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骆一禾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选集。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七辑:第一辑选取了59首短篇诗作;第二辑挑选了14首中篇诗作;第三辑选取了9首“祭祀”系列诗作;第四辑为其长诗《世界的血》;第五辑的6篇文章,为骆一禾历年撰写的诗论和创作论;第六辑展示其作为诗歌评论家的一面,主要选取骆一禾论昌耀的一篇长文和关于海子的几篇文章;第七辑则选取了骆一禾与爱人以及友人的部分书信。

这七辑内容看似相互独立,却彼此相关,向你呈现一个更真实立体的诗人形象,有助于你了解诗人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以及其当时所处时代的文艺创作思潮。

作者简介

作者骆一禾,当代杰出的诗人、诗歌批评家,海子的挚友。1961年2月6日生于北京。小时候随父母下放河南农村。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后到《十月》杂志社担任编辑工作。1989年5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去世。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的作品有长诗《世界的血》(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年)、《海子、骆一禾作品集》(南京出版社,1991年)、《骆一禾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弁言

第一辑

一度相逢

桨,有一个圣者

赠别

先锋

春之祭

河的旷观

翼之上

白马

歌手

雨后

断歌

迎接九月

闪电(一)

灵魂

恐惧

青草

大河

黑影

夏天

雨阵

雪山

云岭

六月之歌

危蹑

洁白盐场

乡村大道

麦地之门

断章

辽阔胸怀

滚石

葵花

光明

诗歌

凉爽

大浪

青年歌手

薄荷

秋水

尘暴

日出时分

夜宿高山

为美而想

黑豹

跪上马头的平原

眺望,深入平原

法罗斯杆上看潮汐的脑袋

泥土

旧历

漫游时代

渡河

下雪和下雪

观海

为了但丁

白虎

壮烈风景

五月的鲜花

巴赫的十二圣咏

第二辑

土地

河湾

丝绸

新月

落日

短途列车

云层

天明

首遇唐诗

汉诗一束

太阳

修远

第三辑

沙漠: 芬芳馥郁的祭祀

乔松: 力的祭祀

闪电(二): 刹那的祭祀

零雨其濛: 船的祭祀(纪念两个故人)

鸟瞰: 幸福的祭祀

诗人之梦: 人类的祭祀

乱: 美的祭祀

贫穷的女王: 女神现象的祭祀

身体: 生存之祭(来自大敦煌的幻象)

第四辑

世界的血

第一章 飞行(合唱)

第二章 以手扶额(祭歌)

第一歌 春天:绿眼睛的纪念

第二歌 北方的海

第三歌 狂飙为我从天落

第三章 世界之一:缘生生命(孤独动力)

第一歌 大黄昏

第二歌 雪景:写给世代相失的农民和他们的女儿

第三歌 玫瑰的中心

第四歌 黑暗

第五歌 生存之地

第六歌 舞族

第四章 曙光三女神(颂歌)

第一歌 女 神

第二歌 蜜——献给太阳和灿烂的液体

第三歌 大地的力量

第五章 世界之二:本生生命(恐惧动力)

第一歌 天路

第二歌 太阳日记

第三歌 航海纪:俄底修斯与珀涅罗珀

第四歌 世界的血

第五歌 梦幻

第六歌 日和夜

第六章 屋宇——给人的儿子和女儿(穹顶)

第五辑

春天

水上的弦子

为《十月》诗歌版的引言(一份短提纲)

美神

艺术思维中的惯性

火光

第六辑

论昌耀

读诗笔记一则

冲击极限

我考虑真正的史诗

海子生涯

第七辑

致张玞

致潞潞1

致伊甸

致袁安1

致万夏

致闫月君

致陈东东

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2020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骆一禾。

得书感谢您对《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7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春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9年春之卷。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春之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春之卷。
一首诗所能做的 电子书
这部书稿是央视知名主持人蒋小涵,在不惑之年集结而成的首部作品。书稿内容以诗歌为主,创作时间从2017年至2022年,长达五年的跨度。作品灵感源于她关于生活的所感所思,以及由童星一步步走向母亲角色的过程中,内心波折而细腻的变化。作者热爱艺术,将感性作为生活的主旋律:她于舞台的魅力中体验百态,用话筒传播语言的力量和温度,而这一切又如数汇入诗歌的精妙之中。她的文字,直抒胸臆,表情表意;摒弃空洞虚假,坦然
春望新芽 电子书
本书代表中国90后创作的新风尚,体现一代新人文学创作的美学新取向,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入选90后作家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新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面貌,既是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样品也是新时代生活的样品,具有一定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