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着重从法律角度,描述和分析国际刑事审判活动纽伦堡审判。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纽伦堡审判四个要素而展开:其一,谁主持审判;其二,审判谁;其三,指控什么罪名;其四,审判依据什么法律。
首先,本书简要介绍了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的组成,被指控的纳粹首要战犯以及纳粹组织,被指控的四项罪名(包括共谋罪、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以及这些罪名的法律根据。
其次,以上述四个方面为线索,将本书分为整体审判和具体战犯审判两部分。前者依次追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关战犯政策的重大发展过程(第二章“通向纽伦堡之路”),分析了被指控罪名及其法理依据的确定(第三章“伦敦会议和《国际军事法庭宪章》”),简要陈述了审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第四章“起诉准备”),描述了法官、控辩双方在审判中的表现等审判概况(第五章“审判概况”),并着重阐述了最有法律争议的有关共谋罪的审判情况(第六章“共谋罪判决的达成”),以及对纳粹犯罪组织的审判(第七章“判决中的一般规定和犯罪组织”)。
关于具体战犯的审判(第八至第十二章),依次叙述了对纳粹中央高官、军方代表、经济界头面人物、占领区高级官员以及对纳粹思想吹鼓手的审判情况。
最后,本书简要介绍了法庭宣判与刑罚执行情况,并从法律角度高度概括了纽伦堡审判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何勤华,1955年生,上海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著有《西方法学史》《20世纪日本法学》《中国法学史》《法律文化史谭》等多部作品,在法学类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一 序章
一
二
三
四
五
二 通向纽伦堡之路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三 伦敦会议和《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四 起诉准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五 审判概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六 共谋罪判决的达成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七 判决中的一般规定和犯罪组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八 对中央高官的审判
赫尔曼·戈林
鲁道夫·赫斯
马丁·博尔曼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
恩斯特·卡尔滕布龙纳
威廉·弗里克
九 对军方代表的审判
威廉·凯特尔
阿尔弗雷德·约德尔
埃里希·雷德尔
卡尔·邓尼茨
十 对经济界头面人物的审判
瓦尔特·冯克
阿尔贝特·施佩尔
弗里茨·绍克尔
雅尔马·沙赫特
十一 对占领区高级官员的审判
汉斯·弗兰克
阿图尔·赛斯-英夸特
康斯坦丁·冯·牛赖特
弗朗茨·冯·巴本
十二 对纳粹思想鼓吹者的审判
尤利乌斯·施特赖歇尔
巴尔杜尔·冯·席拉赫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
汉斯·弗里切
十三 尾章
法庭宣判与刑罚执行
纽伦堡审判的历史意义与启示
附录
一 伦敦协定
二 国际军事法庭宪章
三 起诉书(摘录)
四 关于22个被告的控诉和判决一览表
五 国际军事法庭苏联法官的不同意见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文献来源
主要人物列表
纽伦堡审判是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何勤华。
得书感谢您对《纽伦堡审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