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校注

中国哲学史校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全文进行了校勘、注解,旨在为学界谢著研究提供精校精勘之善本。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史校注》旨在为学界谢著研究提供精校精勘之善本,主要工作是对谢著全文之校勘、注解。校勘:以谢著1916年初版为底本,以1927年八版、1967年台一版、1976年台四版、《谢无量文集》第二卷等四种谢著版本为对校本。注解分两类:其一,对谢著所有引文,皆注明出处。引文所据文献,以《文渊阁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清人注疏》《二十四史》《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新编诸子集成续编》《理学丛书》等传统基本原典为主。其二,凡订正谢著之讹脱倒衍、考辨异文、存疑、考证者,皆出注说明。

作者简介

作者谢无量(1884-1964),近代著名学者,他学识渊博,研究范围覆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学等众多领域,堪称博学深思的学术大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基金

校注说明

绪言

第一编上 上古哲学史(古代及儒家)

第一章 哲学之渊源

第二章 六艺哲学

第三章 儒家

第一编下 上古哲学史(道墨诸家及秦代)

第一章 道家

第二章 墨家

第三章 法家

第四章 名家

第五章 杂家

第六章 秦灭古学

第二编上 中古哲学史(两汉)

第一章 汉代哲学总论

第二章 陆贾

第三章 贾谊

第四章 董仲舒

第五章 《淮南子》

第六章 桓宽《盐铁论》

第七章 刘向

第八章 扬雄

第九章 王充

第十章 东汉经术今古学之分及其混合

第十一章 荀悦

第十二章 徐干

第二编下 中古哲学史(魏晋六朝唐)

第一章 魏晋及南北朝之儒学与经术总论

第二章 晋世黄老刑名学之复兴

第三章 六朝佛教之盛行

第四章 三教调和论

第五章 神不灭论与神灭论

第六章 文中子

第七章 唐代哲学总论

第八章 唐代佛教略述

第九章 韩愈

第十章 李翱

第三编上 近世哲学史(宋元)

第一章 宋代哲学总论

第二章 道学之渊源

第三章 周濂溪

第四章 邵康节

第五章 张横渠

第六章 程明道

第七章 程伊川

第八章 二程同时之性情说

第九章 程门诸子

第十章 张南轩

第十一章 朱晦庵

第十二章 朱子门人

第十三章 陆象山

第十四章 象山门人

第十五章 浙东永嘉之学

第十六章 魏鹤山及真西山

第十七章 元之程朱学派

第十八章 元之朱陆调和派

第十九章 元之陆学派

第三编下 近世哲学史(明清)

第一章 明代哲学总论

第二章 吴康斋

第三章 薛敬轩

第四章 曹月川

第五章 胡敬斋

第六章 陈白沙

第七章 王阳明

第八章 湛甘泉

第九章 罗整庵

第十章 王学诸子

第十一章 刘念台

第十二章 清代哲学总论

第十三章 孙夏峰

第十四章 黄宗羲

第十五章 顾亭林

第十六章 李二曲

第十七章 陆桴亭

第十八章 汤潜庵

第十九章 陆稼书

第二十章 颜习斋

第二十一章 戴东原

第二十二章 彭尺木

附录一 古籍参考书目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中国哲学史校注是2018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无量。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哲学史校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当代哲学经典·中国哲学卷 电子书
20世纪的中国哲学,不同于以往依附于经学或子学的中国传统哲学,它从一开始起就成为中西思想接触、碰撞和交流的产物。
十五堂中国哲学课 电子书
本书共包括十五堂课内容,分别是:天与人、古与今、阴与阳、生与克、是与非、真与假、知与行、善与恶、义与利、德与才、和与同、治与乱、民本与任贤、礼与法、小廉与大同。
中国美学(第4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四辑。
中国佛学(总第37期) 电子书
中国佛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7期。
中国佛学(总第38期) 电子书
中国佛学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