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日本歷史上的「古墳時代」始於3世紀中葉以迄6世紀末葉,由於這個時期營造了大量古墳,因而得名。據統計,日本全國約有十五萬座古墳,其形狀有方有圓,也有方圓兼具的型態,到了古墳時代的中期則出現了「前方後圓墳」,興建規模日益龐大,最後更發展出墳丘長度在160公尺以上的巨大古墳,其中以宮內廳定名為「仁德天皇陵」的大山古墳為代表;大山古墳墳丘長度達480公尺,堪稱為東亞規模最大的人造陵墓。
由於日本政府並未開放古墳讓學者專家考古探勘,因此大山古墳的建造過程只能根據少數的史籍如《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概略了解。本書作者森浩一教授專攻考古學與日本史學,長年鑽研於前方後圓墳,對於古墳世界有獨特而深刻的理解。他從如何挑選古墳興建地點的觀點切入,剖析巨大古墳營造的技術面與文化觀;插畫家穗積和夫則以細膩的筆觸圖解龐大的古墳。藉由兩位專家圖文並茂的呈現,讓後人對遙遠而神秘的「古墳時代」不再只能想像,而能擁有更為具體明晰的影像。
作者简介
榮獲日本第28回「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
榮獲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圖書!
榮獲日本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
榮獲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選定圖書!
在日本銷售已超過60萬冊!
重現江戶町在明曆大火中一夜間化為灰燼前如火如荼的建設過程。
江戶,就是古代的東京。當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在大阪城意氣風發之際;德川家康決定將勢力東遷到關東,他選定隅田川流入大海的那一片低窪濕地,在西元一五九○年(天正十八年)農曆八月一日,正式進入江戶城。
當時的江戶,有城之名而無城之實,不見城牆壕溝,只見雜草叢生,一片荒蕪。德川家康於是擬定興建江戶城和城下町的計畫。他以當時日本平安京為建築藍圖,依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地理陰陽學為建造大型都市的理論。經過仔細丈量方位和距離,確定道路和護城河的位置和寬度,到伊豆半島採石,到木曾谷山林伐木,築造石牆,興建大天守。至西元一五九○年,德川家經歷三代五十年光陰所建造的江戶城,終於大功告成。
至於城下町則畫分為武家地、寺社地、町人地的居住區塊;又從山區引水路三條入城町,沿街搭建二層樓木板町屋,規畫各行各業的職人町……。市容繁榮熱鬧,江戶町成了五街道(東海道、中山道、甲州道中、奧州道中和日光道中)的交通網絡起點。西元一六四四年,江戶已成為日本第一大都市,再也不是當初那片沼澤地了。
然而,明曆三年的一場大火,使江戶城大天守和江戶町毀於一旦,世人終究無緣目睹這座十七世紀的大型都市。本書作者融會自己多年研究,參考相關文獻,以平實細膩的文字讓江戶町躍然紙上;而在東京土生土長的插畫家,也在參考古代繪畫、屏風繪和相關紀錄之餘,漫步東京街區之際,重新認識古代江戶,這份新鮮的感受,驅使他畫下江戶町的古逸風貌。
【推薦導讀】
審定、導讀:王惠君(日本國立橫濱大學建築博士,現任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名家推薦:辜振豐(知名作家、文化評論家)
程文宗(作家、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講師)
巨大古墳: 探索前方後圓墳之謎是2021年由馬可孛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穗積和夫。
得书感谢您对《巨大古墳: 探索前方後圓墳之謎》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