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研究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形成过程(绪论和第1章)、基本概念(第2章)、经典理论流派(第3章)、具有争议的议题(关于科学价值中立说和客观性问题),以及它的现状与未来(结语);展现了该学科领域一些代表性人物(如,伊夫琳·福克斯·凯勒、唐娜·哈拉维、海伦·朗基诺以及桑德拉·哈丁等)的基本思想。
作者简介
作者徐志宏,1978年生,复旦大学哲学专业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专长于马克思科学观研究、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比较研究以及当代日常生活批判;感兴趣的领域有身体哲学和女性主义认识论等。曾前往德国康斯坦兹大学哲学系交流访问一年。著有《生存论境域中的科学——马克思科学观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译有《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十七卷(1885—1953)》(原著约翰·杜威,合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版)。在国内核心期刊与论文集中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在国内报纸与文学网站上发表非学术类文字作品四十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序言
绪论
第一节 一个跨学科领域
第二节 思想背景
第三节 三个发展阶段
第四节 最初聚焦的领域和集中关注的议题
第五节 几点澄清与说明
第一章 女性主义科学批判
第一节 女性主义对科学的批判
第二节 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的核心议题
一、“坏科学”,抑或“标准科学”?
二、谁的问题?
三、性别编码
四、技术
五、客观性与方法
第二章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基本概念——情境中的认知者
第一节 一般的情境化知识
第二节 社会情境
第三节 社会性别:社会情境的一种模式
第四节 性别化的知识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经典流派
第一节 女性主义立场论
一、“立场”和立场认识论
二、一种经典的立场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论
三、女性主义立场论的根据
四、女性主义立场论的目标
五、获得女性主义立场的途径
六、来自女性主义内部的批判
第二节 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一、一般的后现代主义议题
二、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三、来自女性主义内部的批判
第三节 女性主义经验论
一、理论渊源:经验论
二、偏见悖论与社会建构悖论
三、来自女性主义内部的批判
第四章 女性主义为价值负载做辩护
第一节 价值中立说的挑战
第二节 不充分决定论的基本论点
第三节 基本的实用主义策略
第四节 合理影响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类型
第五节 多元论:价值负载研究的结果
第五章 客观性存在吗?
第一节 女性主义对客观性的批判
第二节 女性主义者的客观性概念
第三节 女性主义客观性概念的多元性特征
结语 依然游走边缘的努力
第一节 外部对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的趋势:融合、互动与开新
一、融合与互动
二、开新与开放
参考文献
女性主义科学哲学是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志宏。
得书感谢您对《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