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论集

中国史论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近年来各位在职老师所发表的优秀成果汇编。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共收录论文40余篇。有针对传世文献、墓志、出土文物进行的考察和分析,如《新探》《唐代宦官研究二题——以为中心》《唐长安平康坊出土鎏金银茶托再考察》《清抄本与晚唐河西历史研究》;有关于具体史事的考订,如《南宋初期延安失陷史事发微》《明末清初太兴山真武信仰探析》;有关于近代人物思想的研究,如《论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兼论早期启蒙思潮中的自由思想因素》《张政烺先生的学术道路与治史风格》。政治军事文化领域是文集收录的重点,如《战国时期秦领土扩张及置郡背景》《宋代武成王庙与朝政关系初探》《宋代荐举改官文书中的照牒和奏检》《民初唐绍仪内阁与袁世凯关系新论》,《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南宋中央宿卫体系的再建与布防格局的形成》《明代镇戍营兵中的基层武官》,《 “尽有诸元”:科举与宋代浦城章氏家族的发展》《翰林天文考》《清前期文乡试解额变迁研究》,等等。总的来说,本书内容丰富,在中国史专业内,从先秦至近代,各篇文章探讨了其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相关论述及分析充分扎实,集中体现了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

作者简介

编者陈峰,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历史学会会长等。已出版《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宋代军政研究》《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研究》《生逢宋代》等多部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辅文

《西北大学史学丛刊》编委会

《西北大学史学丛刊》再序

商末周初宗教与治理思想变迁新论——从《尚书·西伯戡黎》谈起

一 《西伯戡黎》文本叙事真实性的限度

二 商中后期商王祖灵观念的变化

三 商中后期的神权与王权

四 周初以天命为核心重建宗教与治理秩序

五 《西伯戡黎》的真实与重构

《尚书·金縢》新探

一 《系年》与“我之弗辟”新解

二 《鸱鸮》篇与“周公之志”

三 成王释疑与周代基业

战国时期秦领土扩张及置郡背景

一 《商君书·徕民》所见韩、魏人口情况与其实际

二 广地政策的开头——蜀地攻略

三 广地政策的延续——楚地攻略

四 战国秦占领地异同的主要机制

“外患”与“内忧”——秦至宋朝应对边防与社会危机理念及方式的变迁

汉代的“汉人”称谓与“汉人”认同

一 “汉人”称谓之始及以旧六国名号命名的人群称谓的含义

二 汉初郡国并行体制下的“汉民”(“汉人”)称谓

三 政治、文化及族源历史的整合与“汉人”族称的确定

结语

胥浦汉墓《先令券书》释读问题补议

一 “先令券书”中朱凌的身份

二 “先令券书”非财产继承遗嘱文书

隋唐高僧道信“一行三昧”思想论析

一 “事一行三昧”与“理一行三昧”

二 “系心一佛”与“亦不念佛”

三 “唯心净土”与“明心见性”

结论

唐代“衣冠户”再议

一 唐前期蠲免的基本法令及执行程序

二 唐后期蠲免事务管理的困境

三 衣冠户范围的厘定与蠲免制度的调整

结语

故国与新邦——以贞观十四年以后唐西州的砖志书写为中心

一 贞观十四年之后的砖志书写变化

二 关于用“伪”指称故国高昌

三 “我君光武王”

四 “大唐文武不遗”

麹氏高昌国流通货币研究

一 “半文”银钱

二 作为流通手段的粮食

东突厥汗国属部的突厥化——以粟特人为中心的考察

一 东突厥汗国辖境内的粟特人

二 粟特的突厥化问题

三 关于北方游牧社会内部族群认同的几点思考

漠北回鹘汗国境内的粟特人——以粟特人与回鹘人互动关系为中心

唐代宦官研究二题——以《唐姜子荣墓志》为中心

一 宦官配陵与宦官惩罚性管理

二 宦者为使动摇神策守甸之基础

附录 唐故天水姜府君墓誌銘并序

唐长安平康坊出土鎏金银茶托再考察

一 “左策使宅”茶托与“左策××”砖铭

二 文物上的“右策”与“左策”形成对文

三 茶托之“宅库”与同时代社会生活之宅库

四 作为过渡状态的字衡制

清抄本《京兆翁氏族谱》与晚唐河西历史

一 翁郜生平事迹复原

二 晚唐河西都防御使性质及人选的明确

三 归义军节度使自称河西节度使问题再探讨

四 晚唐“河西”观念再探讨

结语

晚唐政府对河陇地区的收复与经营——以宣、懿二朝为中心

一 宣宗朝对河陇陷蕃失地的收复

二 宣宗政府对河陇新复地的经营

三 咸通初年高骈及张议潮对河陇失地的收复

四 天雄军、凉州、归义军(沙州)三节度分治河陇

结语

翰林天文考

宋太祖朝的曲宴及其政治功用

一 笼络与控驭:为统军将领设宴的用意

二 安抚与震慑:对藩镇及诸国王室置宴的动机

三 宰辅与近臣在曲宴中的位置

四 余论

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

一 先秦以来重视武备的传统

二 宋初对待武力战争态度的变化

三 宋代主流意识抵触武力战争态度的发展与延续

四 宋代主流意识抵触武力战争的社会根源及影响

宋代武成王庙与朝政关系初探

宋代枢密院司法事权考述

一 枢密院的司法部门与人员

二 枢密院对军人案件的覆审之权

三 枢密院对军官案件的覆奏之权

四 集权与便宜:枢密院与各级军事司法官司之关系

结语

宋代荐举改官文书中的照牒和奏检

一 “取部示牒照所举者”:照牒的文书流转及体式

二 从“检”到改官“奏检”:荐举改官中的奏检文书

三 “照牒皆有奏检”:文书运转中的照牒与奏检

余论

“尽有诸元”:科举与宋代浦城章氏家族的发展

一 兴起、迁徙与分化

二 科举考试

三 科举在仕宦中的作用

四 子弟教育与文化成就

五 家族内部关系

结语

“兵马大元帅”、“天下兵马大元帅”与“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大元帅官衔的变化及其政治意涵

前言

一 “兵马大元帅”抑或“河北兵马大元帅”:宋钦宗对赵构的任命

二 张邦昌伪楚政权的建立与赵构改称“天下兵马大元帅”

三 南宋初年官方史书编纂与“兵马大元帅”官称的确定

结语

南宋中央宿卫体系的再建

一 南宋初年中央主力军之宿卫武力

二 皇城司的重建及其所属宿卫武力

三 殿前司的重建及其所属宿卫武力

四 南宋皇宫宿卫体系的构建与中央宿卫武力的分工布防

结语

简论南宋临安的市井乱象及其根源

曹勋《北狩见闻录》质疑——兼辨《四库提要》之误

南宋初期延安失陷史事发微

一 金军战略意图变化与延安失陷

二 曲端援救与延安失陷之关系

三 王庶的责任

四 影响

结语

宋代涉荐书启中的关系网——以蔡戡《改官后谢福州陈丞相启》为线索

一 事例的选择:蔡戡其人与《改官后谢福州陈丞相启》所关涉的问题

二 人际网络的拼织(上):蔡戡改官前的政治背景分析

三 人际网络的拼织(下):蔡戡改官后的政治背景分析

小结

李光史事易学初探

明代镇戍营兵中的基层武官

一 基层武官的职能与基本特征

二 基层武官的选任方法

三 基层武官的人选来源

四 基层武官的考核

五 基层武官对军政的影响

结语

明末清初太兴山真武信仰探析

一 明末太兴山真武信仰的兴起

二 清初太兴山的重修与香会组织的兴盛

余论

清前期文乡试解额变迁研究

晚清新疆与台湾建省之比较研究

一 新疆与台湾建省的相同点

二 新疆与台湾建省的不同点

结语

政务处与辛丑回銮前的新政举措

一 本职与地位

二 议设外务部

三 统汇新政

民初唐绍仪内阁与袁世凯关系新论

一 唐绍仪组阁的政策取向

二 袁世凯对唐内阁的维护

三 袁、唐决裂与内阁瓦解

结语

北京政府筹备参加欧战和会考析——以外交界为中心

一 争取以中立国身份加入和会

二 参战后驻外使节提出各种方案

三 北京政府确定参会方针

结论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一 近代燃料需求的转变与城市大气污染的出现

二 民国工业布局、城市化与空气质量的变化

三 近代以来的治理措施及思想

论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兼论早期启蒙思潮中的自由思想因素

一 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

二 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自由思想因素

三 “早期启蒙说”的学术反响

张政烺的学术道路与治史风格

一 因良好学术环境的造就脱颖而出

二 旨在“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历史面貌”的考证特色

三 不断探索与勇于创新的治史风格

余论

从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形成、特性与精神底蕴

一 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的形成是中外多彩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

二 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印证了中外多彩文明交流互鉴的平等性

三 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印证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包容性

四 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的精神底蕴

中国史论集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陈峰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史论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史学史十五讲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五讲,内容包括“五经”的历史观与史学观;先秦诸子与私家史著的历史观;易学视域下的汉代史学思想;“究天人之际”:传统史学的整体思维;“通古今之变”:传统史学的通变思维;“成一家之言”:传统史学的创新思维;求真与求道:传统史学的二重性思维;史鉴与资政:传统史学的经世致用理念;传统历史编纂学的理论与实践;“才学识德”:传统史学的史家修养论;“六经皆史”:明清史学的经史关系论等。
中国史学思想史教程 电子书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先秦史学思想、秦汉史学思想、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隋唐史学思想、宋元史学思想、明与清前中期史学思想、近代史学思想。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社会论集 电子书
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精选了本所及本院同人写的文章汇编成论文集。孙中山研究历来是该院的优长学科,曾涌现李时岳、张磊、黄彦、刘望龄等一批享誉学界的著名专家,出版过多本专著。这本论文集对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多面相的揭示与研究;对清末民初的其他一些历史人物如袁世凯、陆征祥等也有专文论述。论文均言之成理,颇有见地,值得一读。
中国史学思想史散论 电子书
《中国史学思想史新论》是一部关于中国史学思想史研究的文集,所收集的30篇论文是作者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综合研究或专题研究,具体包括史学思想史综论和经史关系两个部分;下篇为具体研究或个案研究,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各个不同时期史学家、思想家们的史学思想,以期人们能够对中国史学思想发展史的总貌有所了解。主要内容有:关于历史动力的见解、关于史学工作的认识、史学思想研究
中国史学史纲(第四卷) 电子书
本书意在表明追求“通”的目标,试图阐明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变革、发展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