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早期戏曲生成史论,以先秦至南宋为研究时限,全面观照戏曲的发展与形成。提出独特观点,具有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中国早期戏曲生成史论》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以先秦至南宋为研究时限,对早期戏曲的发展与形成进行了空间的、立体的、多方位的观照。作者在叙述构架上,首先论述“先秦-秦汉伎艺的生成及流播”,着重厘清在戏曲生成过程中诸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对戏曲起源、生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继之探讨“魏晋-隋唐伎艺的生成及演出”。在论及北宋杂剧和辽、金戏剧时,则从“宫廷搬演”与“市井演出”两个层面,全面论述了宋杂剧的生成环境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雅语、俏语的流行与早期戏剧语言风格形成之关系。本书认为戏曲的生成,就是不间断地删汰旧的内容,吸纳新的营养,在变异中实现转化,在转化中求得发展。南戏的生成方面,作者从地域文化着眼,重点探讨了浙东一带的文化指向与南戏外在特征、思想形态形成的关系问题。书中提出的诸多学术新见,如在金诗中发现根据大曲所叙故事而绘成彩色图画的记载,对宋、金杂剧剧目的钩稽与考证,对南戏术语“说关”“吊场”的新解等,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值得研究者关注。
作者简介
赵兴勤,1949年7月生,江苏省沛县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学研究生导师。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古代小说与伦理》、《明清小说论稿》、《赵翼评传》(南京大学版)、《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考论》、《古代小说与传统伦理》、《赵翼评传》(江苏人民版)。$$$$$赵兴勤,1949年7月生,江苏省沛县人,现任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任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全国元好问学会理事、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徐州市汉城两汉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古代小说与伦理》、《明清小说论稿》等七种,并协助霍松林教授等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内蒙》、《中国风俗大辞典》,所发表的重要论文有《理学异端学说对世情小说的引发》、《金瓶梅作者与罗汝芳哲学思想》、《儒学·理学·世情小说》、《从文以载道到以文自慰》、《论元好问词的艺术》等。$$$$$赵兴勤,1949年7月生,江苏省沛县人,现任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并任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全国元好问学会理事、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徐州市汉城两汉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古代小说与伦理》、《明清小说论稿》等七种,并协助霍松林教授等主编《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中国风俗大辞典》,所发表的重要论文有《理学异端学说对世情小说的引发》、《金瓶梅作者与罗汝芳哲学思想》、《儒学.理学.世情小说》、《从“文以载道”到以文自慰》、《论元好问词的艺术》等。$$$$$赵兴勤,1949年7月生,江苏省沛县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学研究生导师,并兼任中国元好问学会理事、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理事、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副会长、常州市赵翼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古代小说与伦理》、《明清小说论稿》、《赵翼评传》(南京大学版)、《中国古典戏曲小说考论》、《古代小说与传统伦理》、《赵翼评传》(江苏人民版)等10余种,主编、参编(撰)《中国风俗大辞典》、《中国古代戏曲名著鉴赏辞典》等30余种,在海峡两岸发表论文10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第一章混沌期:先秦—秦汉伎艺的生成及流播
第一节关于戏曲起源的讨论
一、对戏剧之源研究状况的审视
二、对戏剧产生源头之理解出现误差的原因
三、对中国戏剧起源的再思考
第二节上古伎艺之发生与流播
第三节秦汉表演艺术的丰富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一、歌舞
二、百戏
三、故事戏
四、俳优
五、傩戏
第四节早期伎艺传播手段的调整与表现境域的拓展
第二章演进期Ⅰ:魏晋—隋唐伎艺的生成及演出(上)
第一节乐舞杂戏的基本形态及文化成因
一、歌舞
二、杂戏
第二节歌舞戏及其他早期戏剧形式
一、歌舞戏
二、参军戏
三、傀儡戏
第三节多民族的融合与伎艺生成环境的新变
第四节儒释道思想之传播与伎艺发展的多向度延伸
一、儒释道思想与伎艺之生成
二、儒释道思想与伎艺之发展
第五节艺术观念的更新与伎艺的自身完善
第三章演进期Ⅱ:魏晋—隋唐伎艺的生成及演出(下)
第一节各类伎艺的竞相争雄与发展思路的拓展
第二节伎艺传播主体的多元构成
第三节跳荡的发展态势与表演手段的灵活多变
第四节信息的及时捕捉与伎艺的整合、提炼
第四章融合期Ⅰ:宋代伎艺及其发展路向的应时而变
第一节宫廷歌舞的“袭”中有“变”
第二节军中伎艺表演成分的强化
第三节雅语、俏语的流行与早期戏剧语言风格之形成
一、唐、宋雅语、俗语叙事功能的强化及其对戏曲生成之影响
二、唐、宋雅语、俗语的互渗及其对戏曲语言风格形成之影响
第四节民间杂戏的开放态势
第五节说唱伎艺的互为渗透
一、演唱伎艺
二、说话艺术
第六节各类戏剧的创新追求
一、傀儡戏
二、影戏
三、宋杂剧
第五章融合期Ⅱ:宋人杂剧的多角度审视
第一节一本纠缠不清的总账
第二节宋人杂剧钩沉
一、杂剧钩沉
二、本事考证
第三节宋杂剧内廷搬演及其生态环境
第四节宋杂剧的市井演出与有序发展
第五节关于宋杂剧研究问题的思考
第六章融合期Ⅲ:辽金戏曲的生成背景及其发展的内在张力
第一节辽金伎艺的生成背景
第二节辽金伎艺的表演格局
一、歌舞
二、杂戏
第三节辽金戏曲的搬演与南北文化的互动
第七章融合期Ⅳ:辽金戏曲遗存以及表演艺术的提升
第一节辽金院本杂剧
一、史书中的杂剧演出载述
二、关于金院本著录的思考
第二节金院本遗存追索
第三节金院本本事拾遗
第四节辽金戏曲的艺术追求及其主体风格的形成
第八章成长期Ⅰ:南戏的生存及流播场域
第一节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南戏之催生
第二节人口结构的裂变与市民生活情趣的养成
第三节公私学校的繁兴与书生流向的偏移
第四节物资流通的强化与各种伎艺的融合
第五节“温多淫祀”与南戏生存的民俗环境
第九章成长期Ⅱ:南戏的取材与表演
第一节南戏的取材及价值取向
第二节南戏表演艺术之例释
一、南戏念白与说唱文学之关系
二、南戏演唱与“和”的运用
第三节“说关”与“吊场”:艺术符号的聚合与场上搬演之约定
第四节南戏的发展走向与流播特征
一、开拓文化市场的自觉意识和丰富多变的艺术市场运作手段
二、以诙谐调笑强化演出效果,以积极实践扩大传播受众面
三、信息转化与戏曲传播的快捷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二、研究、著述类
后记
中国早期戏曲生成史论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兴勤。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早期戏曲生成史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