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朱永才校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教书办学实践所写的教育专著。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80多个典型的教育故事,展现了作者在贫困山村接受启蒙教育、在农场子弟学校接受中小学教育、在龙岩师专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各类学校教书育人、在校长岗位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在全国各类高水平培训平台进行培训的经历。
本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还原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现状、教育困惑、教育变革和教育变化,从这些可读性较强的故事中梳理总结出我们应该关注和遵循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
作者朱永才,汉族,中共党员,56岁,正高级教师,青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宁市七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他从教33年,担任校长27年,先后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重点中学、民族中学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承担并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的科研课题,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40余篇,出版教育专著《博采群花酿甜蜜》。其优秀事迹得到《中小学管理》《基础教育参考》《青海社会与经济发展》等多种期刊报道。多次获得青海省、西宁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火而不耀、理性坚守、永续精进”是他治学治教的切实感受和真实写照。他是青海省十杰校长、青海省优秀专家、西宁市功勋校长,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师德楷模候选人,2017年青海省师德报告团成员之一。2013年11月,在“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作了“教育理性的实践追求”主题报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专家寄语
沁满泥土芬芳的教育
序言:一生的教育
辑一 失爱的童年
我的童年
村小的蒙学
屋顶上的思念
爷爷心里的没娘娃
面对陌生的父亲
辑二 快乐的伊甸园
不是我的家
我最喜欢的家教环境
课外学习小组
差点被老师“开除”
“爱闯祸”的同学们
报复老师
偷拿学校小人书的惩罚
父亲的劳动教育
让我敬佩的几位老师
发生在学校里的体育故事
农场里的劳动故事
辑三 被遗失的绘画梦想
绘画的天赋与兴趣
跟着设计师学写字
木匠与我
远赴千里考美院
仓库里的画室
混在美术系的编外生
辑四 南方求学
北方学子的尴尬
饮酒申请书
创建足球队
竞选学生会主席
罢课风波
红男绿女
补考的烦恼
实验楼楼顶的自杀
红色龙岩
闽港大学生联谊会
大学入党
离别时的哭声
第一次实习
辑五 先结婚后恋爱的教育
第一次当班主任
青年教师的“反抗”
第一次公开发表论文
被局长赏识
延迟入党转正
扫盲
辑六 梦起乡村
购买通勤车
自力更生改造校园
苏家河湾英雄曲
辞职风波
36位乡村教师的改变
金榜题名闹乡村
城乡教育比较中的悲悯
辑七 从农村走向城市
全市最年轻的“尕书记”
厕所改造风波
校长书记合署办公
辑八 最美四中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
教师发展学校
名誉校长
回馈家乡的教育
学历进修
走近全国的脚步
中华夏令营
搬迁新校址
保护师生安全的抗争
学校文化
辑九 邂逅民族教育
筹建办的故事
征地风波
可爱的藏族孩子
办学理念的冲突
“双语”风波
站在全国的教育论坛上
辑十 从这里走向卓越
办学思想大讨论
初高中分离
重振雄风
教育理性的实践
十年的改建梦想
被民族教育感动的故事
西宁七中教育集团成立
以心换心的帮扶
部长视察乡村学校
我的名校长工作室
文博校区的崛起
名家名作进校园
与红色指挥家的情缘
世界顶尖科学家联盟与七中
入驻七中的全国教育论坛
走向世界的微电影
教育那些事是202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朱永才。
得书感谢您对《教育那些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