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
内容简介
《路易十四时代》是“理想国经典馆”系列作品《文明的故事》第8卷。
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至路易十四去世。法国在“太阳王”治下达到文化艺术的顶峰。荷兰的民主为君主专制的欧洲投射出一丝光亮。英国的光荣革命奠定后世的法治与自由。这个时代的主题是信仰和理性的“大争论”。信仰虽仍占据王位,但理性在霍布斯、洛克、牛顿、斯宾诺莎、莱布尼茨诸人新说中竞相绽放。思想家们致力于“知识探险”,相信能够了解宇宙,甚至对上帝形成“清晰而明白的概念”。他们在科学和哲学上各持己见。与被称为“理性时代”的18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更适合“理性”的称谓。
本卷封面图案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奖章背面,图案“太阳王”为路易十四的象征,上刻拉丁文“Nec pluribus impar”,意为“无与伦比”。
作者简介
作者威尔·杜兰特,美国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普利策奖(1968年)、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77年)获得者。早年与胡适均曾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前期著作以《哲学的故事》一书畅销成名,后半生更以莫大的毅力和勇气撰写《文明的故事》,超级马拉松般持续近半世纪,曾环球考察实地历史(包括广东、上海等地),最后一段写作行程幸有金婚伴侣杜兰特夫人执笔加入,终于留下这一部巅峰传世之作。杜兰特博士亦可谓20世纪最会讲故事的人,讲完了“哲学的故事”,再讲“文明的故事”。终其一生,他都热情地致力于将哲学和知识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化复杂为易懂,我们读者获益良多。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读者
谢词
第一部 路易十四与法国
第一章 旭日东升(1643—1684)
马扎然与投石党(1643—1661)
路易十四
尼古拉·富凯(1615—1680)
柯尔伯重建法国
礼仪与道德
宫廷
路易的情妇
路易亲征
第二章 信仰的考验(1643—1715)
国王与教会
波尔—罗亚尔女修道院(1204—1626)
詹森教派与耶稣会
布莱兹·帕斯卡(1623—1662)
·身世
·省区书简
·信仰的辩护
波尔—罗亚尔女修道院(1656—1715)
国王与胡格诺派教徒(1643—1715)
波舒哀(1627—1688)
费奈隆(1651—1715)
第三章 国王与艺术(1643—1715)
艺术组织
建筑
装饰
绘画
雕刻
第四章 莫里哀(1622—1673)
法国剧院
学徒时代
莫里哀与女士们
《伪君子》
多情的无神论者
鼎盛时期
谢幕
第五章 法国古典文学的全盛时期(1643—1715)
当时的环境
高乃依(1643—1684)
拉辛(1639—1699)
拉封丹(1621—1695)
布瓦洛(1636—1711)
罗曼史的提出
塞维涅夫人(1626—1696)
拉罗什富科(1613—1680)
拉布吕耶尔(1645—1696)
补遗与结论
第六章 尼德兰的悲剧(1649—1715)
西属尼德兰
荷兰共和国
风俗绘画的兴旺
维特(1625—1672)
奥朗日的威廉三世
第七章 鼎盛时期的衰落
门特隆夫人
大联盟(1689—1697)
西班牙的问题(1698—1700)
大联盟(1701—1702)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
诸神的黄昏(1713—1715)
第二部 英伦与欧陆的革命与改革
第一章 克伦威尔(1649—1660)
对民主与平等的呼唤
爱尔兰之叛
苏格兰之叛
克伦威尔专政
清教徒全盛期
教友派信徒
克伦威尔之死和赋税
倒退之路(1658—1660)
国王回驾(1660)
第二章 弥尔顿(1608—1674)
约翰·布尼安(1628—1688)
年轻诗人(1608—1640)
改革者(1640—1642)
结婚与离异(1643—1648)
言论自由(1643—1649)
拉丁文秘书(1649—1659)
老诗人(1660—1667)
暮景残年(1667—1674)
第三章 复辟(1660—1685)
快乐的国王
宗教宽容
英国的经济(1660—1702)
艺术与音乐(1660—1702)
道德
礼俗
宗教和政治
天主教徒阴谋
喜剧幕落
第四章 光荣革命(1685—1714)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1685—1688)
废君
威廉三世治下的英国(1689—1702)
安妮女王治下的英国(1702—1714)
第五章 自德莱登至斯威夫特的英国文学(1660—1714)
自由出版
复辟时代的戏剧
约翰·德莱登(1631—1700)
各家大全
伊夫林与佩皮斯
丹尼尔·笛福(约1659—1731)
斯梯尔与艾迪生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
第六章 波罗的海的争夺(1648—1721)
投机冒险的瑞典(1648—1700)
波兰和苏毕斯基(1648—1699)
俄国的西向(1645—1699)
彼得的学习
查理十二与北方大战(1700—1721)
第七章 彼得大帝(1698—1725)
野蛮人
彼得的革命
终曲
第八章 改变中的帝国(1648—1715)
德国的重建
德国精神
德国的艺术
奥地利和土耳其
第九章 悠闲的南方(1648—1715)
天主教的意大利
意大利的艺术
克里斯蒂娜的漫游
从蒙特威尔第到斯卡拉蒂
葡萄牙(1640—1700)
西班牙的衰败(1665—1700)
第十章 封锁中的犹太人(1564—1715)
后裔[1]
荷兰的“耶路撒冷”
英国与犹太人
东欧犹太人
信心的激荡
异端
第三部 知识的探索
第一章 从迷信到学术(1648—1715)
障碍
教育
学者群像
第二章 科学的探求(1648—1715)
科学的国际化
数学
天文学
地球
物理学
化学
工艺
生物学
解剖学与生理学
医学
结论
第三章 伊萨克·牛顿(1642—1727)
数学家
物理学家
万有引力
数学原理
晚年
第四章 英国哲学(1648—1715)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
·所受的影响
·逻辑学与心理学
·伦理学与政治学
·宗教与国家
·批评与肯定
·影响
哈灵顿的乌托邦
自然神论者
信仰的捍卫者
洛克(1632—1704)
·生平
·政府与财富
·心与物
·宗教与宗教宽容
沙夫兹伯里(1671—1713)
乔治·贝克莱(1685—1753)
第五章 法国的信仰与理性(1648—1715)
笛卡儿主义的兴衰
西拉诺·贝热拉克(1619—1655)
马勒伯朗什(1638—1715)
皮埃尔(1647—1706)
丰特内尔(1657—1757)
第六章 斯宾诺莎(1632—1677)
年轻的异端
神学与政治
哲学家
上帝
心灵
人类
理性
国家
绵延不绝的影响
第七章 莱布尼茨(1646—1716)
法律哲学
生平
莱布尼茨与基督教
评洛克
单子
上帝是公正的吗?
尾声
插图
路易十四时代是2018年由理想国出版,作者[美] 威尔·杜兰特。
得书感谢您对《路易十四时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