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批评与立场

戏曲:批评与立场

我想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多年以来从事戏曲、艺术评论的点滴思想凝结。

内容简介

这本评论集,收录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016年发表的文章,其中以近年来发表的文章为主。

本评论集一个显著特点是评论文字与图片(剧照)的互文见义。这些年剧场观剧的习惯,是边看戏边拍剧照,不仅摄影技术有所提高,而且拍摄过程也是对戏曲的一种参与,尽管有忽略某些台词的可能,而更多聚精会神的在场。撰写评论时,这些剧照都成为重回剧场的记忆补充,也包括评论集出版时这些剧照的重现,不仅是对作者剧场参与身份的佐证,更是对评论文字的形象补充,而文字与剧照均出于作者之手,也是一种既为思想内容、也具形式感的互文印证,现在看来并不新奇,但还是饶有趣味的。

评论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信息、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变化,也推动评论发展,这也表现为公众对戏曲、艺术欣赏和评论的提高,包括批评样式的多元,批评的垄断不复存在,批评的迅捷、短快是必然趋势。当戏曲锣鼓还在剧场喧腾、演员的唱腔还在剧场回荡,很多品评、评论已经飞出剧场,进入朋友圈,成为与场外戏迷共享的资源。

作者简介

作者刘祯,男,1963年5月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人,汉族。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戏曲研究》主编,《中华戏曲》副主编,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副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山西省戏曲文物中心兼职教授并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民族艺术》《中华艺术论丛》《艺术学》编委。文化部第一届青联委员。主要从事戏曲史论及民间文化、宗教祭祀戏剧等方面的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现代戏:涅槃于传统

2010—2011戏曲研究与戏曲发展述评

“非主流”女性的抒写

激情与想象

恢弘斑斓的深度挖掘

陆离烂漫 异彩纷呈

'97吕剧创作谈

心欲回天,势难由人

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张建国与“奚派”京剧《奚啸伯》

京剧《宰相刘罗锅》的平民意识

做能够有历史担当的人

深度审视人性美丑

两种艺术形态与立场视角

个人命运与际遇变幻的历史风云的碰撞

悲情《杜十娘》

爱国高于皇权

走近大师版《牡丹亭》的大师们

经典评价的本土立场与文化语境

小说家的笔法

全本《长生殿》:昆曲传统与精神

剑走偏锋,得失两宜

文武并重的心理剧

传统与本色:昆曲回归之追求

一场“和而不同”的智斗

还原英雄 再塑英雄

两岸“回家”主题的激情演绎

以亲情与常理说话

戏曲的现代转换

北路梆子《宁武关》的改编和人物塑造

西北风与西北情

花儿与“第二种生活”

从花儿的悠游到壮怀激烈的牺牲

超越骨肉亲情的大义之爱

民间走出的戏曲红梅

豫剧《特殊亲家》的震撼力

可道之“道”

改编:突出与流失

淮北花鼓戏与《阳光下的召唤》导演思维

小剧种“大制作”

越剧《红楼梦》:文学名著到戏曲经典

“草根越剧”的现代性改造

一曲爱情的绝唱

当代知识分子的写照

新的视角与改编

鬼戏的另一种空间

邓世昌的情怀与情结

一部情感纯正的悲情剧

中国式的艺术思维

现代启示录

滚滚婺江说兴亡

婺剧《穆桂英》:艺术凝炼与现代意识

爱的隐喻

从小说到甬剧《典妻》的改编

婉儿的形象探求

乱离时代戏曲艺人的人生悲歌

想象力与主题形象

戏曲:批评与立场是2018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祯。

得书感谢您对《戏曲:批评与立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二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四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四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六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六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三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三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五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五辑。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第七辑) 电子书

中国俗文学学会、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七辑。
中国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电子书

研究中国传统性别理论与观照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基础上,提出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理论建构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