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与乡村振兴

农民合作与乡村振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民组织化,看本质、谈趋势,为乡村振兴找方法。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降低直接与数以亿计分散小农户打交道的成本,始终致力于推动农民组织化,试图变直接为间接,寻找有效的组织载体来治理交易成本。整体来看,70年来,国家在将农民组织起来和让农民合作起来之间摇摆,未能明确一条清晰的农民组织化实现路径。

本书试图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组织化的基本逻辑,厘清组织农民和农民合作的本质差异,探讨农民组织化的发展趋势,为乡村组织振兴寻找实现路径,从而有序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简介

作者赵晓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农村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硕导,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和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荣获湖北省博士学位论文(2012)、陕西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13)、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5)和三等奖(2013)等奖励或荣誉,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2015)。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序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组织化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趋势

第一编 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农村基层行政改革

“双轨政治”的理论贡献、诠释限度及现代内涵

“国家、市场与农民”框架下农村制度变革路径的理性建构

第二编 农民合作社的成长逻辑

一个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策略与实践

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演变中的“会员制”困境及其超越

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机制与促进对策

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第三编 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机制

合法性累积与多元资源整合: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机制分析

模糊的边界与组织边界再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机制考察

村社嵌入、资源吸纳与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

政治资源与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

第四编 农民合作社发展与乡村振兴

农民合作社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

农地规模经营与农村社会阶层结构重塑

家庭经营的弹性结构与渐进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与小农经济的发展前景

“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理想模式及功能

新型农业主体发展与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

地方政府在农业转型中的规模依赖行为分析

农民合作与乡村振兴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晓峰。

得书感谢您对《农民合作与乡村振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通往城市之路:农民工住房与市民化 电子书
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约,农民工进城后未能实现社会身份和生活状态的“市民化升格”,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农民工市民化遭遇了怎样的制度藩篱和经济屏障?在此约束下的中国农民工城市化过程呈现怎样独特的面貌?城市住房及其运作机制如何阻碍了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在城安居及市民化的路径为何?本书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解开了农民工市民化之殇的谜团,对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学术探索与思考
职场合作力 电子书
作为人才发展协会(ATD)软技能系列之一,《职场合作力》介绍了用以组建团队和提高团队合作力的能力模型。阅读本书,你将了解团队合作的概念、重要性、实践方法,以及如何迎接团队合作领域常见的挑战。你将学会围绕明确而重要的目标来规划工作,这会激起团队成员的好奇心,在团队中构建起信任,同时培养解决团队冲突的能力,实现团队合作力的提升。
动员与发展:生态移民中的国家与乡村社会 电子书
中国扶贫开发:从输血式到开发式,生态移民助攻坚。
双面人:转型乡村中的人生、欲望与社会心态 电子书
《双面人》写的乡村人生史故事是一个村庄的总体历史(并超出了村庄边界而涉及乡镇)。它从1949年一直到21世纪,跨度有六十多年,涉及各种人物,关注社会、政治、经济、宗族、宗教等全方位的问题。这一切,都使得这种“村庄史”尤其难写。而作者所做的,是借鉴太史公写《史记》的办法,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的六十年。
“气”与抗争政治: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几个案例的比较研究,以中国文化中“气”这个概念为视角,研究了中国乡村农民抗争政治的目标、动力和机制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了各级政府在维稳技术和策略上的变化,并探讨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复杂的社会和政治后果。作者试图以此来克服学界在抗争政治研究中理性与情感、权利与道义之间的对立,克服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存在的移植派与乡土派的对立,从而推进抗争政治理论和乡村社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