煌后能无动于,就像你无法不对常书鸿心怀敬畏。
Vim实用技巧 电子书
Vim编辑器100实用技巧,提高编程效率。
追光:薛鸣球传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鸣球的学术传记,图文并茂地展现传主人生经历、师承关系、学术成长、科研历程、学术成就。
一个定理的诞生 电子书
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得主攀登数学高峰的苦乐历程,当代数学天才与众不同的真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