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校十讲

新学校十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引用了丰富的案例,直观地呈现了“新学校”搭建的多样化平台,并将一些企业管理工具运用到学校的自我诊断与改造中,给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借鉴样本。

内容简介

《新学校十讲》集结了李希贵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在历次年会上的发言,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作者简介

作者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出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一》等专著。先后参与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起草调研组等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重新定义学校

第一讲 从优质学校走向新学校

关于“新学校行动研究”

行动愿景

新学校的使命

一、寻找学科教学规律,构建自主、互助的学习型课堂

二、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成长

三、搭建师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舞台,创造自由呼吸的教育

四、培养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把学校办成幸福的乐园,这是最重要的事

五、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塑造积极简单的学校文化

我们的产品

新学校行动研究的关键词

我们的研究方式

第二讲 改造我们的学校——走向新学校的工具与方法(一)

关键词一:客户

一、寻找客户

关键词二:流程

关键词三:测量

关键词四:诊断

关键词五:改进

第三讲 战略、制度和文化

制定学校发展战略

改造我们的制度

培植学校文化

第四讲 新学校300天行动——走向新学校的战略、方法与工具(二)

新学校的特征

诊断

一、学校的成功基因与关键成功因素

二、学校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评价

一、有工作就一定有评估

二、评价体系

三、评价的两个环节

动力机制

第五讲 诊断与行动

学校自我诊断

100幅图片说行动

一、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二、归还课堂,创造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项目研究,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

四、从关注树木开始去关注森林,让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

五、塑造家一样的学校,让老师们感到幸福

六、从“参加”到“参与”,把学校文化“股份制”

七、让文化显山露水,物化学校文化

第六讲 文化引领学校未来

为什么实施“文化引领”

关于北京十一学校的《学校行动纲要》

一、学校战略

二、培养目标

第七讲 发现“学校”

第一,发现学校的管理者

第二,发现资源

第三,发现学生

第四,发现学科

第五,发现感动的每一天

第六,发现形式的力量

第七,发现我们自己,发现校长

第八讲 教育的宽度、厚度和深度

教育的宽度

教育的厚度

教育的深度

第九讲 失败的新定义

第十讲 课程形态 学生情态 教师状态

诊断的6个领域

课程形态

一、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

二、最大限度的选择性

三、追寻失落的课程目标

四、系统性

五、综合性

六、开放性

学生情态

一、早熟,迷茫提前来到身边

二、成长成为学生的常态——他们既兴奋也沮丧,处处碰壁又充满活力

三、一个学生一个样——不同的学生,开始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并朝着他自己独特的方向发展

四、学生有了一些公民的样子——平等、合作、协商、妥协

教师状态

一、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困惑、纠结、争论、思考成为工作常态

二、关注学生全面素质,对教师有了新的素质要求

三、教育有了新的内涵:发现和帮助

新学校十讲是2013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希贵。

得书感谢您对《新学校十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围棋对杀二选一从入门到精通(级位篇) 电子书
围棋入门基础教程,零基础掌握对杀技巧,带你打开围棋之门。
有准备的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不急不躁上小学 电子书
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一年级什么样?一年级如何学?500多种方法,帮你解决“小一难题”,让孩子爱去学校爱学习。
中国式在家上学:R学堂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一项有关中国式“在家上学”R学堂的个案研究,探讨了中国教育个性化的可能。
看画识童心:儿童绘画心理解析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绘画解析的工具书,把孩子的心理呼唤以及天赋密码翻译给成人。
通往未来之路:培养有梦想的孩子 电子书
父母老师必读的生涯教育书,用梦想迎接挑战,让孩子具备过好一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