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为城乡文化实现和谐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文化关系的性质、演变及愿景这一核心问题,历史考察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战略实施情况,及其对城乡文化关系的实际影响,主要研究了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基础理论及其启迪,域内外国际国内经验借鉴,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理论,城乡文化关系的现实状况,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认同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生态文明机制、城乡居民交往互动机制、政府文化治理机制等诸机制建设等9方面内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价值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价值
第三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与探讨
一、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
二、城市文化、乡村文化、城乡文化一体化、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三、城镇化与城乡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基础理论
二、域内外经验借鉴
三、中国特色城乡文化和谐发展理论: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
四、城乡文化发展现状的实然分析
五、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利益共享机制建设
六、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政府文化治理机制建设
七、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价值认同机制建设
八、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居民交往互动机制建设
九、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
第五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一、城乡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城乡融合的基本前提
三、城乡融合的实现途径
四、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
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乡关系理论的启示
第二节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及意义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意义
第三节 文化认同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一、文化认同的内涵及特征
二、文化认同的历史考察
三、基于文化认同理论,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第四节 文化多样性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一、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及意义
二、文化多样性理论的历史考察
三、文化多样性理论的现实启迪
第五节 共生理论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一、共生及共生理论
二、共生理论的历史考察
三、基于共生理论,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第三章 构建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
第一节 共同体的概述
第二节 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的生成条件
一、悠久的历史传统
二、深刻的现实动因
第三节 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的概念与内涵
第四节 现代城乡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以包容性发展来扩大城乡文化认同
二、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进主体价值建设
三、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增强城乡居民的历史文化认同和情感维系
四、以活跃城乡居民交往来增进城乡文化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以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来消除城乡文化的不协调不平衡
第四章 城乡文化发展现状的实然分析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文化关系的逻辑演进
一、以发展工业和城市工作为重点主导的城乡文化发展阶段
二、城乡文化二元发展阶段
三、城乡文化逐步协调发展阶段
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阶段
第二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实证分析
一、苏州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实践
二、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苏州城乡文化和谐共生关系的社会调查及评价结果分析
第三节 现阶段城乡文化不协调、不和谐的突出问题
一、城乡先进文化的主导性、统摄性有待进一步彰显
二、城乡文化利益共享的整合度、公平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城乡文化生态发展的协同性、谐和性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城乡居民文化交往互动性、融合性需要进一步深化
五、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四节 城乡文化发展不协调、不和谐的现实根源
一、经济根源
二、认识根源
三、制度根源
第五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核心:利益共享机制建设
第一节 利益共享机制基本内涵
一、利益共享的理论内涵
二、内在关联
三、利益共享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四、利益共享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他山之石: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
一、国外实践经验
二、国内实践经验
三、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启示
第三节 城乡文化利益共享机制的建设路径
一、公众导向,畅通城乡居民文化利益表达渠道
二、主体多元,提升城乡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三、以城带乡,形成公平的城乡文化利益补偿制度
四、资源整合,强化城乡文化利益统筹与协调
五、共建共享,寻找城乡文化主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第六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保障:政府治理机制建设
第一节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与政府文化治理
一、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治理理念
二、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内涵
第二节 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府文化治理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第三节 城乡文化政府治理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采取积极的文化财政税收政策,强化政府文化治理的政策支撑
二、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强化政府文化治理的人才支撑
三、加强地方文化立法,提供政府文化治理的法治保障
四、突出基层治理文化建设,构建基层文化治理良好生态
第七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灵魂:价值认同机制建设
第一节 认同、价值认同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第二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中的价值认同机制
第三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中价值认同的实现路径
一、培育城乡居民主体价值观
二、传承共同的历史文化认同与情感纽带
三、建立日常生活道德养成机制
第八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条件:居民交往互动机制建设
第一节 城乡居民交往互动的理论追溯
一、“熔炉文化”与“马赛克文化”
二、“双文化认同”
三、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
四、经典理论对城乡交往的启示
第二节 城乡居民交往互动的意义阐释
一、国家认同的必然选择
二、文化整合的现实需要
三、农民市民化的基本渠道
第三节 城乡居民交往互动的要素分析
一、交往互动的城乡环境
二、交往互动的主体与过程
三、交往互动的方式选择
第四节 城市空间城乡居民交往互动机制建设
一、祛除城市文化中心主义的保守观念
二、增强居民交往互动的“双文化”认同感
三、筑牢农民市民化的社会资本网络
第五节 乡村空间城乡居民交往互动机制建设
一、推动现代农业绿色科技、教育、金融和管理技术下乡
二、开展跨区域“文化走亲”
三、开发特色乡村旅游
四、拓展以特色小镇为支撑的城乡交往
第六节 正确认识城乡居民交往互动中的矛盾纠纷
一、明确城乡居民交往矛盾纠纷调处的工作思路
二、建立城乡居民交往矛盾纠纷预警排查机制
三、整合城乡居民交往互动中的不同利益诉求
四、推行城乡居民交往中的矛盾纠纷综合调处
第九章 推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环境基础:生态文明机制建设
第一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机制基本内涵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二、生态文明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辩证关系
三、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的原则与内涵
第二节 城乡文化生态建设的国内外实践经验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的文化生态发展经验及启示
第三节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机制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实施创新驱动,打造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引擎
二、确立统筹发展格局,形成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体制
三、倡导绿色发展,提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环境
四、坚持开放包容,开拓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新空间
五、鼓励多元参与,奠定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相关调查问卷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轮专家咨询问卷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评价指标研究市民问卷调查
附录2 项目中期成果
治理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探究
城乡文化:基于文化认同的和谐共生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决策及其文化认同
促进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道德讲堂: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有效载体
价值认同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内涵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城乡文化和谐共生
打造文化交往空间 破解文化整合困境
后记
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理论基础、实现机制及地方经验是202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之顺。
得书感谢您对《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理论基础、实现机制及地方经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