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信贷风控的制度与文化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信贷风控的制度与文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系统剖析中西信贷风控模式的差异,全新视角解读中国银行业民营中小企业信贷的老大难问题。

内容简介

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是一个长期困扰银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对此,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历史回顾和文化比较的角度,对当代银行业风险控制的理论误区和现实困境进行了全面梳理。

本书认为,当前所引入的美国量化风控技术在中国银行业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民营企业家做假账是一种(美国信贷风控)制度与(中国)文化错位的结果,一个现实的无奈;在中国发展美式征信业和大数据分析是死路一条。作者强调,立足传统钱庄的风控模式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传统,才是重构银企关系和银行风险管理的源头活水。

本书还可以被看成一本比较文化学的著作,作者通过对美国银行和中国钱庄信贷风控模式的差异进行文化溯源,对西方的契约主义精神和中国的礼让忠恕之道做了具体而微的解读,并呈现二者是如何分别影响中西方经济制度的演化和建构的。

对经济制度做文化的解读,在制度变革中坚持民族文化自觉,是作者多年来所坚持努力的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是作者四年前出版的《从家族主义到经理主义:中国企业的困境与中国式突围》一书的姊妹篇。

作者简介

作者徐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丛书总序

鸣谢

前言

传统篇 中国

第一章 传统合会及其风险控制

一 合会的历史起源和群众基础

二 合会的组织和基本构造:互助性和互利性

三 合会的风险控制

第二章 印子钱的风险控制

一 印子钱:无产者的银行

二 印子钱的风险控制方式

第三章 传统典当业务和风险控制

一 传统典当行简述

二 典当业的风险和控制

三 对当代的启示

第四章 钱庄的风险控制

一 从传统金融体系看钱庄

二 钱庄为什么偏爱信用贷款而不是抵押贷款?

三 信义文化的解构:钱庄信贷风控的商户基础

四 钱庄信贷风控的内控系统:经理人的风险意识是怎样炼成的?

五 钱业公会对钱庄的规范和权力基础

六 对钱庄信贷风控考察分析的总结

传统篇 美国

第五章 美国银行业百年风控史

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美国银行风控

二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银行风控

三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变化

四 总结:美国银行业百年信贷风控史中的变与不变

比较篇

第六章 两种风控模式的文化基础

一 契约主义和关系主义:两种风控模式的文化归因

二 西方契约主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解读

三 中国关系主义文化解读

当代篇

第七章 当代中国银行业对西方风控模式的引入

一 1949年以来的中国银行体制变迁简介

二 中国银行业信贷风控的演进

三 巴塞尔协议与西方的量化风控模式

四 中国政府对巴塞尔协议的引入

五 量化风控模式在中国银行业的落实:纸面上的流程

六 量化风控模型在中国信贷风控中的真实地位

第八章 西方模式在华遭遇的症结:制度与文化的错位

一 对银行的反思:风控模型为什么不能反映现实?

二 对企业的反思:企业为什么不就模型的范?

三 站在文化的层面上反思

第九章 征信业的进步能改变量化风控模式在中国的命运吗?

一 关于美国征信体系

二 中国的官方征信和商业征信

三 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风控在中国

四 关于征信业发展的前景:总的评论

第十章 传统的两难与银企关系的重建:思路与建言

一 传统的重现及其在现代的两难

二 当前风控的各种变通手段及其问题

三 德国和日本的启示

四 立足传统,借鉴国际经验,重构中国的银企关系

五 重建银企关系的一些改革建议

六 银企长期合作:来自北京银行的经验

附录 传统钱庄死因调查报告(暨钱庄与银行的比较研究)

一 钱庄死亡的真相,掩藏在纷乱的民国史中

二 是实体经济的萧条拖累了钱庄吗?

三 萧条拖垮了钱庄,为何银行反而繁荣?

四 钱庄死于币制改革?似是而非的原因里隐藏着真相

五 法币改革与国家金融垄断:钱庄衰落的根本原因

六 结论:至死不灭的钱庄制度优势!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信贷风控的制度与文化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华。

得书感谢您对《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信贷风控的制度与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中国中小银行发展报告(2017):向大零售转型打造新型价值银行 电子书
本书阐述了银行业在向大零售转型的背景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债券市场(2016) 电子书
作者从多方位对中国债券市场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管理结构性减速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电子书
本书深度剖析了企业、居民、政府、金融系统、对外等部门的主要风险,并从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宏观调控建议。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可得性、满意度与福利效应(中国“三农”问题前沿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农户微观调研数据,以陕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效果。
我们热爱的金融 电子书
刘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2013年)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2010年底加入光华前,刘俏教授任教于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担任金融学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职)。2001年12月至2003年7月间,刘俏教授曾任职于麦肯锡公司,负责麦肯锡亚洲公司金融和战略方面的研究,并为大型亚洲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刘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实证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