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大传

萧红大传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季红真积40年时间完成。一部深触萧红漂泊、孤独灵魂的传记,读懂一代才女的“流离”与“不甘”。

内容简介

她曾被鲁迅赞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被柳亚子誉为有“掀天之意气,盖世之才华”,但在生命的黄金时代却悄然凋零,为后人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以及未完成的《马伯乐》等近百万用血书写的灼热文字。

从“五四”的启蒙立场到“对着人类的愚昧”,萧红始终都以独立的姿态行走在历史的断谷中。她以一己病弱的血肉之躯,承担了女性、民族乃至人类的所有苦难。

著名学者季红真积四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部深触萧红漂泊、孤独灵魂的传记,真实全面还原“呼兰河的女儿”的悲苦一生。

作者简介

季红真,文学评论家、散文家、传记文学作家。1955 年生于浙江丽水,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文学硕士。著有文学评论集《文明与愚昧的冲突》等六种、《浮尘漂流记》等散文四种、《呼兰河的女儿——萧红全传》等文学传记两种,另有长篇小说、译著及编著十余种。获当代文学研究会颁发的“1988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首届“萧红研究奖”等奖项。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 一 章 富饶的北国边陲小城 1

第 二 章 乡绅地主之家 14

第 三 章 顽童生涯 24

第 四 章 祖母死了之后 39

第 五 章 母亲之死与继母过门 50

第 六 章 觉醒的少女时代 61

第 七 章 升学风波 73

第 八 章 进入现代大都市 85

第 九 章 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98

第 十 章 祖父死了以后 111

第十一章 出走北平求学 119

第十二章 再次出走北平 129

第十三章 软禁与逃脱 136

第十四章 陷落东兴顺 147

第十五章 投书裴馨园 165

第十六章 热恋萧军 173

第十七章 逃出囚笼 189

第 十 八 章 “生产的刑罚” 197

第 十 九 章 落脚欧罗巴 205

第 二 十 章 筑巢商市街 215

第二十一章 走上左翼文艺之路 226

第二十二章 爱情的烦恼 243

第二十三章 逃离伪满洲国 250

第二十四章 驻足青岛 262

第二十五章 初到上海 275

第二十六章 进入上海文坛 294

第二十七章 在鲁迅夫妇身边 307

第二十八章 爱情的“苦杯” 324

第二十九章 躲到东京 335

第 三 十 章 重回上海 362

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北平之行 374

第三十二章 “八一三”前后 388

第三十三章 暂居武汉 405

第三十四章 临汾:两萧分手 426

第三十五章 西安:情结端木蕻良 440

第三十六章 退回武汉 456

第三十七章 奔逃重庆 478

第三十八章 栖身北碚 492

第三十九章 避居香港 506

第 四 十 章 情系呼兰 520

第四十一章 在战火中挣扎 537

第四十二章 与蓝天碧水永处 550

原版自序 错动历史中的文学飞翔 560

原版后记 571

主要参考书目 573

萧红大传是202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季红真。

得书感谢您对《萧红大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武平大赋 电子书
为系统整理、展示“千年古邑文化武平”的独特风情和深厚底蕴,推动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宣传阐释和传承弘扬,中共武平县委、县委宣传部组织编撰了“梁野文库”这套系列文化丛书。《武平大赋》即其中之一。本书从历史、人物、乡镇、山水、时代五个方面,以全景式的手法、富于感染力的文学语言,对武平择其大要,逐一描述评点,供读者从感性的视角全方位概览武平历史人文、山川风貌和民情风俗。
大徽班 电子书
本书以徽班进京第一人高朗亭为主角,再现了徽戏从地方戏曲,演变、成长,发展嬗变为京剧的风雨历程。乾隆五十五年,余老四、高朗亭率三庆班进京贺寿,大获成功,四大徽班齐聚京城。在花雅之争中,徽伶坚持“台上演戏,台下做人”的薄云高义,在京城梨园站稳了脚跟,徽调几经起落、屡遭打压,但徽班艺人努力开拓,淬炼技艺,以二黄腔为主,融合汉调、昆腔等多种声腔,“联合五方之音,成为一致”,最终推动京剧艺术诞生。
逝水人生:徐志摩传 电子书
本书是“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回顾了“末代诗人”徐志摩的一生。
折叠厦大时光 电子书
陈福郎著的《折叠厦大时光(凤凰树下随笔集)》分五辑。第一辑“芙蓉湖畔”,通过芙蓉隧道涂鸦等,主要描写厦大生活。第二辑“文化新旅”,描绘了几位历史名人的历史坐标与心路历程。第三辑“书林探幽”,以独有的视阈对学术文学名著进行观照和爬梳。第四辑“人文风景”,题材广泛,内容鲜活。第五辑“青春屐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间世相。
材料人生:涂铭旌传 电子书
本书详细叙述了涂铭旌院士的学术成长历程,史料丰富,有很强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