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人格权纠纷(含生命、健康、身体、姓名、名誉、隐私权纠纷)

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人格权纠纷(含生命、健康、身体、姓名、名誉、隐私权纠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法院精品案例,必备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含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姓名权纠纷、肖像权纠纷、名誉权纠纷、一般人格权纠纷等。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7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持续20年编辑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丛书,自2012年起推出《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旨在探索编辑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弥补当前各种案例书的不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一)未成年人人身损害

1 中学体育场所安全保障义务的确定

2 “小饭桌”等校外托管机构侵权责任的认定

3 物件脱落、坠落损害责任的认定

4 学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校期间人身损害的责任承担

5 公共场所对未成年人安全保障义务侵权的判断标准

6 未成年人侵权,监护人的责任承担及身份列明

7 监护人疏于监护,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责任认定

8 学生在上课期间发生人身损害的责任认定

9 学生在足球比赛中受伤学校是否应当担责

10 “撕名牌”活动中教育机构的责任

11 未成年人在教育机构受到人身损害,教育机构责任的认定

(二)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损害赔偿

12 酒后在入住酒店坠亡,酒店是否承担安全保障义务责任

13 地铁运行致害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

14 公交公司管理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

15 单位的安全保障义务不能无限加以扩大

16 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范围

17 儿童在游乐场所受伤如何分配责任

18 安全保障义务如何确定

19 娱乐场所中的人身伤害责任如何认定

(三)同饮、同旅者的义务

20 酒宴的组织者、参与者对于醉酒者的安全负有何种注意义务

21 共同聚餐同饮人对超出可控程度的酒后自杀行为不承担责任

22 共同饮酒后一方未尽到照顾义务致另一方死亡的责任承担

23 共同饮酒者未尽安全注意义务的法律责任

24 婚宴主办人应对客人安全负有善良管理人必要的注意义务

(四)共同侵权

25 房客遗忘关阀兼堵塞门缝,液化气爆炸,房客、一二手房东均担责

26 民事纠纷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及证明责任

27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中按份责任比例的划分

28 “多因一果”损害赔偿案件中因果关系的分析与认定

29 连带责任部分责任人履行全部赔偿责任后其他责任人与权利人债的关系相应消灭

30 擅自在河道内挖沙井取水造成人员伤亡是否承担责任

(五)其 他

31 上门合理索债后债务人自杀身亡,债权人不负侵权赔偿责任

32 侵权法领域自冒风险规则的法律适用

33 如何认定托管班的开办主体

34 车辆侧翻致驾驶员死亡与道路管理人的管理瑕疵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的性质及适用

36 未婚先孕引发侵权女方应否承担相应责任

37 侵权案件中如何运用过失相抵原则

38 因果关系及过错的举证责任分配

39 已超过最长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主张存在延长诉讼时效特殊情况的应当严格把握

二、名誉权纠纷

40 新闻报道内容失实的程度和侵权认定

41 英雄人物人格权益的法律保护

42 名誉侵权案件中对过错及容忍义务之认定及审理思路

43 新闻报道是否失实的认定

44 细节失实但基本内容属实的新闻报道一般不应认定侵犯他人名誉权

45 自媒体环境下名誉侵权的认定标准

46 利用微信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认定

47 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虚假信息是否侵犯名誉权

48 网络侵权中转载者责任的认定

49 网络平台发表文章构成名誉侵权的认定

50 消费者合理批评不构成对经营者名誉权的侵犯

51 职业打假人侵犯名誉权的认定

52 标题侵权的认定

53 名誉权侵权行为及过错程度认定

54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调岗、举报是否侵犯劳动者名誉权

55 单位对员工作出结论或处理决定引发的损害员工名誉权纠纷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56 因报案导致他人被警察询问及侦查是否侵犯名誉权

57 不特定群体名誉受损中个人名誉权受保护的条件

58 因发微信引起的名誉侵权的认定

59 间接证据证明力的认定

三、姓名权纠纷

60 再婚后生母擅自更改子女姓名,生父是否享有诉权要求恢复子女原姓名

四、一般人格权纠纷

61 性别歧视导致人格权损害的认定

62 酒楼“不招女工”是否构成平等就业权侵权

63 默示许可使用姓名之判断标准及审理思路

64 图形验证程序是否构成对盲人的歧视

65 毁坏骨灰、坟墓之行为是否构成侵害死者近亲属之人格权

66 侵犯人格权中性自主权的损害赔偿

五、隐私权纠纷

67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界分

68 夫妻之间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平衡保护

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人格权纠纷(含生命、健康、身体、姓名、名誉、隐私权纠纷)是2018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人格权纠纷(含生命、健康、身体、姓名、名誉、隐私权纠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HR总是有办法:从入职到离职的101个纠纷巧解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劳动伸裁,3小时快速掌握劳动伸裁的秘诀。
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1(2017)(法治蓝皮书) 电子书
从落实司法为民、推动司法公开、规范司法权运行、提升司法能力、服务国家治理等方面对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
家事法研究(2018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本书为2018年卷。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2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是第三期,重点关注的是法治与德治如何结合,涉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信任伦理、环境伦理、医患纠纷、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以及增值税等相关问题。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1期/总第2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为第二期,分为自然法、法律方法研究、法律与信用伦理、法律与环境伦理、法律与财税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域外法、人物访谈、论学书信及新书会谈10个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