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研究现状和学界业界热点问题的回顾。

内容简介

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解析》每年出版一本,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和研究者的关注。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号,每年的《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学各方面研究现状和学界业界热点问题的回顾,根据内容划分为不同板块。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对2019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从学术层面、热点话题研究层面做了概述。书中不仅收录了多篇关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新媒体研究的综述、研究报告,而且多篇论文回顾新闻传播领域面临的老问题,展望新的研究方向,兼顾历史研究与前沿探索。

本书特色在于:点面结合,一册在手,纵览前一年学科发展概况,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重点难点问题,既可概览学科发展“面”上的现状,又在“点”上知晓*的研究进展;权威而前沿,书中收录的综述、报告、学术文章均正式发表于本学科核心期刊及其他品质较高的专业性报刊。

作者简介

作者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新闻界》杂志主编。曾任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客座教授(2014),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8-2009)、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6年入选北京市新闻人才“百人工程”。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政治传播。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序言

第一部分 综述与报告

2019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

一、媒介转型:观念实践、概念反思与县级融媒体

二、技术视角下的中国新闻业:无人机新闻与算法迷思

三、新闻从业者研究:职业困境、职业流动与职业管辖权

四、作为用户与公民的受众:新闻产消、积极问责与媒介素养

五、新闻基础理论研究:客观性、透明性与建设性新闻

六、新闻与社会记忆研究:文化创伤、角色模范与名记者制度

七、报刊史与近代政治:专门史视角、边缘报人群体与民国大报

八、新闻学科建设与反思:四十年与七十年

引用文献

2019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一、传播思想史与传播学在中国

二、重新理解“媒介”

三、媒介考古与知识革命

四、传播的空间实践

五、自我表露与数字隐私

六、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数字劳动

七、经典效果理论研究

八、政治传播的情感维度

九、听觉文化研究

十、互联网历史与记忆研究

引用文献

2019年中国的新媒体研究

一、新媒体研究的热点问题

二、新媒体研究的趋势

三、结语:技术逻辑主导下的媒介生态变革

引用文献

2019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

一、2019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

二、2019年虚假新闻典型案例

三、2019年虚假新闻的成因浅析

四、结语

引用文献

2019年传媒伦理问题研究报告

一、2019年传媒伦理实践的基本特点

二、2019年度传媒伦理争议问题典型案例

三、结语与讨论

引用文献

2019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

一、有关传媒的指导方针和法律规定

二、传媒体制改革与监管

三、互联网治理

四、信息公开

五、知识产权保护

六、传媒与人格权保护

第二部分 新闻学研究

试说“融媒体”:历史的视角

一、“转”与“型”:可能的陷阱

二、新媒介:型构新的传播形态

三、融媒体实践:打开新的想象力

引用文献

融媒体生产:感官重组与知觉再造

引用文献

反向融合:中国大陆媒体融合逻辑的另一种诠释

一、内容产品话语层面的“反向融合”

二、人才资源流动层面的“反向融合”

三、资本结构层面的“反向融合”

四、结语

引用文献

作为社会阶层的都市记者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底层”呈现与抗争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设计

三、记者阶层关系:模糊的边界与多元的视角

四、记者的日常生活与“底层”呈现

五、记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阶层抵抗

六、结论与思考

引用文献

王中、甘惜分新闻思想及“甘王之争”

一、人生第一次转折:从革命青年到党的新闻工作者

二、人生第二次转折:进入新闻教育领域成为新闻理论家、教育家

三、人生第三次转折:王中、甘惜分在政治运动中的挫折与思想分歧

四、结语

引用文献

第三部分 传播学研究

中国传播学70年:知识、技术与学术网络

一、传播学/传播研究,交通/传播

二、全球冷战与传播学的引进

三、学术自觉与本土化成果

四、传播技术与学术共同体

五、结语:技术冲击下的中国传播研究

引用文献

新传播研究:超越大众传播的思维定势

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

一、“本来无一物”:正在发生的物质性转向

二、“物以群分”:媒介物质性研究的理论源流

三、“万物皆媒”与“媒生万物”:数字时代媒介物质性的本体论

四、“格物致知”:媒介物质性研究的方法论

五、“睹物思人”:走向媒体与文化分析的开阔地带

引用文献

视旧如新:媒介考古学的兴起及其问题意识

一、媒介考古学的兴起

二、理论资源:电影考古学与德国媒介理论

三、学术实践:重返“旧技术仍新之时”

四、媒介考古学的问题意识

五、批评:难以统合的媒介考古学

六、结语:“视旧如新”之后怎样?

引用文献

从“声景”思考传播:声音、空间与听觉感官文化

一、引言

二、从外部的声音环境到作为听觉经验的声音景观:听觉方式的作用

三、声音环境、声音景观与听觉方式的形塑

四、声景研究视角的启发:空间性、涉身性与同时期的权力关系

五、结语

引用文献

数字劳动研究的内涵、现状与未来

一、为什么是数字劳动?

二、媒介的“劳动化”:你使用媒介,还是媒介使用你?

三、可能的未来:非异化劳动之实现

引用文献

“交通”天人:商周时期巫文化演进的传播学考古研究

一、缘起

二、“象无形舞以祀”:以身体为“媒介”的人、神沟通

三、“象天之序”:“天人交通”与权力秩序神圣性的确证

四、“德合天地”:巫文化衰落与“天人交通”的“内向化”转变

五、“万物皆备于我”:本土语境下的“传播”理解如何可能

引用文献

当地理学家谈论媒介与传播时,他们谈论什么?

一、本是同根生:古典地理学与传播学的渊源

二、物质主义的分岔:传播即交通

三、“文化转向”:传播即表征

四、非表征主义地理学和虚拟地理学:超越虚实之分

五、保罗·亚当斯与地理学的“传播转向”

六、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的现状及未来

引用文献

彼得斯与传播思想史研究的进路

一、传播(交流)的观念史是否可能?

二、传播观念的政治:另类抑或逃避

三、不再沉重的肉身:来自后人类主义的挑战

引用文献

“乌合之众”的前世与今生

引用文献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海龙。

得书感谢您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人民邮电出版社财经基本技能 电子书

1.搭配微课视频,优化教学效果。2.优化人民币币种,增加第5版2019人民币票种。3.报税部分,使用增值税税率及财务报表。4.优化习题配套。财经基本技能是财务会计大类的专业基础...
Java基础案例教程 电子书

传智播客经典图书的延续。本书采用章节案例的编写方式,除第1章外,其他章节均加入案例讲解,总计20个案例,达到“边做边学”的效果,提供免费教学资源,包括11个精美教学PPT、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电子书

  1.内容经典,附二维码方式增加章导读以及扩展阅读内容,既体现数学严谨的思维逻辑,又反映数学之美。  2.细化考研题目。配套辅导教材将细致讲解考研题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习题全解上册 电子书

《高等数学(上下)》习题全解,培养读者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室内装饰装修施工图解教程 电子书

该作者出版的几本书均十分畅销。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本着实用性和易懂性原则,选用典型的装修实例,采用全过程图解方式,针对复杂难懂的装修施工给予清晰易懂的全过程图解,诸如施工的流程、...
同济大学数学系列教材 线性代数 电子书

1.全书内容联系紧密,紧扣“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概念和知识”,采用追问形式、层层深入,既符合数学上的逻辑性,又符合学生的思维顺序,有效地避免了概念呈现的突兀性;2.语言紧凑简洁但又...
说书人与梦工厂 电子书

关于网络文学的社会学探讨,网文江湖的“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