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道德经对外译介研究

易经道德经对外译介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易经》《道德经》西方传播史:译本研究与人文诠释

内容简介

《易经》和《道德经》两部经典,在历史上一直吸引着西方学者和读者,各种语言的译本和研究层出不穷。由于《易经》和《道德经》如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百科全书”,西方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中觅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他们研究和翻译这两部经典打上了不同的烙印,也反映了中国先人智慧在西方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交织和碰撞。本书通过整理史料与译本,为读者展示这两部经典在西方的译介传播脉络,走入多元化的人文诠释案例,客观评价代表性译本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在研究思路上,采用考古式的“观察法”,不事先设定某种理论框架,而是从翻译的原始状态出发,客观观察翻译史实的原始状态。在操作层面,注重原始材料的挖掘、整理与解读,注意对中外各家观点进行批判性吸收。通过大量译文和副文本的细读,对比不同时期经典传播的历史特征。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目录

上篇 《易经》在西方的译介

第一章 西方译介《易经》概述

一 早期易学西传痕迹

二 近代《易经》西传

三 西方译介《易经》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章 来华耶稣会士研习《易经》

一 白晋、傅圣泽研习《易经》

二 马若瑟与《易经》

三 索隐派的影响

第三章 理雅各与《易经》

一 《易经》翻译心路历程

二 《易经》译本体例

三 关于“帝”与“God”

四 理雅各译文注释

五 理雅各译本贡献

第四章 卫礼贤与《易经》

一 卫礼贤与中国典籍

二 卫礼贤《易经》译本体例

三 卫礼贤《易经》卦名翻译特色

四 卫礼贤《易经》译本的影响

第五章 夏含夷与出土《易经》译本

一 马王堆出土帛书《易经》译本

二 《新出土〈易经〉释文》

第六章 林理彰与《易经》

一 林理彰译本体例

二 对比王弼与程、朱注疏

三 文化特性的翻译原则

第七章 闵福德与《易经》

一 闵福德《易经》译本体例

二 对《易经》的接受过程

三 闵福德译本特点

下篇 《道德经》在西方的译介

第一章 西方译介《道德经》概述

一 第一次高潮(1868—1905)

二 第二次高潮(1934—1955)

三 第三次高潮(1972—2013)

第二章 《道德经》版本的选择

一 韩禄伯译本:郭店《道德经》竹简本

二 安乐哲译本:帛书本《道德经》

第三章 解读道家核心术语

一 术语的选择

二 “道”的解读

第四章 解读老子思想

一 理雅各:纯正的哲学

二 查莫斯:老子的形而上学

三 巴尔弗:美丽的哲学

四 卡卢斯:“道”与基督教

五 韩禄伯:老子的哲学

六 维克多·梅尔:《道德经》与《薄伽梵歌》

七 刘殿爵:思想共同体

附录 《易经》《道德经》主要英译本前言/序

1.理雅各《易经》

2.卫礼贤《易经》

3.理雅各《道家经典》

4.亚历山大《老子:伟大思想家》

参考文献

易经道德经对外译介研究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优。

得书感谢您对《易经道德经对外译介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德国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历史、区位地理、认同与文化符号的角度对德国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颇有学术创见。
金代吏员研究 电子书
一部研究金代吏制的学术专著。
海外温州研究评析 电子书
本书按照海外中国学的研究体系和框架,对海外学者有关温州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以国内温州研究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对海外学者的温州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和历史的辩证分析;从方法论的角度,重点分析海外学者有关温州研究的新颖研究手段的具体运用。
新加坡研究(2019卷) 电子书
本卷《新加坡研究》收录文章不仅有研究新加坡公共住房、社会福利、城市规划、创新型城市建设等政策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的文章,同时也有侧重新加坡与中国比较、互鉴以及新加坡借鉴中国福建土楼成功申遗经验的研究。另外,本书特别选取七篇着重探讨“新加坡模式:挑战与前瞻”的文章,在新加坡研究已进行长达几十年的今天,将新加坡研究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延伸和聚焦到对新加坡模式、中国模式等“发展型国家”政治经验的普遍性意义的
共工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水族文化为脉络,围绕“共工与三皇五帝”和“共工文化与中华古文明”两大历史主题,探索研究以共工其人其氏其职为代表的族团的龙族精神以及数千年前部落联盟时代激烈斗争而导致的分分合合,最后形成以炎、黄为主体的华夏族。