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国学入门的阶梯,提升境界的门径,为你深入浅出梳理传统经典,阐发儒家之道。
内容简介
“四书”是研习中国传统文化者必读的经典。本书区别于其他常见的“四书”译注、逐字阐释的形式,而以“四书”等儒家经典为中心,以“道”为纽带,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蕴藏的“日用常行之道”,做了全面梳理和阐发。书中对古今、中西、人禽之辨的比较和分析,鞭辟入里,时见胜义,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作者刘强,字守中,别号有竹居主人。1970年生于河南正阳。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诗学研究集刊《原诗》主编。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儒学与古典诗学、笔记小说的教学和研究,致力于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阐释与传播。
主要著作有《世说新语会评》《世说学引论》《古诗写意》《论语新识》《世说三昧》《竹林七贤》《魏晋风流》《世说新语研究史论》《世说新语资料汇编》等二十余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道的“窄门”
本书读法
第一讲 为学之道
一 “学习”的真义
二 学是为己,还是为人?
三 为学的三种态度
四 为学的四大方法
五 为学的四种境界
第二讲 修身之道
一 为学与修身
二 修身之次第
三 修身之方法
四 修身之效用
第三讲 孝悌之道
一 “孝悌”也是“爱”
二 孝悌之效用
三 孝当合乎礼
四 孝须发乎情
五 孝必本乎义
六 孝道的人类学价值
第四讲 忠恕之道
一 夫子传道
二 何谓“忠恕”?
三 “终身行之”唯有“恕”
四 忠恕之道与心性之学
五 “忠恕”的现代价值
第五讲 仁爱之道
一 “仁”的内涵与外延
二 仁者的表现与规模
三 仁宅的建构与生命智慧
第六讲 义权之道
一 “义者宜也”
二 “义”是“无可无不可”的智慧
三 “义”是人的内在合理性
四 经权之道,惟义所在
第七讲 诚敬之道
一 “诚敬”与“忠信”
二 诚敬之道与礼制完型“三部曲”
三 丧祭之礼与天人感通
四 明诚之教与天人合一
第八讲 正直之道
一 “正”“直”释义
二 “正身”与“正人”
三 “直心”与“直道”
四 好恶必察,报怨以直
五 亲亲互隐,直在其中
第九讲 中庸之道
一 何谓“中庸”?
二 “攻乎异端”与“过犹不及”
三 “不为已甚”与“执两用中”
四 “君子时中”与“圣之时也”
五 “中庸鲜能”与“从容中道”
六 “博文约礼”与“止于至善”
第十讲 治平之道(上)
一 “为政以德”与“无为而治”
二 “礼治”与“刑政”
三 “民本”与“仁政”
第十一讲 治平之道(下)
一 “富民”“教民”与“信民”
二 “选贤与能”与“循名责实”
三 “君臣之义”的现代诠释
四 “家国”与“天下”
第十二讲 齐家之道(上)
一 什么是“家”?
二 作为共同体的“宗族”与“家庭”
三 “人伦”与“纲纪”
第十三讲 齐家之道(下)
一 夫妇判合,宜其室家
二 君子远其子,父子不责善
三 长幼有序,兄弟怡怡
第十四讲 教育之道
一 “为师”与“为政”
二 温故知新,教学相长
三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四 君子不器的“学习革命”
五 愤启悱发,教亦多术
六 “学缘”与“师道”
第十五讲 交友之道
一 何谓“朋友”?
二 “朋友之义”
三 君子之交淡如水
四 “尚友”与“私淑”
尾声 道脉永传
附录
后记
四书通讲是2021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强。
得书感谢您对《四书通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