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脉:康熙帝与避暑山庄

龙脉:康熙帝与避暑山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把园林的营造放进风云变幻的历史场景中,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皇帝的形象与园林的功能在特定时代帝国的挑战与机遇中交织在一起。

魏瑞明(斯蒂芬·怀特曼,Stephen H. Whiteman),先后任教于悉尼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伦敦大学,曾获得美国邓巴顿橡树园研究图书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的研究奖学金。作品《三十六景:诗歌和版画中康熙帝的避暑山庄》(合著)获2017年“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图书奖”。

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作为“北京的后花园”,实际上是清朝前期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本书通过阐述承德避暑山庄的选址、营造及其象征意义,对康熙时代的政治愿望及其相应的艺术表现提出了新的见解。

康熙皇帝统治下的18世纪早期,在我们对中国艺术的认知地图绘制中是一个不寻常的空白。这个时代将景观与园林、个人与皇家、理想化的与地形的绘画结合在一起,而这个融合的过程是需要精心规划的。魏瑞明恰恰解答了这些。在探究中,他完成了一项艰巨的工作。

——哈佛大学亚洲艺术系教授 汪悦进(Eugene Y. Wang)

对一个关键场所(避暑山庄)的这一番细致解读,提供了丰富细节,其发人深思的分析,在了解清帝国权力世界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

——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 柯律格(Craig Clunas)

一本罕见的、将改变学术的书。

——《国际环境史评论》创始编辑 詹姆斯·比蒂(James Beattie)

一项卓越的研究成果,涵盖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研究对象,包括园林建筑、绘画、版画和诗歌。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 罗伯特·E.哈里斯特(Robert E. Harrist Jr.)

“看中国”艺术译丛,将中国艺术纳入更广阔的视界,以更高、更专、更全的角度,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内容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中国的皇家园林,它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历时89年完工。避暑山庄位于山脉节点的战略性位置,据说清朝的风水能量流经此处。避暑山庄作为“北京的后花园”,实际上是清朝前期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本书利用艺术和建筑史、花园和景观史、近代早期全球史以及历史地理等多领域的资料与方法,重构了承德避暑山庄在康熙年间的发展历程,进而阐明了景观作为意识形态媒介的表达在清早期和更广泛的近代初期世界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绘画、版画、历史地图、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新绘制的地图和个人记述的考察,揭示了地理空间在清初政治、军事、外交等上层建筑中的重要意义。作为海外深入研究避暑山庄所呈现的康熙王朝园林与艺术特征的重要专著,本书通过阐述承德避暑山庄的选址、营造及其象征意义,对康熙时代的政治愿望及其相应的艺术表现提出了新的见解。

作者简介

魏瑞明,原名斯蒂芬·H.怀特曼(Stephen H. Whiteman),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和艺术史博士,目前在英国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任“中国艺术与建筑”课程高级讲师。他的研究聚焦全球背景下近代早期的中国历史,特别对景观、地图绘制和视觉文化感兴趣。他曾获得美国邓巴顿橡树园研究图书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的研究奖学金。与人合作的专著《三十六景:诗歌和版画中康熙帝的避暑山庄》于2017年获得景观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约翰·布林克霍夫·杰克逊图书奖”。

章节目录

译者序 I

引论:清初景观的历史思考 001

第一部分 复原康熙时代的景观 011

扈从赐游记(节录) 013

第一章 重构康熙的山庄 017

第二部分 帝国的寓言 061

第二章 群山的脉络 063

御制避暑山庄记 084

第三章 惟兹热河 085

第三部分 空间和图画 111

第四章 绘画与实地勘察 113

第五章 纸上花园 162

第四部分 转喻的风景 201

第六章 游览后花园 203

结论 皇帝的景观 243

附录 251

御制溥仁寺碑文 253

避暑山庄纪恩堂记 255

避暑山庄后序 258

避暑山庄百韵诗序 260

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262

参考书目 275

龙脉:康熙帝与避暑山庄是2021年由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魏瑞明。

得书感谢您对《龙脉:康熙帝与避暑山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奉系与东北铁路 电子书
铁路以及围绕铁路主权和利益产生的路权问题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大课题。
荣禄与晚清政局 电子书
本书通过研究和剖析荣禄的复杂表现,对了解清末政治的变迁和走向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桥梁文化与美学 电子书
“桥梁文化与美学”是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在桥梁发展技术的基础上,讲解桥梁历史、文化、创新与美学的发展过程,启发读者的心智,加强桥梁工程专业熏陶和美学理解,开阔视野,以设计与建造出更加新型和优美的桥梁。从历史、人文、技术、美学诸方面讲解桥梁的文化与美学,包括桥梁新理念产生的基础条件、新颖桥梁产生的理念、典型桥梁的案例、桥梁先驱的奋斗历程等。桥梁作为一种建筑结构,不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电子书
本书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刘师培。刘师培学术的时代特色,即是中西交融之学。
时间与东亚古代世界 电子书
本书以研究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对东亚的影响,探明东亚地区时间文化的特质为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