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

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大学理念演变: 社会与知识权力博弈

内容简介

大学理念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在特定社会语境下,基于对知识价值的选择,所形成的有关大学教育属性及其要素关系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大学理念的变迁过程是寻求知识统一性的过程,主要沿着两条路线进行:一是按社会结构的系统化要求进行实践意义的建构;二是按知识体系的认知需求进行主体意义的建构。社会与知识的权力博弈贯穿了整个大学理念的矛盾运动,大体形成了“一体化”、“协作联盟”、“有限分散”与“交换自反”等四种权力关系模式,知识统一于真理、知识回归于人是大学理念演进的必然规律。面对社会结构系统化整合的诉求、知识内在统一性要求和人类认识统一性要求,每所大学都应在明确核心价值的前提下,把握大学、知识与社会关系的自洽性、层次性与选择性,从而创建各俱特色的大学核心理念。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核心概念

第五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理念:知识与社会的双向建构

第一节 大学理念的概念

第二节 大学理念的特征与功能

第三节 大学理念—社会转型—知识演化:三维关系分析

第四节 “人”:大学理念关系性要素合目的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西方大学理念的演进

第一节 前现代社会:西方知识传统与中世纪大学理念

第二节 转型社会:西方大学理念的现代化转变

第三节 现代社会:西方大学理念的合法性危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大学理念的变迁

第一节 前现代社会:中国知识谱系与古代大学理念

第二节 无序型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学理念的近代化启动(1898—1949)

第三节 集中型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学理念的革命化重构(1949—1976)

第四节 管治型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学理念的开放性变革(1977年至今)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大学理念的建构逻辑

第一节 高深知识:大学理念建构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 社会转型:大学理念建构的外部动因

第三节 社会与知识的博弈:大学理念建构的权力基础

第四节 知识存在价值:大学理念建构的核心要素

第五节 人的主体发展:大学理念建构的根本主旨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大学理念的自主建构

第一节 中国大学理念建构面临的历史特殊性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大学:重建共同体

第三节 建构大学核心理念:大学、知识、社会关系的统一

第四节 中国大学核心理念建构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大学核心理念建构应把握的几个关系维度

第六节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进。

得书感谢您对《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神话的生态伦理审视 电子书
本书总结分析了神话生态伦理意象对传统自然观形成与走向的直接影响。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西方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兴起谈起,介绍了此思潮兴起的学术与社会背景。
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许茨作品系列 电子书
本书是建立在作者阿尔弗雷德·许茨持续多年的、对马克思·韦伯的理论著述的强烈关注基础之上的。
贫困文化博弈:人类文明审视的贫困现象与贫困文化碰撞 电子书
本书从文化与历史实践的角度,审视并揭示人类社会在防范社会性贫困过程中的社会命题、重要实践及社会效果。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社会学者、文化精英、世俗政府的领袖们的思想倾向、观点主张;揭示其贫困文化的深层次博弈与碰撞,展示出关注、研究和解决社会性贫困问题的过程中,其“文化”问题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