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22)(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22)(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报告在《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21)》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制了2021年第2季度至2022年第1季度的会计宏观价值指数。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近一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通过对会计宏观价值指数进行分析,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宏观经济恢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特点,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简介

编者王化成,博士。从1988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任教,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聘任的二级教授、杰出学者A岗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财政部首批会计名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曾先后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诸多奖项。现任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会计指数定义及其理论框架

1.2 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原理

1.3 本报告研究框架概述

第2章 全样本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结果及分析

2.1 总体编制结果分析

2.2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2.2.1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2.2.2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占比趋势分析

2.3 行业层面分类分析

2.3.1 分行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2.3.2 分行业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2.3.3 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价值创造额分析

2.4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2.4.1 分产权性质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2.4.2 分产权性质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2.5 地区层面分类分析

2.5.1 分地区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2.5.2 分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2.6 公司层面排名分析

2.6.1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2.6.2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2.6.3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2.6.4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制造业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结果及分析(上)

3.1 总体编制结果分析

3.2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3.2.1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3.2.2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占比分析

3.3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3.3.1 分产权性质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3.3.2 分产权性质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3.4 地区层面分类分析

3.4.1 分地区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3.4.2 分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3.5 公司层面排名分析

3.5.1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3.5.2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3.5.3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3.5.4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制造业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结果及分析(下)

4.1 行业层面分类分析

4.1.1 分行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4.1.2 分行业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4.2 采矿业编制结果分析

4.2.1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4.2.2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4.3 制造业编制结果分析

4.3.1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4.3.2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4.4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编制结果分析

4.4.1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4.4.2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4.5 建筑业编制结果分析

4.5.1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4.5.2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服务业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结果及分析(上)

5.1 总体编制结果分析

5.1.1 总体(剔除金融业)编制结果分析

5.1.2 总体(含金融业)编制结果分析

5.2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5.2.1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5.2.2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占比分析

5.3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5.3.1 分产权性质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5.3.2 分产权性质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5.4 地区层面分类分析

5.4.1 分地区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5.4.2 分地区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5.5 公司层面排名分析

5.5.1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5.5.2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5.5.3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5.5.4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服务业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结果及分析(下)

6.1 行业层面分类分析

6.1.1 分行业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6.1.2 分行业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6.2 批发和零售业编制结果分析

6.2.1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6.2.2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编制结果分析

6.3.1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6.3.2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6.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编制结果分析

6.4.1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6.4.2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6.5 房地产业编制结果分析

6.5.1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6.5.2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林牧渔业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结果及分析

7.1 总体编制结果分析

7.2 分配主体层面分析

7.2.1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7.2.2 四类分配主体价值创造额占比分析

7.3 产权性质分类分析

7.3.1 分产权性质价值创造额指数分析

7.3.2 分产权性质价值创造效率指数分析

7.4 公司层面排名分析

7.4.1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7.4.2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重点公司排名情况分析

7.4.3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7.4.4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金融业会计宏观价值指数编制结果及分析

8.1 总体编制结果分析

8.2 行业层面分类分析

8.3 银行业编制结果分析

8.4 保险业编制结果分析

8.5 证券业编制结果分析

8.6 金融业公司层面排名分析

8.6.1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整体公司情况分析

8.6.2 按价值创造额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8.6.3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整体排名情况分析

8.6.4 按价值创造效率排名的重点公司情况分析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四大行业价值创造分配的对比及分析

9.1 股东获利的行业对比分析

9.1.1 股东获利额的对比分析

9.1.2 股东获利指数的对比分析

9.1.3 股东获利占比的对比分析

9.2 政府税收的行业对比分析

9.2.1 政府税收额的对比分析

9.2.2 政府税收指数的对比分析

9.2.3 政府税收占比的对比分析

9.3 员工薪酬的行业对比分析

9.3.1 员工薪酬额的对比分析

9.3.2 员工薪酬指数的对比分析

9.3.3 员工薪酬占比的对比分析

9.4 债权人利息的行业对比分析

9.4.1 债权人利息额的对比分析

9.4.2 债权人利息指数的对比分析

9.4.3 债权人利息占比的对比分析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细分行业价值创造分配的对比及分析

10.1 股东获利的行业对比分析

10.1.1 股东获利额的对比分析

10.1.2 股东获利指数的对比分析

10.1.3 股东获利占比的对比分析

10.2 政府税收的行业对比分析

10.2.1 政府税收额的对比分析

10.2.2 政府税收指数的对比分析

10.2.3 政府税收占比的对比分析

10.3 员工薪酬的行业对比分析

10.3.1 员工薪酬额的对比分析

10.3.2 员工薪酬指数的对比分析

10.3.3 员工薪酬占比的对比分析

10.4 债权人利息的行业对比分析

10.4.1 债权人利息额的对比分析

10.4.2 债权人利息指数的对比分析

10.4.3 债权人利息占比的对比分析

10.5 本章小结

第11章 七大地区价值创造分配的对比及分析

11.1 股东获利的地区对比分析

11.1.1 股东获利额的对比分析

11.1.2 股东获利指数的对比分析

11.1.3 股东获利占比的对比分析

11.2 政府税收的地区对比分析

11.2.1 政府税收额的对比分析

11.2.2 政府税收指数的对比分析

11.2.3 政府税收占比的对比分析

11.3 员工薪酬的地区对比分析

11.3.1 员工薪酬额的对比分析

11.3.2 员工薪酬指数的对比分析

11.3.3 员工薪酬占比的对比分析

11.4 债权人利息的地区对比分析

11.4.1 债权人利息额的对比分析

11.4.2 债权人利息指数的对比分析

11.4.3 债权人利息占比的对比分析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细分省份价值创造分配的对比及分析

12.1 股东获利的省份对比分析

12.1.1 股东获利额的对比分析

12.1.2 股东获利指数的对比分析

12.1.3 股东获利占比的对比分析

12.2 政府税收的省份对比分析

12.2.1 政府税收额的对比分析

12.2.2 政府税收指数的对比分析

12.2.3 政府税收占比的对比分析

12.3 员工薪酬的省份对比分析

12.3.1 员工薪酬额的对比分析

12.3.2 员工薪酬指数的对比分析

12.3.3 员工薪酬占比的对比分析

12.4 债权人利息的省份对比分析

12.4.1 债权人利息额的对比分析

12.4.2 债权人利息指数的对比分析

12.4.3 债权人利息占比的对比分析

12.5 本章小结

第13章 总结与展望

13.1 研究总结

13.2 研究不足

附录

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22)(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是202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化成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会计指数研究报告(2022)(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10) 电子书
本书共收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人员在2013~2015年发表的31篇学术论文,展示了农村发展研究所在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本书立足中国国情、农情,努力把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完善与法律修订有机结合起来,其内容涵盖了城镇化与农村发展、粮食安全与农业发展、农村改革与农民组织、农民福祉与社会进步、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五大领域。
中国家族办公室研究报告 电子书
本书主题是家族办公室的国际经验、家族办公室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展望,书中对家族办公室的概念和进行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总结了家族办公室的国际经验,囊括了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的经典案例;阐述家族办公室对于中国当代超高净值家族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中国家族办公室的发展现状和监管问题;从基本要素、架构设计、运营模式和风险管理四个层面为中国家族办公室的创建提供了选择策略;对家族办公室在中国发展的未来作
中国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报告(2019) 电子书
本书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问题的研究、强化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就业扶持与产业发展研究、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研究、提升脱贫对象就业稳定性研究、2020年后我国相对贫困标准研究等。
中国产业新城发展研究报告(2018~2019) 电子书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产业新城的实践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上做出了有益尝试,为中国高质量城镇化的实现开辟了一条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本书通过系统翔实的资料搜集和严谨科学的指标设计,对产业新城模式进行案例梳理和规律总结,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产业新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遴选出优秀项目和企业,为未来产业新城开发树立标杆和方向,以期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实践价
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研究报告2014 电子书
本书回答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来源、风险大小及风险管理对策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现实问题,并期待能够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风险方面的学术研究注入活力,为经济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