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美国汉学三杰之一魏斐德,历经十年积淀。海外汉学界首部系统性研究戴笠与民国特务组织的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间谍王》以国民党军统特务为研究对象,采用大量相关回忆录和档案资料,是海外学者最早研究民国特务系统的代表性学术著作。此书以“间谍王”戴笠的生平全貌及政治经历为线索,主要研究其庞大神秘的间谍王国的发展历程。作者讲述了黄埔军校时期蓝衣社、立行社等组织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抗战爆发以后"军统"的迅速扩张;同时通过丰富的材料还原了特务培养及行动的历史细节,暴露了这段阴暗血腥的历史。由此,此书也详尽展现了1930至1940年代民国特务制度的发展历程,能够极大地丰富并启发我们对这一时期的民国史的认识。

作者简介

作者魏斐德,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汉学三杰”之一;曾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系教授、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美国国际研究委员会会长、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会长。他的著作曾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1987年度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加州大学出版社颁发的1987年度伯克利奖和美国城市历史协会颁发的非北美城市历史最佳书籍奖。由于对中国史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授予伯克利最高奖章。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曾盛赞魏斐德为当代最杰出的中国史学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者说明

增订版序

前言 幽灵

第一章 多面人戴笠

第二章 打流

第三章 投奔

第四章 十人团

第五章 “力行运作社”——蒋的共济会

第六章 创建力行社

第七章 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八章 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 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

第十章 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一章 1932—1935年的上海战

第十二章 行刑队

第十三章 行刺

第十四章 警察学校

第十五章 躺进棺材

第十六章 裙带

第十七章 战争与别动队

第十八章 训练营

第十九章 密码战争

第二十章 戴笠、梅乐斯及中美合作所的成立

第二十一章 中美合作所训练营

第二十二章 间谍

第二十三章 战时戴笠的走私网

第二十四章 战时重庆的军统

第二十五章 陨落之星

跋 妖魔

附录一 1939年下半年特训总队组织表

附录二 1943—1945年间军统机关组织表

附录三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

附录四 中美合作所训练班

附录五 访谈陈立夫笔记

参考文献

致谢

代后记: 讲述中国历史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是2017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魏斐德。

得书感谢您对《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没有盲区的天空:王越传 电子书
王越是我国著名的信息与通信系统专家。1932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的雷达工程系,留苏未成。1957年分配到西安国营786厂设计所工作,参与了中国第1台火控雷达的研制,之后一生从事火控雷达的研究工作。他是中国火控雷达事业发展的见证人。1991年王越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参与中国工程院的创建,是为数不多的两院院士之一。本书力图还原
世事如棋 真心依旧:王世真传 电子书
本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世真的学术传记,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的一种。该书通过访谈、实物采集、录音录像等方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王世真的学术成长历程的关键事件、重要节点、师承关系等内容。书中行文严谨,引用资料真实可信,并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大中学生及青年学者可以从书中获取学术成长的经验和启迪,科技史及科技文化工作者可从本书获取大量独有的历史资料。
山石磊落自成岩:王德滋传 电子书
王德滋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十分重视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必须兼顾“四个平衡”的办学理念。他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形势下研究型大学特别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处理好“教学与科研”“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和“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四个平衡。他认为,在当前的“双一流”建设中,亦需注意处理好这四个关系。本书对王德滋一生的学术成长、学术成就、学术贡献进
硅芯筑梦:王守武传 电子书
王守武先生1950年从美国回国后致力于我国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事业半个多世纪,我国半导体学的研究与开发的各个历程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半导体的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他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做出了优秀的贡献。他是我国微电子和半导体光电子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亲手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个锗合金晶体管,第1个半导体激光器,全功能4K位和16K位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等。他在国内早期积极倡导建立
意大利与中国(好望角系列) 电子书
中西文明交流史研究典范之作,全面探索中意2500年交往史,全景展现中西文明互鉴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