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珍藏的102位现代学人、作家的书札、诗笺墨迹。

内容简介

周汝昌先生(1918—2012)早岁两度就读于燕京大学,后执教于成都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一九五四年返回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职。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新世纪之初,周先生不仅撰写了包括《红楼梦新证》《诗词赏会》等在内的大量学术论著与随笔、诗词,参与文学古籍的整理和编辑工作,还妥善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文献资料,这就是数量极为丰富的师友翰札与书画墨迹。这批文献资料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学术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本书收录张元济、汪鸾翔、夏仁虎、陶洙、胡适、吴宓、顾随、张伯驹、夏承焘、俞平伯、谢国桢、闻宥、商承祚、聂绀弩、缪钺、赵万里、张次溪、钱锺书、陈梦家、林庚、徐邦达、何其芳、启功、吴则虞、陈迩冬、吴晓铃、陈凡、柳存仁、黄裳、唐德刚、夏志清、许政扬等102位学人、作家的书札及书画墨迹近300通(件),每位书信作者均附小传,后附参考释文。

作者简介

编者周伦玲,原名周伦苓,周汝昌之三女,1949年出生于天津。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曾赴延安插队四年,后至宝鸡工厂工作八年。1980年调回北京,分配至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担任周汝昌助手。几十年来协助父亲著书立说,编校整理文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説明

凡例

張元濟(一八六七—一九五九)

汪鸞翔(一八七一—一九六二)

夏仁虎(一八七四—一九六三)

齊如山(一八七五—一九六二)

陶洙(一八七八—一九六一)

關賡麟(一八八〇—一九六二)

葉恭綽(一八八一—一九六八)

黄潔塵(一八八一—?)

戴亮吉(一八八三—一九七五)

胡適(一八九一—一九六二)

陸志韋(一八九四—一九七〇)

吴宓(一八九四—一九七八)

平襟亞(一八九四—一九八〇)

鄭逸梅(一八九五—一九九二)

沈雁冰(一八九六—一九八一)

顧隨(一八九七—一九六〇)

陳兼與(一八九七—一九八七)

康生(一八九八—一九七五)

張伯駒(一八九八—一九八二)

潘素(一九一五—一九九二)

夏承燾(一九〇〇—一九八六)

俞平伯(一九〇〇—一九九〇)

孟志蓀(一九〇一—一九七八)

謝國楨(一九〇一—一九八二)

聞宥(一九〇一—一九八五)

黄君坦(一九〇二—一九八六)

商承祚(一九〇二—一九九一)

馮雪峰(一九〇三—一九七六)

聶紺弩(一九〇三—一九八六)

鍾敬文(一九〇三—二〇〇二)

繆鉞(一九〇四—一九九五)

巴金(一九〇四—二〇〇五)

趙萬里(一九〇五—一九八〇)

齊燕銘(一九〇七—一九七八)

牟潤孫(一九〇八—一九八八)

吴組緗(一九〇八—一九九四)

張次溪(一九〇九—一九六八)

吴恩裕(一九〇九—一九七九)

王冶秋(一九〇九—一九八七)

劉蕙孫(一九〇九—一九九六)

張中行(一九〇九—二〇〇六)

楊霽雲(一九一〇—一九九六)

錢鍾書(一九一〇—一九九八)

楊向奎(一九一〇—二〇〇〇)

林庚(一九一〇—二〇〇六)

文懷沙(一九一〇—二〇一八)

陳夢家(一九一一—一九六六)

周采泉(一九一一—一九九九)

周振甫(一九一一—二〇〇〇)

季羡林(一九一一—二〇〇九)

徐邦達(一九一一—二〇一二)

何其芳(一九一二—一九七七)

端木蕻良(一九一二—一九九六)

啓功(一九一二—二〇〇五)

吴則虞(一九一三—一九七七)

陳邇冬(一九一三—一九九〇)

周祜昌(一九一三—一九九三)

顧學頡(一九一三—一九九九)

王鍾翰(一九一三—二〇〇七)

賀翹華(一九一三—二〇〇八)

黄苗子(一九一三—二〇一二)

姚奠中(一九一三—二〇一三)

吴曉鈴(一九一四—一九九五)

朱家溍(一九一四—二〇〇三)

陳凡(一九一五—一九九七)

方行(一九一五—二〇〇〇)

嚴文井(一九一五—二〇〇五)

楊憲益(一九一五—二〇〇九)

朱南銑(一九一六—一九七〇)

袁水拍(一九一六—一九八二)

周策縱(一九一六—二〇〇七)

鄭子瑜(一九一六—二〇〇八)

吴聞(一九一七—一九八八)

寇夢碧(一九一七—一九九〇)

周紹良(一九一七—二〇〇五)

柳存仁(一九一七—二〇〇九)

陳從周(一九一八—二〇〇〇)

金啟孮(一九一八—二〇〇四)

王士菁(一九一八—二〇一六)

孫正剛(一九一九—一九八〇)

程曦(一九一九—一九九七)

潘際坰(一九一九—二〇〇〇)

黄裳(一九一九—二〇一二)

唐德剛(一九二〇—二〇〇九)

穆欣(一九二〇—二〇一〇)

凌道新(一九二一—一九七四)

黄宗江(一九二一—二〇一〇)

夏志清(一九二一—二〇一三)

管樺(一九二二—二〇〇二)

史樹青(一九二二—二〇〇七)

舒蕪(一九二二—二〇〇九)

吴小如(一九二二—二〇一四)

李慎之(一九二三—二〇〇三)

趙國璋(一九二三—二〇〇四)

范用(一九二三—二〇一〇)

鄧雲鄉(一九二四—一九九九)

卞孝萱(一九二四—二〇〇九)

許政揚(一九二五—一九六六)

王學仲(一九二五—二〇一三)

張牧石(一九二八—二〇一一)

陳毓羆(一九三〇—二〇一〇)

徐無聞(一九三一—一九九三)

參考釋文

編後記

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是202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周伦玲 编。

得书感谢您对《周汝昌师友书札手迹》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读读诗,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电子书
人应该每天读首好诗,听首好歌,看幅好画,如有可能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把日子过得漂亮些。懂艺术,爱文学的人,大多会生活得很美好,因为可以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上。是的,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每天晨起或睡前读读诗,这样开始或结束一日,至少能让人更加平心静气,更有倚靠吧。读读诗,最好是一日一诗,平凡的日子也会觉得
穷人:列夫·托尔斯泰专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专辑:盈月流光和深邃大地。盈月流光专辑选用了托尔斯泰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大师的童真童趣和对美好品质的赞扬;深邃大地专辑包括《穷人》《瓦罐阿廖沙》两篇有名的短篇佳作和《一个地主的早晨》《霍斯托密尔——一匹马的身世》两篇享誉世界的中篇杰作,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歌颂和那颗博爱的情怀。
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有关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的文集。
我想学会生活 电子书
我想学会生活。我要用心地生活,深刻地活着。相信“凡事不疾不徐,春风化雨,不经意间将一份细腻与明亮以温柔传递”的蔡颖卿,通过这样12个关键词:珍惜、变动、恩典、付出、牢笼、平衡、创作、复杂、沟通、舍弃、错觉、快乐,来分享生活之美和生命之好。愿读过本书的人:能够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能够辨识生命中能与不能、胜利与失败、喜乐与痛苦、勇敢与退怯,获得生活的力量,成为快乐自足的女性。愿你能够不再只关心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