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分子

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风行全球半个世纪的畅销书——美国国家图书奖传奇得主霍弗,里根总统曾颁赠奖章,一生代表作《狂热分子》,风格酷似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堪称法国《乌合之众》的兄弟篇。自1951年出版后,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畅销全球半个世纪。

  2.社会心理、群众运动的圣经——对“群众运动”一词,霍弗采取广义的理解,他用来举证和议论的例子包括了宗教改革、清教徒革命、早期的伊斯兰教、初期的基督宗教、纳粹主义、法国大革命、太平天国、印度独立运动、犹太复国运动……“我并不是要主张这些运动都一模一样,而只是想指出,它们所共有的一些特征让它们长得像一家人。”

  3.东西方都为之一惊的精炼警句——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在一个行将被同化的少数民族里,容易被群众运动吸引的,是有成就和没成就的两类人。如果狂热者是鱼,混乱就是水。在群众运动中,我们获得了“干下流勾当的权利”。爱国主义是歹徒的最后归宿。等等。

  4.美国《狂热分子》、德国《我的奋斗》、法国《乌合之众》——群众运动圣经《狂热分子》指出,大部分的纳粹头子都有艺术和文学上的野心,却没有实现的能力。不过,也许希特勒是将《乌合之众》一个对群众运动进行实践的人。

  

  

海报:

  

  

  

内容简介

  “我建议你们有时间可以去看看《乌合之众》、《狂热分子》和《群氓之族》这三本书。这对了解群体心理很有帮助,从中可以了解为什么群众会因为一个很小的事情把政府砸了。政府在工作也要运用社会心理的原理,这可以用来防范很多社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

  《狂热分子》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

  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狂热分子》自1951年出版至今,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行销50万册以上,译成10余种语言,为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纽约时报》评此书“闪耀着冷隽的机智,满是一针见血的比喻……它是一帖涩口而来劲的醒神剂”。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作者简介

  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TheTrueBeliever:ThoughtsontheNatureofMassMovements)是他第一部和著名的作品。

  梁永安,台湾大学文化人类学学士、哲学硕士。译有《永恒的哲学》、《耶稣行踪成谜的岁月》、《隐士》、《在智慧的暗处》、《施尼兹勒的世纪》、《文化与抵抗》等。

章节目录

码头工人哲学家——霍弗其人及其书

序言狂热分子的心灵

【第一部】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第一章对改变的渴望

第二章对替代品的渴望

第三章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

【第二部】潜在的皈依者

第一章不受欢迎者在人类事务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穷人

第三章畸零人

第四章极端自私的人

第五章面对无穷机会的野心者

第六章少数民族

第七章烦闷者

第八章罪犯

【第三部】团结行动与自我牺牲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促进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

第三章团结催化剂

【第四部】始与终

第一章言辞人

第二章狂热者

第三章务实的行动人

第四章良性与恶性的群众运动

译名对照表

狂热分子是2015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埃里克·霍弗。

得书感谢您对《狂热分子》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电子书
以“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题,体现了当前中国社会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各界学者探讨的热点话题,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来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 电子书
本书从民族学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出发,以欧洲、非洲的个案作为切入点,建构了一个新的冲突理论。在人们既往的认知中,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往往被视作引发冲突或者产生政治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历史上并无充分证据来支撑这些观点。本书批判性地检视这些成见,并诠释了水、石油、政治资本、区位优势等资源在族群与宗教中扮演的角色。
三明医改:政策试验与卫生治理(中山大学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丛书) 电子书
本研究尝试分析并回答中国如何在卫生领域的改革中通过政策试验来探索,寻求好的治理。
论自愿为奴 电子书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
政治人类学评论(第9辑) 电子书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政治人类学研究所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