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斯蒂文森作品中流动的家

罗伯特·斯蒂文森作品中流动的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步履不停、创作不止,流动在作品中的“家”既是作者的思考,也是时代的缩影。

内容简介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nson,1850-1894)是19世纪苏格兰作家,游踪却几乎遍及全球,他见证了以铁路等为载体的流动时代的到来。他的作品书写了这一时代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冲击,蕴含了作家对“家”的复杂感悟。

将“家”作为主题的斯蒂文森研究并不少见,多数针对作家的某个特定旅居之地展开研究,建构作家、作品与“家”之间的联结。但是个体为何及如何由此及彼地流动、且流动期间个体对家的认知的微妙变化,均未在此类研究中呈现。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梳理斯蒂文森作品中“家”的时代内涵,凸显家的流动属性,即强调个体在物理空间中的移动产生对家的动态认知,从而建构家的多重意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本书框架、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一、本书框架

二、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第一章 维多利亚时代与斯蒂文森的“家”

第一节 “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四海为家的斯蒂文森

第三节 维多利亚时代流动的家

小结

第二章 离家:在身份焦虑中出走

第一节 《金银岛》中航海人的身份焦虑与离家

一、霍金斯的身份焦虑与离家冲动

二、航海人的身份焦虑与离家命运

第二节 《化身博士》中的中产阶级身份焦虑与离家

一、家中的科学实验与个体身份失序的焦虑

二、街灯下的人性实验与中产阶级身份焦虑

第三节 《为赋闲者辩》中赋闲者的身份焦虑与离家

一、成功与幸福的悖论

二、功利教育的反叛者

小结

第三章 寻家:在动与静的关系中重构家的内涵

第一节 漂泊中的想象与家的重构

一、异域之家的想象与家的重构

二、英国之家的想象与家的重构

第二节 家中天使的去蔽与家的重构

一、被遮蔽的家中天使与家的失衡

二、天使的去蔽与家的复归平衡

第三节 现代交通工具与家的重构

一、火车作为流动的家的隐喻

二、驳船作为流动的家的隐喻

小结

第四章 归家:在多维叙事中构建归航之途

第一节 契约奴隶叙事与归家主题

一、契约奴隶的流放和危机

二、契约奴隶的生死归家路

第二节 追溯历史与精神归家

一、历史叙事中的归家情结

二、两部史诗与家的物质表征

三、历史叙事传统与归家续承

第三节 死亡叙事与魂归故里

一、死亡叙事与生命归宿

二、墓地沉吟与归家之情

三、墓志铭与归家之念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罗伯特·斯蒂文森作品中流动的家是2022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余雅萍。

得书感谢您对《罗伯特·斯蒂文森作品中流动的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金融家(英语原著版) 电子书
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第一部。三部曲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末叶,美国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的时期,写的是金融巨头柯帕乌的个人发迹史。
安部公房:都市中的文艺先锋 电子书
判断所有的事物都不具有价值时,事物才真正开始产生了价值。正是在这个时候,太阳才开始发射光芒。
都市行走中的空间重绘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国内学术界较少涉及的美国亚裔作家的都市叙事为文本例证,将这些文本作为组织线索,借鉴空间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美国亚裔的社会历史发展脉络,以都市漫游者为切入点,在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文化政治性争论的视野之下,对亚裔都市叙事所蕴含的空间政治进行研究,阐释亚裔都市叙事中的“空间正义”主题如何通过亚裔作家批判性的空间想象力及叙事策略得以呈现,并对其中所蕴含的空间政治和诗学给予批判性关注。
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系统 电子书
本书主要收入了专著《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文论系统》和两篇古代文论方面论文。全书分十章,其中包括儒-道-释、气-神-韵-境-味、感物-言志-原道、“眼中”-“胸中”-“手中”等内容。
散文家文丛我买菜去了 电子书
本书收录的23篇美食散文描写了作者对各种美食的体验,如《皖南味道》《舌尖上的春天》《麦子黄时》等,将家常美味、地方风味,写得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