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在借鉴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外交档案,力图整体考察中国的一战外交。

内容简介

关于中国与一战的关系,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如中国参战问题、“二十一条”、巴黎和会问题等,学界已有不少成果,但整体研究方面仍然比较薄弱。本书在借鉴吸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外交档案,力图整体考察中国的一战外交。具体而言,即对从一战爆发后中国的中立,到中国内部关于参战问题的讨论、中国以工代兵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德绝交与宣战的讨论与最终决定、中国出兵西伯利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筹议等重要节点进行系统论述。

作者简介

作者侯中军,男,1977年出生,山东嘉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毕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06年7月~2009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科研处工作,任主任科员、助理研究员。2009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工作。专业研究方向近代中外关系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一 导言

二 中国外交与一战研究回顾

三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一战爆发前的中国外交

一 争取列强承认

二 与俄、英两国围绕西藏、外蒙古的交涉

三 国际银行团与民国初年的财政借款

第二章 一战爆发与中国的最初因应

一 北京政府宣布中立

二 寻求中立保证的尝试

三 日本对德最后通牒前后中国的外交努力

第三章 日本对德宣战与侵占山东

一 中国划定交战区

二 日本侵占胶济铁路及山东

三 取消战区之交涉

第四章 “二十一条”交涉

一 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二 英国等列强得悉“十一条要求”后的外交应对

三 二十五次谈判及交涉

四 日方修正案的提出及最后通牒

五 袁世凯称帝及外交交涉

第五章 中立国身份下的预筹与会

一 参会问题的最初构想

二 选派人员赴欧调研

三 第一次外交调研:刘式训欧洲之行

四 教皇调停之传闻及夏诒霆欧洲之行

五 保和会准备会的参会讨论

六 华工赴欧

第六章 对德绝交与宣战

一 最初的试探:1915年协约国促使北京政府对德绝交的努力

二 “抗议预言绝交”:对德绝交问题的提出

三 抗议之后北京政府内部围绕绝交的争论

四 对德宣战

五 出兵西伯利亚

六 出兵外蒙古及外蒙古撤销自治

第七章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一 中国筹备出席巴黎和会

二 山东问题的交涉及失败

三 拒签和约

四 和会善后问题

第八章 一战外交的落幕:北京政府参加华盛顿会议

一 华盛顿会议之拟议及中国的筹备

二 中国提出十项原则及会外交涉山东问题之确定

三 各项原则之讨论

四 鲁案之解决及大会之闭幕

第九章 一战时期国民外交运动的发展

一 国民外交的起源及其在清末的发展

二 五四运动后国民外交的对内转向

三 全国国民外交大会与国民外交运动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1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侯中军。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外交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清史论丛(总第36辑)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刊物,本册是第36辑。
决战海洋:帝国是怎样炼成的 电子书
没有高明的海洋谋略和高超和智慧,就无法成为一个影响和主导世界的大国,更不可能成为影响和主导人类文明的大国,甚到在激烈而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有被排挤到边缘的危险。
历史书写与认同建构: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第1辑) 电子书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本期是第一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战略与战术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是J.F.C.富勒这位军史大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思的总结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