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22)(互联网经济蓝皮书)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22)(互联网经济蓝皮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对2020-2021年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分析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建议。

书中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经典案例等视角,深入剖析了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产业数字化、产业带转型、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社区团购、文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治理等重要议题。

各篇报告基本遵循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的写作逻辑,力图综述和归纳出2020~2021年该领域的发展情况,为今后的发展作出研判和提出建议。

作者简介

编者孙宝文,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互联网经济蓝皮书编委会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2021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与趋势展望

Ⅱ 专题篇

B.2 数字经济的理论演进与内涵特征

B.3 经济循环中的循环数字化与数字循环化

B.4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B.5 数据要素与数字经济发展

B.6 中国数字经济的国际地位、存在的短板和建议

Ⅲ 数字产业化篇

B.7 2020~2021年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报告

B.8 2020~2021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报告

B.9 2020~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

B.10 2020~2021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

B.11 2020~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报告

Ⅳ 产业数字化篇

B.12 2020~2021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

B.13 2020~2021年中国智能制造业发展报告

B.14 2020~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报告

B.15 2021~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治理报告

Ⅴ 热点篇

B.16 2020~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发展报告

B.17 中国产业带:数字化成为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B.18 供应链变革:社区团购模式的新生力

B.19 文化产业数字化:以数字藏品的发展为例

Ⅵ 案例篇

B.20 飞榴科技数字化+S2B2C供应链模式

B.21 欧菲斯S2B2B模式下的采购供应链数字化创新

B.22 新国货浪潮下小仙炖鲜炖燕窝的销售模式创新

B.23 波司登全链数字化生产经营模式

B.24 小笨智能通过按需定制实现AI机器人服务创新

Ⅶ 附录

B.25 2021年互联网经济大事记

Abstract

Contents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法律声明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22)(互联网经济蓝皮书)是2022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涛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报告(2022)(互联网经济蓝皮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互联网+”时代中心城市的辐射力研究:以上海为例(城市研究) 电子书
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技术基础、中心城市的功能变迁与空间演化,以上海为对象,重点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上海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辐射作用。
中国非营利评论(第30卷/2022/No.2) 电子书
《中国非营利评论》是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主办的集刊,以中国非营利事业和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本书是第30卷,以公益慈善为主题,入选的多篇论文及案例,从不同视角展现了公益慈善的光和影:有互联网公益,有社会企业,有枢纽型组织,有跨国公益,有网络慈善,有乡村振兴,有政社关系,有越轨与规范,有领导力,有慈善共同体和公信力,亦有跨越时代的善堂以及民国时期的医疗慈善等。公益慈善以果行育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
中国传媒投资发展报告(2017) 电子书
本书既对2016~2017年的传媒投资现象、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描述和分析,也通过对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勾勒出中国传媒投资的最新特点、规律、发展方向和投资动向,从而总结经验,直视当下,预测未来,把握机遇,为中国的传媒业投资出谋划策,点石成金。同时,通过传媒投资案例的梳理总结,举一反三,为传媒投资兴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环境规制的经济绿色发展效应 电子书
本书将环境规制与节能减排、经济增长三者置于同一研究框架,阐述环境规制与经济绿色发展效应之间的关系。
中国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报告(2015) 电子书
本书力求全面反映中国禁化武履约工作情况,客观展示中国履约成就,记录履约重大事件,收录履约重要文献资料,为各级履约主管部门和履约企业学习交流研究履约经验和做法搭建一个新的平台,为增进社会公众了解关注履约工作提供一个新的窗口,从而更好地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良好的履约形象,进一步激发全国履约工作人员做好履约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