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诞生记:天才小子扎克伯格的创造神话

Facebook诞生记:天才小子扎克伯格的创造神话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大卫·芬奇导演电影《社交网络》原著,真实还原Facebook从创业初期到举世闻名的隐秘历程。

内容简介

Facebook诞生于2004年,自诞生之日起,它就颠覆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场合。Facebook的用户和流量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至2018年,其月活跃用户数达23.2亿人。现公司市值约为5579亿美元。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被誉为“盖茨第二”,坐拥约668亿美元身家,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6位。

而这个社交神话的开始竟是一个给女生评级的网站。本书以Facebook创始人之一——爱德华多·萨瓦林及几百名相关人员提供的大量文件资料为支撑,真实再现了Facebook从创业之初到举世闻名幕后的颇具戏剧性的故事。本书带你回到Facebook诞生地——马克·扎克伯格的哈佛宿舍,那个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起点,那个新社交时代的源头。马克·扎克伯格为何遭女权组织谴责?Facebook的创意是否剽窃自奥运选手兄弟?公司发展壮大后马克·扎克伯格故意稀释合伙人股份?这是一场疾风骤雨般的社交演变,一个令人屏息的创业传奇,一部扣人心弦的极客史诗。

故事张力给鬼才导演大卫·芬奇带来了启发,其执导的电影《社交网络》于2010年首映,引发全球热议,斩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如今,人们沉浸在新社交方式带来的愉悦中,然而它的发展远未结束。为何好莱坞导演热衷于这个题材?为何人人被卷入社交网络并为之疯狂?我们将从Facebook背后的秘密往事中获得启发。

作者简介

作者本·莫兹里奇,以优异学业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他先后出版了19部作品,例如作品《偶然的亿万富翁》,它被评为《纽约时报》最畅销的书籍,后被改编成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社交网络》,作品《赢遍赌城:麻省理工高材生教你横扫21点》被翻译成12种语言文字出版,总销量远超150万册,后被改编成热门电影《决胜21点》。近期他又出版了《北纬三十七度》。他也出版了《俄国往事》《丑陋的美国人》《非法手段》《称霸赌城》,以及儿童读物《称霸鼠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献给

前言

第1章 神秘俱乐部

第2章 马克·扎克伯格

第3章 “新社交”思想的诞生

第4章 一只吃炸鸡的鸡

第5章 天才的报复

第6章 黑客信条

第7章 病毒式传播

第8章 暴露

第9章 意外的邀约

第10章 联谊巴士

第11章 合作

第12章 真实的谎言

第13章 是“性”驱动着社交网络

第14章 创意被偷走了?

第15章 指控

第16章 天真时代结束

第17章 寻求第三场胜仗

第18章 匆匆来客

第19章 进军硅谷

第20章 再战社交网站

第21章 偶遇

第22章 梦在加利福尼亚

第23章 无奈的决定

第24章 威胁

第25章 绝处逢生

第26章 Facebook重组

第27章 百万会员派对

第28章 待解开的谜团

第29章 被免职的创始人

第30章 因果报应

第31章 毕业季

第32章 总裁被捕

第33章 了不起的CEO

第34章 关系破裂

后记

致谢

Facebook诞生记:天才小子扎克伯格的创造神话是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美] 本·麦兹里奇。

得书感谢您对《Facebook诞生记:天才小子扎克伯格的创造神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设计师的系统思维 电子书
为你介绍系统思维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产品设计、设计管理中的运用。
华为的意志:华为经营逻辑的引擎 电子书
前华为高管鲁青虎诚意新作,以13年自身体验和感受解释华为成就来源。
大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真相 电子书
无须数学、统计学基础,轻松掌握大数据。
C/C++代码调试的艺术 电子书
本书围绕C/C++程序调试这一主题,介绍了在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上如何高效地调试C/C++程序。本书分为11章,内容涵盖了程序调试的基本知识、VisualC++调试程序的基本功能与技巧、Linux系统中gdb工具的使用、死锁调试、动态库调试、内存泄漏检查、远程调试、崩溃转储文件分析、发行版调试,以及调试的高级话题和调试扩展方面的知识。
代码中的软件工程 电子书
本书共五篇:第一篇介绍常用工具VSCode、Git和正则表达式;第二篇以C语言代码为例介绍工程化编程的基本方法,涵盖代码的风格和规范、模块化、可复用、可重入函数与线程安全等;第三篇介绍从需求分析到软件设计的基本建模方法——从需求分析开始,以UML为工具完成用例建模、业务领域建模、对象交互建模,最终形成设计方案;第四篇探讨软件的元素、结构、特性和描述方法,以及高质量软件的内涵等;第五篇回顾软件危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