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的智慧

中华的智慧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从孔子到戴震的三十五家古代哲学家,从中总结、提炼出他们思想中最具有贡献与闪光点的精华,进行介绍、阐述,使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智慧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内容简介

本书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思想领域中,各派思想家的智慧的相互融合、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辩证发展的历程,正是在这种思想的融会碰撞中,最终形成了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特殊贡献的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另外,本书对这些哲学家生平有生动的介绍,每篇之前配有哲学家的插图,也是更立体形象了解其人的很好的方法。所以,此书又具有当下意义,尤其是现在传统文化受到重视、提倡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

作者简介

编者张岱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孔子

一 己欲立而立人

二 为仁由己

三 过犹不及

四 “多学而识”与“一以贯之”

老子

一 道为万物之宗

二 道法自然

三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四 柔弱胜刚强

墨子和墨家

一 “义利”统一与“德力”并重

二 好学而博

孟子

一 民为贵,君为轻

二 “恒产”与“恒心”

三 “生”与“义”

四 人性之善

周易大传

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 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三 “精义”“利用”“崇德”三者统一

四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五 一阴一阳之谓道

庄子

一 逍遥游

二 生有涯而知无涯

三 彼是方生

四 气变而有生

五 民有常性

惠施

一 大一与小一

二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三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四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五 “小同异”与“大同异”

六 南方无穷而有穷

七 今日适越而昔来

八 连环可解

九 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

十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

公孙龙

一 名,实谓也

二 白马非马

三 离坚白

四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荀子

一 明于天人之分

二 制天命而用之

三 天地合而万物生

四 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

五 化性起伪

六 虚壹而静

韩非

一 道尽稽万物之理

二 参验

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四 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董仲舒

一 天地之间若虚而实

二 天地人相为手足,合以成体

扬雄

一 吾于天见无为之为

二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

三 道有因有革

四 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

五 极则必反,不极则不反

王充

一 天道自然无为

二 自然感应

三 德力具足、知为力

四 考之以心,效之以事

五 贵通、贵用、贵作

王弼

一 得意在忘言

二 “本末”与“体用”

三 “名教”与“自然”

向秀与郭象

一 万物必以自然为正

二 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

三 顺其自然即是无为

葛洪

一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

二 诸后作而善于前事

三 “天地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与“气竭则命终”

僧肇

一 “非有非无”与“立处即真”

二 动静未始异

三 “能知”和“所知”,“相与而有,相与而无”

范缜

一 形神相即

二 形质神用

三 “人之质,质有知”与“知虑各有其本”

法藏

一 用即体、体即用

二 “缘起相由”与“相即相入”

三 六相圆融

四 “一中多,多中一”与“一即多,多即一”

慧能

一 若识本心,即是解脱

二 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韩愈

一 文以载道

二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柳宗元与刘禹锡

一 天人不相预

二 天人交相胜

三 理昧而言关

四 “生人之意”与“势”

周敦颐

一 孔颜乐处

二 动静互根,变化无穷

三 诚、神、几

四 动而无动,静而无静

五 太极本无极

六 一与思

张载

一 虚空即气

二 凡象皆气

三 神天德,化天道

四 一故神,两故化

五 合内外,大其心

六 民胞物与

程颢

一 浑然与物同体

二 动静皆定

三 形上与形下

四 无独必有对

五 天人一理

六 易、道、神

程颐

一 动静无端,阴阳无始

二 动为天地之心

三 所以然为理

四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五 道则自然生万物

六 物极必反

七 理必有对待

八 性即是理

九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朱熹

一 理与事

二 理与气

三 理一分殊

四 两端相对

五 阴阳交变

六 体用对待而不相离

七 “道心”与“人心”

八 心统性情

九 格物致知

十 知先行后

十一 主敬涵养

陆九渊

一 人皆有是心

二 自作主宰

三 义利之辨

王守仁

一 致知与格物

二 知行合一

三 致良知

王廷相

一 气是实体

二 气种有定

三 理载于气

四 气有变化,理亦有变化

五 法久必弊,弊必变

六 知是思与见闻之会

方以智

一 充一切虚,贯一切实

二 物有则,空亦有则

三 独性各别,公性则一

四 宇中有宙,宙中有宇

五 气、形、光、声四几

六 反因

七 圆∴三点

八 交、轮、几

九 “质测”与“通几”

黄宗羲

一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二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三 工商皆本

四 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

王夫之

一 体用胥有

二 气者,理之依

三 天下惟器

四 诚者实有

五 非合两而以一为之纽

六 阴阳具于太虚絪缊之中

七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八 能必副其所

九 即事穷理

十 知以行为功

十一 由野蛮到文明

十二 理势合一

十三 相天、造命

十四 珍生、务义

颜元

一 由粗会精、崇迹行义、见理于事

二 践形以尽性

三 格物即“犯手实做其事”

四 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五 讲读与习行二八开

戴震

一 一阴一阳、生生而条理

二 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

三 心能辨理

四 理存于欲

附记

引用书目

后记

陈来中国哲学书单

刘笑敢中国哲学书单

中华的智慧是201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程宜山。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的智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治理智慧 电子书

本书探讨了牟宗三的政治哲学及其后的超越根据和人性基础,及道德的形上学和立体的主体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牟宗三政治哲学思想在公共治理方面所提供的哲学智慧。
中华国学劝善经典白话解·了凡四训 电子书

本书以民国印光大师鉴定本为底本进行解读,纠正了当前流行版本的一些错误。每章内容包括原文、注释、译文、解读、例证、名言哲语六个部分。注释力求详尽,译文力求通俗而又忠于原著。解读力...
《智慧珍宝》翻译、注释与研究(全2册) 电子书

《智慧珍宝》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伊本?阿拉比(1165~1240)的代表作,被奉为理论苏非学或理论灵知学最核心的经典文献。本书在参考多种权威注...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的智慧——逻辑学、语言学、哲学三维解析 电子书

公孙龙是战国后期著名的逻辑学家和辩士,其著作《公孙龙子》是先秦名辩学派至今尚存的唯一完整文献。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立足于《公孙龙子》六篇文本,进行详细校注、今译、英译和注疏,重...
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1辑·近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西北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围绕“民族复兴的概念和思想演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民族复兴”“近...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海外华人宗教文书个案的系统深入解读,探讨海外华人文化传承的具体机制问题。书中在系统梳理1947年至1966年二十年间的德教紫系文献的基础上,从“仪式专家·仪式·文献”...
智慧之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方法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结合中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思想,结合科学文化和生活实际,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方法论在体系结构上作了较为合理的安排,在思想内容上作了新论证、新表述并提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