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学习不仅追求“达标”,更需追求“成长”,借助成长评估支持每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内容简介
学习,不仅追求“达标”,更要追求“成长”。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实现“达标”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成长”;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暂时“达标”有困难,仍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成长”。借助成长评估,可以帮助各自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长,既避免用缺乏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消磨“早熟”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避免用简单的“不达标”结论挫伤“晚成”学生的自信心。借助成长评估,鼓励那些可以帮助暂时达标困难的学生获得一定程度成长的教师和学校,鼓励那些帮助那些可以轻松达标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成长的教师和学校。
章节目录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前言 preface
目录
第1章 从小布什的“达标”到奥巴马的“达标+成长”
1.1 美国《初等和中等教育法》
1.2 小布什的《2001年一个都不能少法案》
1.3 奥巴马的《让每个学生成功法案》
1.4 以“达标+成长”完善“达标”
第2章 成长和成长评估
2.1 测验的同质性
2.2 测验分数的等值
2.3 纵向量表
2.4 纵向量表SBAC
2.5 纵向量表PARCC
2.6 成长评估在未来选拔性考试中的应用展望
第3章 作为成长评估基础的教育理念
3.1 新一轮的学习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
3.2 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
3.3 发展核心能力
3.4 以学生为中心
3.5 个性化自主学习
3.6 认知诊断
第4章 常用成长评估模型
4.1 基于纵向量表的成长模型
4.2 预测模型
4.3 增值模型
第5章 各种常用成长评估模型的比较
5.1 不同模型所依据的不同数据
5.2 不同模型所依据的不同统计基础
5.3 不同模型所采用的不同及格线设定方法
5.4 不同模型所支持的不同分数解释
5.5 各种模型比较小结
第6章 成长评估在美国教师和学校问责中的应用
6.1 传统的教师评估方式
6.2 NCLB和ESSA对教师和学校问责的影响
6.3 关于教师和学校的成长评估
6.4 “达标+成长”评估的两个实例
6.5 关于教师和学校问责的争论
第7章 总结和思考
7.1 给教师的建议
7.2 给校长的建议
7.3 给教育局局长的建议
7.4 给教育研究者的建议
7.5 给商业性学习公司的建议
7.6 给省级以上教育主管机构的建议
7.7 在成长评估方法选择方面的建议
7.8 结语
附录一 堂关于“成长评估”的专题课
参考文献
终身成长:创新教育新思维是2020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小庆。
得书感谢您对《终身成长:创新教育新思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