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诗流派史

清诗流派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

内容简介

《清诗流派史》,本书条分缕析,又融会贯通,既努力地探究清代各流派产生、发展的历史原因及诗学本身的原因,又精心寻绎各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既沿波讨源,探求其继武前贤之处,又能由表及里,较确切地撷取其思想艺术方面的独到特点,平实地阐述其得失,考究其消长。此书用力甚勤,资料翔实,自成体系,多有精审之见。

作者简介

作者刘世南,1923年10月生于江西省吉安市,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省《豫章丛书》首席学术顾问。代表作有《清诗流派史》(1995年台北文津繁体竖排本、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简体横排本)、《在学术殿堂外》(200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清文选》(与刘松来教授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大螺居诗存》(2004年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清诗流派史》序

前言

第一章 河朔诗派

一 河朔诗派的由来

二 河朔诗派的特色

三 几位代表诗人

第二章 岭南诗派

一 岭南诗派的风格特色

二 屈大均

三 陈恭尹

四 释函可

第三章 顾炎武

一 顾炎武的先进思想对其诗作的影响

二 顾炎武的诗论反映在诗作上的特点

三 顾炎武诗作的艺术特色

(1)熟于正史,用典精切

(2)神似杜诗,各体皆善

四 顾炎武诗对清诗的影响

第四章 虞山诗派

一 虞山诗派的兴起

二 钱谦益

(一)生平

(二)诗论

(三)诗作

(四)影响

三 冯舒与冯班

第五章 娄东诗派

一 娄东诗派的兴起

二 吴伟业

(一)生平

(二)诗学渊源

(三)诗论

(四)吴诗特色

(五)吴氏影响及末流之失

三 “梅村体”传人之一——吴兆骞

(一)生平

(二)诗论

(三)诗作特色

四 “梅村体”传人之二——陈维崧

(一)生平

(二)诗学源流

(三)诗歌特色

第六章 秀水诗派

一 秀水诗派的产生

二 朱彝尊

(一)生平

(二)诗论

(三)诗歌内容

(四)诗歌风格

(五)朱诗不能自成一家的原因

三 秀水诗派的变化

第七章 神韵诗派

一 神韵诗派的兴起

二 王士禛

(一)生平

(二)诗论

(三)诗作的艺术特色

三 神韵派及其影响

第八章 清初宗宋派

一 清初宗宋派的产生

二 清初宗宋派诗人

(一)诗学渊源

(二)产生原因

(三)分体各师

三 查慎行

(一)生平

(二)诗论

(三)诗作

第九章 饴山诗派

一 饴山诗派的产生

二 赵执信

(一)生平

(二)诗论

(三)诗作及风格

三 流派及其影响

第十章 浙派

一 浙派的产生

二 厉鹗生平及其诗论

三 厉鹗的诗

四 对浙派的评价

第十一章 格调诗派

一 格调说产生的原因

二 沈德潜提倡格调说的主客观条件

三 沈德潜诗的分析

四 格调派

五 对格调派的批判

第十二章 肌理诗派

一 肌理说的“义理”和这一诗论产生的原因

二 从“文理”角度看肌理说的理论价值

三 论翁方纲的诗

四 肌理派诗人及其影响

第十三章 性灵诗派

一 性灵派产生的原因

二 袁枚及其诗

(一)进步的思想意识

(二)“性灵诗”的特色

(三)“性灵诗”的语言

三 赵翼及其诗

(一)主张诗是抒发性情的

(二)主张诗要新

(三)做到自然

四 张问陶及其诗

五 性灵派的影响及其历史评价

第十四章 桐城诗派

一 桐城诗派的形成

二 桐城诗派的诗论

三 刘大櫆、姚鼐和方东树、梅曾亮的诗

四 流派与影响

第十五章 高 密诗派

一 高密诗派兴起的原因

二 高密派的诗论

三 李宪噩与李宪乔

四 二李的追随者

五 对高密诗派的评价

第十六章 常州诗派

一 常州诗派的产生

二 常州诗派的诗论

(一)强调作者性情、学识、品格,认为这是其诗作传与不传的决定因素

(二)主张奇而入理

(三)反对俗与滑

(四)认为诗必有珠光剑气,始不磨灭

(五)主张多读书

三 常州诗派的杰出诗人黄景仁

(一)性

(二)情

(三)气

(四)趣

(五)诗有剑气

四 常州诗派及其影响

第十七章 龚自珍

一 生平

二 诗论

(一)“尊情”

(二)“诗与人为一”

(三)出入说

(四)诗有原

三 龚诗的悲剧意识

四 龚诗对近代诗的影响

第十八章 宋诗运动和同光体

一 产生的原因

二 狭义宋诗派的诗论

三 两位代表诗人

(一)郑珍

(二)陈三立

四 结论

第十九章 汉魏诗派

一 汉魏派产生的原因

二 王闿运生平简介

三 王闿运的诗论

四 王闿运的诗作

五 结论

第二十章 中晚唐诗派

一 产生的原因

二 樊增祥的生平和诗论

(一)本之性情,达之政事

(二)识力

(三)清新

(四)天然

(五)偶俪

(六)色彩

(七)音响

(八)博学

(九)反对僻涩

三 樊增祥的诗作特色

(一)内容

(二)形式

四 中晚唐派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诗界革命派

一 诗界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 黄遵宪的诗论与诗作

(一)反帝反侵略

(二)表现新思想、新事物

后记

新版后记

清诗流派史是201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世南。

得书感谢您对《清诗流派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黎里诗钞 电子书
本书是有关黎里诗词作品的集大成者。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黎里古称梨花村,这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这里也是吴越交界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古战场之一。黎里自古文风鼎盛,西晋时期的张翰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回乡,在家乡元荡之畔设墊施教;唐代陆天随晚年流连鸭栏泾,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到了宋元明清,更是..辈....黎里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及钟灵毓秀的地理环境,涌现出了许多才子佳人,也吸引了无数
禾山诗钞 电子书
《禾山诗钞(精)》的作者黄瀚是清末厦门籍举人,任厦门禾山书院旧址创办的禾山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厦门沦陷后,黄瀚与门下多人组织“秋社”,言辞慷慨,诗稿也反映了厦门地方的风土习俗等。厦门的诗风一向崇尚盛唐。乾隆年间以黄日纪为代表的云洲诗社盛极一时,沈归愚评黄日纪的诗乃“本唐人”。黄瀚弱冠能诗,即受到当地社会“诗必盛唐”的影响。由於侨商出身的家庭背景,加上居住在厦门岛东南一隅的美丽海滨,黄瀚先生那淡泊平和
虚白楼诗 电子书
虞愚撰的这本《虚白楼诗(精)》根据《北山楼诗集》及《虞愚自写诗卷》为底本,厦门风行印刷社1949年铅排未印版(复印件),附录《虞愚先生遗诗辑录》,何丙仲辑注,约180首。
清晖集:国风诗词水彩绘 电子书
本书以诗词为引,运用彩墨语言、构图意境、结构章法等方式使得传统文化之美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