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3辑总第32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3辑总第32辑):第32期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3辑 总第32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解读,深入研究了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路径选择、世界观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价值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本书对于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化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编辑委员会

马克思《资本论》与世界历史理论

“再读马克思:文本研究与哲学创新系列”总序

《资本论》的目的:寻求人类自由与解放的根据

一 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

二 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三 挖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深刻超越资本文明

一 中华民族复兴不能简单利用资本文明

二 超越资本文明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路径

三 超越资本文明构成当前中国的紧迫任务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三重意蕴

一 作为科学世界观的世界历史

二 作为经验事实的世界历史

三 作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世界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应用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意蕴

一 以人的实践为出发点

二 人的实践是历史的过程

三 人的实践是“自然史的过程”

唯物史观视域中社会规范生成路径

一 神学的形而上方式:宗教规范

二 社会大众生活自然生成方式:习俗规范

三 知识精英文化创设提炼方式:道德规范

四 国家管理机构终极设定维护方式:法律规范

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心理范畴

一 社会心理:作为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路口

二 心理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学视野

三 心理延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工智能反思

一 人工智能的本质规定性及革命性意义

二 问题之源:资本逻辑引发的人类文明歧路

三 未来人类文明飞跃的奇点:顺势结束资本主义社会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余论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生产力的首要性命题是必要的吗

一 生产力首要性命题的论争

二 生产力的首要性是马克思所断定的吗

三 历史发展的动力

结语

从道德到法律:论哈贝马斯商谈理论模式的进路

马克思的“非道德论”问题

一 问题的起源:“塔克-伍德命题”与“马克思的非道德主义”

二 米勒对马克思“反对道德”的论证

三 “取代道德”:一种非道德的解释路径

四 对米勒观点的评析

从卢卡奇到伊格尔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列宁主义的批判与阐扬

一 对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的不同评判

二 对于列宁主义哲学的不同评价

三 对于列宁主义与斯大林主义关系的不同界说

四 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整体性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共产党宣言》的承续关系分析

一 对《共产党宣言》与时俱进实践特质的继承和发展

二 对《共产党宣言》人民中心实践立场的继承和发展

三 对《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实践先进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锚定改革开放

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发改革开放的旨趣逻辑

二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塑改革开放的政治准则

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规约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

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校准改革开放的历史方位

沂蒙精神的哲学阐释

一 何为沂蒙精神

二 如何践行沂蒙精神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新时代实践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时代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时代实践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人学

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史纲探析

一 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史中的五个阶段

二 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史中的四次思想转折

三 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史中的“两个实现”

论命运的特征

一 命运具有具体性

二 命运具有社会性

三 命运具有可能性

四 命运具有变化性

五 命运具有差异性

六 命运具有综合性

七 命运具有时代性

八 命运具有必然性

九 结语

主体性的内在意蕴及其现实意义

一 主体性的历史演进

二 主体性的内在意蕴

三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丧失

四 主体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或缺

马克思人格思想的三重意蕴探析

一 现实性——回归现实人本身

二 历史性——确定现实人格发展的历史逻辑

三 实践性——批判现实人格、实现理想人格的革命性实践

公共观念和共同体的建构研究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演变、关系特征及其现代转化

一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公”“私”观念及其演变

二 中国文化传统中公私关系的基本特征:崇公非私

三 传统公私观念的现代转化:由“崇公非私”转向以尊重“私”为基础的“尚公重私”

论“善”的存在基础

一 道德对象:因知而“善”

二 道德方法:认知而“善”

三 道德评价:以知为“善”

四 反思与启示

卢梭与马克思

一 共同体的内涵

二 卢梭:以社会契约思想为核心的共同体

三 马克思:以全人类联合为核心的共同体

四 马克思对卢梭共同体思想的超越

当代空间范式与空间生产研究

空间范式:一条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叙事的阐释路径

一 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化面临的双重困境

二 空间范式的转换及其具体形态

三 范式及其未来,通向空间叙事的重构之路

当代中国空间生产治理研究

一 当代中国空间生产的丰富内涵

二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空间生产面临的时代难题

三 当代中国维护空间权益与寻求空间正义的可行出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稿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3辑总第32辑)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王伟光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9年第3辑总第32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4辑总第25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2辑总第23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1辑总第26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8年第4辑总第29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年第1辑总第22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6年第4辑总第21辑)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为哲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6年第2辑总第19辑) 电子书

本书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