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黄仁宇教授对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作出全面说明,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简介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英文版初版于1974年。黄仁宇先生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先生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了全面说明的头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作者简介

作者黄仁宇,生于湖南长沙。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放宽历史的视界》《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等,另撰有回忆录《黄河青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度量衡说明

明代诸帝

明代的两京十三省图

第一章 财政组织与通行的做法

第一节 政府机构[1]

第二节 农村组织和税收基础

第二章 16世纪的现实与主要的财政问题

第一节 国家的收入水平与变动因素

第二节 土地和人口数据

第三节 军队的维护

第四节 货币问题

第三章 田赋(一) ——税收结构

第一节 税收结构的复杂性

第二节 区域性差异

第三节 役及其部分地摊入田赋之中

第四节 税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第四章 田赋(二) ——税收管理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

第二节 影响一般管理的因素

第三节 征收水平

第四节 税收收入的支出

第五节 田赋制度的最后分析

第五章 盐的专卖

第一节 盐的专卖机构

第二节 政府的管理与控制

第三节 16世纪的管理周期

第四节 国家收入、食盐价格及其对消费者的影响

第五节 专卖制度失败的责任

第六章 杂色收入

第一节 工商业收入

第二节 管理收入

第三节 役和土贡折色的现金收入

第四节 非现金收入

第五节 杂色收入总结

第七章 财政管理

第一节 16世纪的户部

第二节 各省之间和各部之间的管理

第三节 军事供给

第四节 张居正的财政节流

第八章 结 语

第一节 过分简化的风险

第二节 明代的财政管理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书名略语

附录A 免纳正税的田土

附录B 1561年浙江淳安县的常例和额外服务

附录C 1535年每引盐的开中则例和余盐银

附录D 《明实录》所载1581年土地清丈的部分结果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是2015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黄仁宇。

得书感谢您对《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模拟:基于CGE模型 电子书
结合中国现实情况,扩展间接税归宿理论,深入分析不同间接税对商品和要素价格的作用影响机制。
财政与税收(第四版) 电子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与税收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本教材以财政与税收制度为主线,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财政职能、财政收支、财政预算等方面的问题,深入讲解了我国现行税制中各个税种的基本要素与操作实务,以及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体例清晰,逻辑性强。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注册会计师、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用书,以及广大经贸财会从
财政与税收(第2版修订本) 电子书
段治平、辛波、陈金库编著的这本《财政与税收(第2版第2次修订)》坚持遵循财政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税收有所侧重的编写思想,结合我国财政、税收改革前沿,力求用生动、简洁的语言、图表、案例,准确阐述财政与税收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理论、基本业务及基础知识,重点反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财政职能、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管理及财政政策,并通过专题等形式介绍我国的财政改革实践,尤其是税收的改革实践。通过本书的学习,
中国财政诚信 电子书
本书在系统分析财政工作中的诚信缺失及其影响、总结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省市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基础上,从财政诚信建设切入,提出的“财政诚信体系框架及其实现路径与相关配套制度”设计。书中强调,把诚信理念和管理融入财政各项改革、管理和“金财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以及财政业务及流程的各环节,对财政资金运行实行全过程监控,达到鼓励和支持诚实守信、约束和惩戒失信违规行为的目的。
财政与金融 电子书
本书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需求编写,介绍财政与金融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实务。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追求新颖,以二维码给出了更多网络资源链接,方便读者结合社会实际学习。本书共分十二章,包括财政导论、财政收入、税收、国债、财政支出、政府预算、金融导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供求、国际金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